节目主持人多重角色话语分析
2015-02-27叶敏
叶 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1100)
节目主持人多重角色话语分析
叶 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1100)
主持人是我们在电视节目上经常看到的一个重要角色。在综艺节目、访谈节目流行的电视上,主持人作为一个灵魂人物,让我们看到了其重要性。从当下流行的电视节目中,去观察主持人的话语结构,会发现,主持人这个身份包含了众多的意思,有不同层面的角色。从电视节目中的台词、话语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有说话者、作者、传递者、代言者、传声筒这样几个重要的角色,这几个角色有时还是同时出现,在不同场合,不同的语境,这几个角色还会灵活转变。
主持人;角色意识;话语分析
打开电视,经常可以看到主持人的身影,无论是访谈节目,像《杨澜访谈录》《鲁豫有约》,还是综艺节目,像《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或者是大型晚会《春晚》,都可以看到,一场节目经常需要依靠一个人来调整一个节目的进度和气氛。在幕后,是导演,在现场,是主持人。主持人需要面对不同的人物,在不同情境下,说不同的话语,演绎不同的角色。本文要探究的就是,在主持人在舞台上,有哪几种角色身份,这几种角色身份在话语里又是如何表现的。
要探究主持人的角色,我们首先要从主持人入手,然后进一步通过话语的文本分析,来看主持人是否拥有多种角色,有哪几种角色,每一种角色是如何实现的。主持人,在舞台上,更多的是通过他的讲话来进行节目。
在研究中,我们需要对主持人的话语进行分析。话语分析“话语”是语言,但不是对象化的物化语言,而是有着时间向度的、在传播对话中的语言。它包括话语的生产过程、解释过程以及语言使用的情景,意义与传播共生、共存并随语境表现为多样性。[1]如何界定话语分析这个问题,语言学家们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都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对语境中语言如何用于交际所做的研究。M.A.K.Halliday在论述语言学的定义时曾经说过,“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交换意义的学问”。把话语分析看作是“一门具体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即通过真实的话语活动交换意义的学问”。[2]
托马斯依据会话的生产者对所传递的信息所负责任的大小的程度将该类话语角色类型细分为五种具体的话语角色:说话者、作者、传递者、代言者、传声筒。[3]在这里,作者指的是话语的原创者,参与交流中的一个原始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不同交际者对这几种身份有不同的运用。在这五种话语角色中,一位主持人会有不同的角色担当。
在中国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可以说是一个不亚于明星名人的角色,他们运筹帷幄、灵活应变。他们的话语也是常常令人回味深思,包含着许多不同层次及的含义。在央视,我们可以看到有朱军、董卿这样稳健的主持人;在地方台,可以看到像何炅、汪涵这样娱乐一点的主持人。其实,每一场演出,每一个舞台,都可以看到主持人的灵活的话语应变。在这里,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那就是在《我是歌手》第三季。孙楠退出,汪涵救场的台词。这一段救场讲话里,一个主持人包含了许多角色。
首先汪涵和孙楠确认:“楠哥我特别想问一下刚才您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内心所想所感,都是你自己拿定主意之后的观点?”这是在向大家表示这个行为是孙楠自主选择的,不是台里的责任,也所谓重要的事要说三遍,虽然没到三遍,但是这么紧张的环境相信大家也都听清楚了。此外,这个问题基本是无须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说短点就是:“孙楠你说的真的?”这里他从一个基本的逻辑斯文问对方,确认这个选择的真实性,同时传递出一个观点,这个是一个他人的自主选择。这里,汪涵扮演的就是一个说话者和传递者。
然后汪涵说起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他先说再这样的场合是摊上了大事,但是我不怕,我为啥不怕,因为有亿万观众在台下,在电视机前给他力量给歌手期待。这里汪涵用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演绎了一个作者的角色。这段话的创作,是汪涵在台上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
汪涵接着说还可以从各位的姿态当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那种力量,“这个力量足够给楠哥,给红姐,给The One,给李健,给维维,给黄丽玲,给所有的歌手,给彦斌”。这个就是一个代言者角色。他为其他选手说话,表达出其他选手的状态。即使出现演播事故,但是其他选手依旧要表演下去。
汪涵让观众鼓掌给比赛的歌手以鼓励,然后汪涵很机智地说了一句:“楠哥,不信你听”然后大家啪啪啪鼓掌。这是告诉孙楠还是依然爱你,尊重你的决定。这里,就是汪涵传声筒的一个角色。这个不同于上面所说的,上面是汪涵将孙楠的意思传递给观众,这里,是将观众的态度传递给孙楠。汪涵的救场词,可以说是体现了多年的主持功底,演绎了一个十分全面的主持人角色。
话语角色一般呈现两种状态:当不考虑节目中的具体话题和具体情境的前提下,只是从理论上来进行分析,主持人的话语角色是比较固定和单一的。如果主持人不是节目的编剧,那么节目的编剧是作者,而主持人是说话者和代言者。如果主持人同时是节目的编剧,那么主持人只是说话者。之所以主持人不能作为传声筒,是因为传声筒只代表某一团体或个人,不是该团体中的一员,只是传递该团体或某个人的言语意图而已,因此传声筒是不需要对他的言语信息负责的。
当考虑具体话题和具体情境时,主持人担任的话语角色就呈现比较灵活多变的状态。此时,从表面上来看,主持人与日常交际者几乎是一致的,但其实他们之间有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主持人永远不可能充当传递者以及纯粹的传声筒。传递者所传递的话语是未经作者授权与许可的,对于一名专业的主持人,如果说出未经他人授权与许可的信息,那么容易出现播出事故。因此,除特殊情况除外,主持人都会细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允许这种话语出现。而传声筒是不具备自己意志的说话者,也就是传声筒对其所说的话语负责程度最小,因为他只是传达别人的观点,话语内容与自身无关。
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无时无刻不需要自己意志的参与,即使有时表面上他们是在陈述他人的话语,但其实陈述的目的也是为了从嘉宾那里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1] 胡春阳.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D].复旦大学,2005.
[2]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03(3).
[3]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
G222.2
A
1674-8883(2015)21-0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