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2015-02-27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话语权高校学生领域

杨 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40)

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杨 静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40)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在原有的面对面课堂教育的基础上,互联网线上教育模式能够适时参与,从而分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高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基于互联网普及应用的整体背景,分析在互联网的渗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化特点,总结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作用的途径方法。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网络文化遍及高校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拓展了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使其各种情感诉求能够及时宣泄;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渗入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施加了影响,使高校思政教育在途径方法上更加丰富多样。

一、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含义

在话语权的解读上,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侧重指由权力而引申出的话语权,第二指的是作为权利而行使的话语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解释上,应从第二层含义上加以分析,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涉及高校教师及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权利,又涵盖学教师及学生宣扬及促进思政教育的权利。[1]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又强调借助信息传媒媒介,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表其见解及意见的机会。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当代社会,互联网话语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掌握及控制互联网话语权,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在与高校学生的思想诉求方式高度契合的基础上,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地。

二、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呈现出的新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本质属性上看是一种以价值作为主要教育素材的引导行为,其强调对高校学生施加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干涉,借助于不同形式的教育手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模式的发布及传播的效果。[2]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可以看到,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微信、人人、博客等新兴传媒媒体为代表的信息交流及传播方式日益受到高校学生的青睐,而这些新媒体形式也已经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时,众多高校将以上新媒介都作为了思政工作的新载体,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依附载体更加普及化和开放化。在互联网模式下,信息传播变得更加深远,信息共享及分享频率加快,各种微传播媒介成为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通道。与之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上面临着互联网话语传播系统的挑战。此时,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适度放宽,能够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演变,客观上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及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的机会。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行使具备了隐藏性和交互性。互联网领域中,人们在信息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各自的身份隐匿在了互联网背景中,原有的信息面对面交流转变为了“人机交流”,一方面能够保障人们充分表述其意见见解,并给予其发布信息的平等机会;另一方面又给不同的思想价值观碰撞创造了条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被稀释,也增大了冗余及消极信息的生成及传播的几率。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途径方法

总体上看,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出现,符合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在行使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时,互联网信息发布者、高校学生管理者、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应注重对互联网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进行引导,使其充分发挥其应用作用。

(一)借助于互联网的互动属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在互联网背景下,原有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新趋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其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互动属性,强化自身与学生的线上线下双向交流,将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由单一单向向多元多向转变,尊重并重视学生的情感诉求、政治意愿及价值理念,然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学生参与互联网思政工作的频率和关注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在保障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同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属性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其教育话语进行重新组织及编排,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网络视频资源数据库,通过发挥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图文并茂,增强高校学生参与到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资源库的设置上,可以从中央重要会议入手,由上及下,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和关注点,形成中央—地方—高校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布局,给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充足的素材。[3]

(二)对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加以引导干涉

互联网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包容性,一方面其中所涵盖的信息量极为庞大;另一方面其信息发布及传播较为迅捷,而且信息发布主体具备不固定性和模糊性,这就导致互联网兼具了民主、开放、虚拟等属性。这些属性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相吻合,从而为其提供了全新的表达其情感思想的途径。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权重加大,既分担了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流露出一定的分散化倾向,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必要的干涉和引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形成线上及线下的合力,提高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对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干涉引导时,应将侧重点放在对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舆情的引导及控制上。高校校园的舆情反映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及生活状况,一旦形成,借助互联网及其他传播交互媒介,能够广泛迅速地传播,进而会给大学生群体施加重要影响。基于舆情控制的重要性,高校在给予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同时,应注重高校思想舆论的观察和疏导,确保高校思想舆论中的思想应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认识和使用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能力

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新的传播及交流渠道,与此同时,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也对学生的互联网应用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众多的思想教育正反面素材中,如何正确提取其中的积极正确信息,避免被不良思想及行为误导,就成为了使用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点和焦点。[4]在这一环节,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高校学生管理者应通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如班会,课堂大班学习等,向学生强调互联网思想政治学习的方法,提高其甄别互联网信息,正确使用互联网的素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及学习骨干的形式,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能够集中并统一,用正确积极的思想价值理论及体系来矫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倾向。

在提高大学生认识和使用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能力上,既要充分运用新兴的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如微信、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又要通过建立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形式,给予高校学生表达其自身意见观点的平台,对其话语内容加以整理分析,把握其思想倾向,然后针对性地对相应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环节加以补充完善。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针对新媒体建立综合分析及应变机制,对学生热衷采用的新媒体形式加以跟踪,及时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更新,始终把握及控制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态及渠道上都出现了某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得以放宽。在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使用及控制上,要注重从师生交流、话语权干涉引导、新媒介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加以完善,提高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政工作的实际成效。

[1] 伏晓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5):87-89.

[2] 喻娜.“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336-337.

[3] 王晓婧.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86-87+88.

[4] 林乐香,徐清梅.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7):44-45.

G641

A

1674-8883(2015)21-0030-02

本论文为2015年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研项目《互联网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NZ15D13

杨静(1979—),女,陕西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猜你喜欢

话语权高校学生领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领域·对峙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