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搞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浅思
2015-02-27胡淼
胡淼
(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5)
对搞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浅思
胡淼
(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5)
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小组学习常见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师生互动、教师定位等方面问题和如何加以完善进行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矛盾 完善 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而且被广泛推崇的教学形式,在省、市各级公开课、示范课中经常出现。这种教学形式比之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地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演员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学生则从观众转变成演员,极大推动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为直观,还能通过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舞台。但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设置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巨大优势,但受限于教师教学水平、学生个人素质、现场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这种教学模式仍然容易出现瑕疵,下面,就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做以下思考:
一、学生合作小组模式中常见的几类矛盾
1.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时间之间的矛盾
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教师设计的所有教学内容只能在这一规定时间内完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45分钟的教学时间作为课堂背景的一部分,通常不会对教学过程造成影响,但对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而言,45分钟的时长,本身成为了实行合作讨论模式的一大影响。
为了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教师必须综合分析学生心理、课堂反应、相互配合等方面,在授课前对每个课堂阶段进行预判,对各阶段时间进行分割,但由于新模式将课堂的主要空间交给学生发挥,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引导,结果为了在一堂课完成多个知识点的讨论,教师经常要在一堂课组织多达三、四次的讨论,教师一提问,学生马上开始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闹”,但一方面整堂课有超过二十分钟在开展学生合作,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被极大削弱,教师的教学目标反倒难以达成,另一方面每一段合作时间都很短,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就被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的教师强行终止小组合作,造成课堂整体效果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2.教师面向群体提问和学生推出代表回答之间的矛盾
在学生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但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在每一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在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特别积极、特别张扬,大部分活动时间及活动内容被他们抢走。其他学生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沦为讨论中的“看客”和回答时的“听众”,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干脆“适逢良机做小动作”。久而久之整个课堂就会被优秀生所占领,并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局面,优秀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越来越强,学困生则失去成长的空间而越来越弱,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核心显然是不相符的。
3.先进教学模式与教师定位模糊之间的矛盾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或立于讲台自顾自地看教材;或眼睛凝视窗外若有所思;或走下讲台在教室中悠闲地转一圈,随后宣布讨论结束。这种教师冷眼旁观的情况显然与新教学模式的精神相悖,但却又是新教学模式难以回避的问题,即:教师在学生开展讨论时,充当怎样的角色定位。
二、对完善学生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我认为,想要有效突破师生交流深度、学生思考广度、教师定位准确度的瓶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准确把握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实质,合理设置合作讨论问题。
新模式的使用,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教师说,学生听的被动教学状况,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教学,自主思考,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核心目标。教师应当首先明确小组学习固然会出现“热闹”的场面,但决不能任其演变成“喧闹”的过场。在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时,教师就应当注意考虑如何给学生提出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再选择恰当时机进行讨论,把合作讨论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区的问题上,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合作讨论的氛围当中。
同时,合理设置问题不仅仅针对课堂教学本身,还可以延伸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小组可以在课前针对新知识中的难点与疑问,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极大地压缩了课堂讨论时间,给教师更多的教学操作空间。学生小组在课后对值得进一步探索问题的思考和研讨,除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复习更加深刻,还能让学生将合作对象延伸至家长或兄弟姐妹,使合作学习由课内走向了课外,具备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改善小组合作模式,平衡个体和整体的关系。
学生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缺乏成员独立思考的合作小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在设置并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秩序,从心理上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从别人的发言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会尊重他人,这一点甚至比学到知识更重要。一方面也要建立合理的发言顺序,先让学困生发言,中等生作补充,最后是学优生作总结性发言最为理想,使小组内成员均得到发言的机会。
在合作讨论后的师生问答阶段中,可以采用轮流汇报的交流方式,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消除他们对学优生的依赖心理,避免优等生你一句我一句各自抢着说,而学困生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游离学习之外,做其他的事情。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合作成功的情感体验。
在教师实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指导与激励相结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差生,更要注意他们的点滴进步,并能及时给以表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是把握教师身份定位,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要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平等身份参与讨论,及时鼓励羞于开口的学生,增强其信心。点拨遇到门槛、出现冷场的小组,启发思维。巧妙化解因小组成员见解不同出现的争执,鼓励其求同存异,共同完成讨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