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015-02-27王明辉
王明辉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王明辉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以网络为载体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覆盖到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的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联接国际互联网,最早开始使用互联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学术研究人员和高校教师,他们已经预见到网络社会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产生的问题,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此前提下产生。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00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一文发表,这被许多研究者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首次明确提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赋予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利用网络的快捷性和多媒体等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也即通过建立因特网平台,让上网的学生或更多的互联网用户“了解思想政治,认识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政治,并通过学习能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地运用思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趋于多样化,手段更富于技术性、灵活性。它既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开放的资源库;又吸收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之间的双向教育;并依托网络技术手段发展为一种民主平等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更有渗透力。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首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虚实并存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高校学生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同时又包括虚拟空间内对高校学生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高校网络环境下,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消费者,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定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只有认识和掌握网络消费者即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规律,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在获取和分析信息资源时具有正确的网络观。
其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学生信息异化的影响下是不断发展的。高校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在进行同化发展时,出现被信息异化的问题。随着信息参差不齐的网络融入生活,大学生产生对信息的恐慌、依赖,甚至崇拜,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信息选择和信息诱惑的负面阻滞效果。为了预防这些异化现象,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着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建立防范信息异化的“防火墙”,培养学生们具有争取辨识网络信息的能力,让网络更好的为学生们提供优质服务。
最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网络环境下问题的产生而发展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就是高校辅导员,他们最主要的职业使命就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在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时,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为大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高校辅导员平均年龄较年轻,对网络信息的接受程度相当高,因此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的认同感较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良师益友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吸引力。国家为培养高校辅导员而成立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定期举办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组织辅导员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讲等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互联网使人们在生活中将非常容易和方便获取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其涵盖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扩大,已经从信息咨询领域逐渐辐射到科学技术、大众传播、生活方式等领域。校园网络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显而易见它具有两面性,因此,利用网络媒介突破传统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亦需正反看待。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高校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媒介,其所起到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宣传,通过校园网站的建设实时通知学校的工作事项,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招聘信息和正能量的人或事等等,通过宣传来制造和引导舆论,让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来展开,在无形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时候,能迅速而正确的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实时讨论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某些思想倾向或不良情绪等问题,让老师迅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其次,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性明确。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巨大的空间。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求学生接受和理解,更注重他们的躬行实践,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学生的网络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根据学生的网络行为对教育实效进行检验反馈,从而为下一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提供方向。人们的思想变化受大众传播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开会、传达文件、课堂讲授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以往的理论灌输、说服教育相比,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最后,网络本身的特性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网络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图文并茂、互动性强、实时更新等特点,尤其是微信、QQ、微博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网络社会及网络人,其特殊的存在方式、活动规律及运作机制产生了特殊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和个性特征,对现实社会及生存于其中的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校通过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微博的发布,或者是思政工作的主题网站的建立,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网络已经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阵地。网络信息的普及及快速发展催促着网络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新媒体的应用和信息的传输使高科技等新事物不断产生,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更是要与时俱进,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讲,除了保证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个根本任务以外,还要不断的革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如:微信公众账号的推送,辅导员与学生的实时交流等等。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问题
首先,从教育者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水平有待提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同的教育者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一位出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定是善于吸取有关学科知识,选择适当的方式,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善的诱导和真的启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年龄、阅历等差别,尤其是一些对网络信息接触比较少、思想观念较传统,他们的网络意识不强,狭隘地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会使用电脑,能利用网络发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等,工作形式简单化。网络又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的掌控、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的使用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熟悉、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是重中之重。
其次,从被教育者来看,自主意识的增强造成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上的排斥。心理学上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影响,前者表现为个体态度,后者表现为社会主观规范,两者共同决定了个体最终的行为决策。高校学生基本是90后、95后,他们虽然接触社会不多,但自主意识却很强,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的广泛应用,若出现一些不好的外部动机,再加上对“被教育”心理上的排斥,会对青年身心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良的影响。此外,高校倡导学术、思想自由,某些西方国家就利用网络宣扬一些拜金主义、自由主义等来蛊惑分辨力较差的大学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味的围追堵截又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排斥。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时也是困难重重。
最后,从教育的实效性来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同步,监管不到位。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想教育要“产生最佳效果“,就必须使”习惯的教导“和”理性的教导“协调一致。他所说的”习惯的指导“,具有实践的特色;他所说的”理性的指导“,具有理论的特色。实际就是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国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产生了很多理论成果,自2000年以来。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理论研究著作达到20余部,但是这么多的理论成果却没有完全的转化成为实践的指导,也就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与实践的脱节导致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同时,高校找不到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达不到,甚至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此外,复杂且含有消极思想的网络精神文化亦导致了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时要使用有效的思想治教育方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基于网络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载体,对受教育者即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注重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判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教育目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紧跟时代脚步是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1994年中国成为联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进入到网络信息时代,此时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走在社会前列,主要是网络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及德育问题;2000年到2004年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全面启动阶段,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实践的日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的认识逐步加深,高校学生逐渐加入网络大军,出现了新的思想和行为特点;2005年到2009年,互联网掀起了博客时代、社会网络时代、微博时代、微信时代等一波又一波的革新浪潮,其影响不断扩展和深入,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大量的现实问题;2009年到2014年,网络社会的崛起,“大数据元年”的到来,“网络社会观”成为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网络社会崛起的时代背景呈现出宏观是研究视野和体系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在学科建构方面的探索不断深入,对重大实践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有了新突破。总而言之,时代在一步步赋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而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产生的前提。
其次,理论创新是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2000年出版的《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一书,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代表性著作,理论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否“进网络”和如何“进网络”。同时,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多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2002年4月,教育部举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研讨会,并在调研的基础上编印下发了《网络唱响主旋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经验汇编》一书。2005年开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入学科化探索阶段,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为主题的全国学术会议举行。等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了权威的建构。从2009年到至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出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基本理念和实践原则。2014年11月22日,中央网信办和教育部在上海联合召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上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认真总结推广上海市在建设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推动网络育人工作。总而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十余年的发展,产生了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富有生命力的发展态势。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再次,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是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西方教育家卢梭称:“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我国古人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由此可见,无论西方的教育学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学说都始终把人终极意义的发现,人性本身的发展和完善视为人类教育活动的首要问题和根本内容。高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更是信息获取的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尤其是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因此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创造出民主、宽松的环境,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此外,要引导学生确立人与信息的主客体关系,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重视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自身体验,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不仅是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驾驭所获取的信息,具有敏锐的政治辨别力,对党的先进思想有正确的认识,同时能够抵抗来自西方的网络信息糖衣炮弹,比如以重大纪念日、庆典日及大型活动等为媒介,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培养其崇高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品格。
最后,国家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是有效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200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深入。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是连接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习近平多次论述到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问题,提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搞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南。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2004年8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选拔推荐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教育部、中宣部、团中央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文件相继出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于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针对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提出要求。总之,国家从总领高校教育全局的角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指导,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