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微课应用模式研究
——基于《统计学》微课的应用模式
2015-02-27郭秀芳
郭秀芳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开放教育微课应用模式研究
——基于《统计学》微课的应用模式
郭秀芳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微课程是促进学科教学的最佳补充途径之一,能够对学科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研究微课程的应用模式将极大的促进微课程的繁荣,丰富微课程的内涵。拟从微课的定义出发,探讨微课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并从理论上研究微课程的应用模式,希望借此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对微课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热情,使得微课程在开放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微课 应用模式 开放教育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基本特征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取消和突破对学习者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的定位、目标和任务潜在的反映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学员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再让其以普通教育的长时模块教育方式完成成人教育将变得越来越不现实,这隐喻着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将是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的重点。
应时代的需求“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走进了开放教育的视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但目前对于微课程的方案设计以及后期制作仍然存在许多瓶颈问题。而且,已经习惯按部就班讲教材内容的教师队伍对于微课程的应用存在主观排斥的心理,对于有关微课程的理论还需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实践。本文笔者从微课的定义出发,探讨了微课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并从理论上研究了微课程的应用模式,希望借此激发广大一线教师对微课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热情,使得微课程在开放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更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微课的定义
顾名思义,微课即是课又是微,在这里课即可以理解为课件,还可以理解为课程,课件是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载体,课程则包括学习内容、目标、活动和评价等一系列要素。在这里微是指课件通过视频的
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且教学视频的长度很短。最初微课的定义是一种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的新型教学资源,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又完整的教学活动。而最近又对微课重新进行了定义,说它是一种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和知识点的情景化,并且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很显然微课内涵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向前发展。
二、微课程在开放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手段,开发并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中,不但对广大开放教育学员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对于从事开放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以及学校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微课程应用对于学校的意义
微课程的取材既可以针对开放教育的统开课程,也可以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教师可以根据现有专业学生的状况,设计并制作出一系列短小精悍、灵活多样、因时因地制宜的微型课程,最终形成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微课程库。这对于学校课程资源的丰富和优化以及校本课程体系的完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微课程应用对于教师的意义
尝试微课程的开发制作可以破除教师对其它一系列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提升其开发能力。因为微型课程具有“主题小”“时间短”,“知识点独立”等特点。这使得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同开发制作精品课程相比较见效快一些,能够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微课程其实是对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微课程应用对于学生的意义
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一般一部微课时长维持在5-15分钟内,这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完老师的微课程之后的更多时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发现和攻克知识中的重难点。同时微课程具有反复播放功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点击播放微课程,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学。
三、微课应用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微课程的应用模式
1.模式一——基于课堂教学的应用模式研究
由于开放教育面对的授课对象多是在职人员,他们受工作以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原因的牵绊,没有太多的精力参与面授教学,所以开放教育的开课计划与普通高校相比课时也有较大比例的削减,以《统计学》课程为例总学时72学时的课程,开放教育为学生开出的面授学时数为36学时,其余为学生课下自学学时。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量大,学生自学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也无法监督学生是否独立完成自学任务,这一系列矛盾都是目前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统计学》课程为例,教材中每一章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这些重点和难点微粒化、碎片化,通过一定的技巧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去,包括解答的具体步骤以及所采用的具体方法等,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下自学过程中通过微视频辅助学习,并将思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去,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模式二——基于自主化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
目前,我们的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完全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主体”的面授灌输式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转变.即开放教育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网络(互联网,系统专用学习平台),媒体(电视、音像、光盘、软件),BBS论坛,直播课堂以及适当的面授教学等多种渠道和手段优化配合来完成。学生完全可以自定学习时间,自选学习地点,自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微课程最主要的优点是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自主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点,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实现高效、便捷的远程自主式学习。特别是在目前网络通讯发展快速和计算机、手机等移动设备普及的时代,微课程势必会为广大开放教育学员的自主学习开启一扇方便的窗。
就《统计学》这门课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经济类多个专业都把它设为基础必修课,因此我们认为为学习者设计开发一个理论简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辅助有利、沟通及时、互动充分的《统计学》系列微课程,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充分体现各专业对全面性人才特殊的职业要求。
3.模式三——基于大众的终身学习模式研究
我们目前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飞快,个人就业岗位更替频繁,社会变化急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需要广大民众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
微课程具有课时短,涉及的知识深度灵活,形式多样,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需求等特征。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下,微课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正迎合了新世纪大众终身学习的诉求。
以《统计学》这门课程为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的话题去制作微课程。比如我以前讲过的“大数据与统计”“被平均问题”都可以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具有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者,从而达到把统计知识普及给广大民众的目的。
总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教育理念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活跃在开放教育的舞台上。作为从事开放教育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微课程的相关理念,坚持不懈地探索微课程的应用模式,结合实际设计出更多有效的微课程资源,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效率。
[1].黄伯平.开放大学视阈下微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4(2):53-56.
[2].张艳英,薛岩频.《个人理财》微课程的应用模式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1):42-45.
[3].王新国,秦智伟,张永强.高校微课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5):98-101.
[4].王佃春.以微课程建设为载体的成人学历教育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8):78-81.
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微课应用模式研究——基于《统计学》微课的应用模式”(2014-5)
郭秀芳,1980,女,黑龙江龙江县人,讲师,硕士学位,企业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