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育: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2015-02-27张广仁张锋
张广仁 张锋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积极教育:以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张广仁 张锋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起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主要途径,以培养成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终点的教育理念和形式,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状和传统观念而产生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积极教育的涵义,其次论述了积极教育的作用,最后提出了积极教育的实施途径。
积极教育 积极心理学 积极关注 幸福人生
20世纪末,美国兴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人的积极方面,关注普通人的心理,以人具有的潜在力量为出发点,激发人的积极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潜能,帮助人们获得幸福。积极教育(positive education)就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状和传统观念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
一、积极教育的涵义
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起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为主要途径,以培养成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终点的教育理念和形式。积极教育强调,教育不能仅仅注重纠正学生的问题,更主要的任务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大和培育。这需要在保证让传统的教育内容顺利进行的同时,把积极品质的培养融合进去[1]。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矫治功能。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育者习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就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学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人们在思想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即认为消极因素被消除了积极因素就会随之而来,这正是消极心理学产生的思想根源。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消极因素的消除并不一定会带来积极因素,积极的产生是依赖于积极因素自身的积累。积极和消极属于两个独立的变量。所以说,靠矫治问题来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不现实的,应该更多地依靠个人自身积极潜能的发挥和积极品质的积累。
二、实施积极教育的作用
1.积极教育能够促进教育平衡。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任务:矫治人的缺点,发现并消除问题,从而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帮助人们获得生产性和道德性,使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社会人;帮助天才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二战后教育的工作重心几乎全放在第一项而忘却了后两项任务,教育者以病理学的范式对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西方社会常把这种教育称为消极教育(pathology education)。积极教育的实施能够帮助教育自身变得更加平衡,不再只关注第一项任务。
2.积极教育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过去,人们将教育当作反愚昧的武器。如今,教育被看成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变得更美好幸福,使世界更加团结和谐。接受教育已不再是外在使然而是因为其已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内在生活需要。教育已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一部分,其任务在于使个体、家庭和社会都变得幸福。当社会处于稳定、繁荣的和平时代时,一些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就会特别容易被这个社会的文化所关注。传统教育显然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积极教育的兴起则顺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
3、积极教育能够提升教育效果。传统教育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师生充满了太多的消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使教育者缺乏教学热情,使学生养成被动的性格,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积极教育则强调让教育过程成为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从容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3]。在积极情感体验的影响下,学生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的提升又将进一步促进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积极教育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紧密结合,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求知过程的同时还使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之获得幸福感。
三、积极教育的实施途径
1.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表现出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活跃思维,提高认知水平,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积极体验的经历会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让自我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对于一个整体表现不佳的学生来说,与其让他说上一百次“我能行”,还不如让他感受一次因微小的改变所获得的积极体验。而且,积极体验还有一种迁移的功能,即在某方面获得积极体验会促进一个人自我形象的整体改善[4]。当学生有了越来越多的积极体验后就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这种要求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所以它更容易使个体朝向积极的一面发展。
2.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个体潜能的发展依赖多种条件,既需要个体内在的努力,又需要外在客观条件的满足。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是发挥学生潜能的所必需的。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充满信任、关爱和希望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处处充满着成功的机会,学习上的成功不仅带来愉快的体验,同时还带来学业的进步;而且,这样的教育环境不存在“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与消极心理来源,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还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充满平等、信任、关爱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更愿意聆听教师的教诲,更乐意与教师互动,进而去领会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积极建构良好的教育关系,创建美好的教育生活[5]。
4.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积极教育强调以肯定、鼓励、欣赏等为主的正面教育方式,合理运用传统教育法,注重挖掘“问题”的积极方面。我国传统教育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只关注好学生,让“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积极关注能够使学生获得信心和力量。每位教师应当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将其积极期待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肯定、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他们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
在当今这个追求社会和谐和教育幸福的时代,积极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时代意义。教育者要用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力量,教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积极面,关注生命中积极的品质。通过积极教育,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收获幸福。
[1]尚瑛.实施积极教育收获美丽人生[J].新课程(上),2013(3):183
[2]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5):1-5
[3]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27-39
[4]王鉴.积极心理教育的实践解读[J].人民教育,2011(9):29-31
[5]蒋平.走向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4):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