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二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5-02-27张萨
张萨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浅谈陶行知师范生的第二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张萨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陶行知认为教育为师范生终身之事业,他教给师范生学会"变"的本领,其中在第二变中提出要变个小孩子。他要求师范生重视研究儿童心理,走进儿童心灵,贴近儿童,掌握儿童教育教学规律,他的这个思想对当代师范生和教师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 师范生 变个小孩子
一、陶行知的第二变思想
“师范教育是什么?教学生变先生。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师范生不是别的,是一个学变先生的学生。”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了搞教育要使受教者变,施教者也变,师范教育要使师范生蜕变,他提出师范生要三变:变个孙悟空,变个小孩子,变个准教师。
在《怎样做小先生》中,陶行知提出不要摆架子,前进的大先生,是没有架子了。他们把学生当做朋友看待。在新兴的学校里,我们到处可以听见“小朋友”的称呼。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是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体谅学生的困难,处处都显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这样才够得上做朋友,才够得上做小先生。[1]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陶行知提出要变个小孩子,他写道:“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2]
变个小孩子,就是要使自己具有小孩子的思想感情,不论新手教师还是专家型教师,始终都应以儿童的视角看孩子,看到他们的可爱之处,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给他们带来润物细无声的人生影响。
(一)重视儿童情感[3]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虽小,但他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情感,“人人都说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4]教师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儿童的内心是脆弱与敏感的,他们并不是活生生的学习工具,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如果您想说:“小孩子懂得什么?”那么你错了,小孩子是再大无比的一个发明家。生下地一团漆黑,过不了几年,如果没有受过母亲、先生和老妈子的愚惑,便把一个世界看得水晶样的透明。他能把您问倒。这有什么羞耻?倘使您能完全回答小孩子的问题,便取得一百个博士的头衔也不为多。[5]
(二)以儿童视角看儿童,走近他们的内心
如果我们站在成人的视角上看孩子,就难以发现孩子们的一丝可爱之处。正如卢梭所说要“把孩子看作孩子”。也许他们会犯错误,让我们生气,但那不是孩子们成长中的必然吗?如果我们站在了孩子的视角上看,犯错的那个孩子,岂不就是童年中的你我?陶行知在给师范生们写的《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说道:“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6]真正的师者不应该以自己的高姿态去俯视您的学生,法国伟大的作家沃夫纳格说,伟大的思想来自心灵。能达到最高境界的是心灵,而不是智慧。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二、现实意义
陶行知的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来说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对师范生的启示与意义
对于师范生来说,在入学伊始选择了教师这个专业就要学习如何使自己变个小孩子。
变个小孩子,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基础,了解儿童心理,才能真正做到教有方,教有据。变个小孩子,需要我们保持纯真与童心。教师是一个纯粹的职业,那些能够坚持自我,保有童心,真正热爱儿童的师范生,假以时日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师者。变个小孩子,需要我们在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之前端正自己的心态,始终把自己当做小孩子。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儿童,不做双面人,即做师范生时把儿童看做和自己一样的小孩子,而成为教师以后,也不要摆自己的高姿态。
(二)对教师的启示与意义
在最近的一次新乡市某小学的观摩课上,讲课的是有十年教龄的英语教师,她在教授英语课文《whose clothes are these?》时,提前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自己的衣服,课堂上把它们呈现出来,通过猜衣服主人带动同学们认识复数单数和固定句式,老师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有人猜错衣服的主人时,老师会委屈的撅嘴,当她把学生衣服套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她会和学生一起大笑,让人忍俊不禁。她把学生当做伙伴,朋友,完美的诠释了“变个小孩子”。
做教师久了难免会有职业倦怠,对孩子犯的错误缺少了耐心,喝斥孩子时面对孩子无辜的眼神,心中也不再柔软,不再自责。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用老师的眼光塑造着我们成人所需要的好孩子。有多少孩子在喝斥声中变得和别的孩子一样千篇一律了,连他们的思维也变得那么整齐统一。
变个小孩子,教师就是长大的儿童。用儿童的视角探索世界,用儿童的方式热爱生活,用儿童的心态包容一切。教师要拥有最纯澈透明的的心,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不断地接受着孩子给予自己的教育。孩子们包容着教师的缺点,努力地来适应、接纳着教师。变个小孩子,才能真正地想孩子所想,思孩子所思,才可以真正体会到获得了别人的赞赏和喜爱是多么幸福的事,才可以体会到受了同学的冤枉,受了老师的误解与批评是多么伤心难过,才可以真正地体会到反复做那些早已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无奈,就像我们不喜欢形式上的师德教育和素质提升一般。变个小孩子,更多想起自己真的是个孩子时,数学课时,被老师上黑板演算应用题,心发颤手发抖;语文课时,作文被老师在班内当范文读,兴奋幸福。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一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但他是大自然的学生。而我们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按排下,照料着孩子们,观察他,跟随他,极其留心的守候着他薄弱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55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2
[3]陈治芳.论师范生的“三变”一一基于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4,(11):84
[4][5][6]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