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青少年德育教育发展浅论
2015-02-27杨培艳
杨培艳
(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贵州 558000)
就青少年德育教育发展浅论
杨培艳
(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贵州 558000)
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做出贡献。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作为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健康成长以及学校的整体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 德育教育 网络 思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球正在步入一个全面信息化、知识化和经济化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青少年的教育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与青少年有重要影响的德育教育,因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从一方面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形象,尤其是在当今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环境的急剧变迁,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
一、德育教育概述
1.1 德育教育的起源
德育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都受到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的高度重视,目的是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接班人。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完整的德育教育系统,教育家通常会用“道”、“德”等的教育来代替,到了近代,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德育教育这一概念被提出,其主要内容为“训育”。现代,在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教育思想后,德育教育才开始真正该的被教育家和学校普遍接受,但是,对于德育教育的概念在学术界一致存在着争论,因为有人认为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德育应该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现代,随着德育教育的普及,人们也开始逐渐了解德育教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育学家也给出了相关的定义,既德育教育是学校一培养青少年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教育工作,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以及道德教育三个方面,通常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它是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国内学校的德育教育
通常,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指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一些列教育工作,它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及一系列围绕这一课题展开的各类教育活动。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内,基于浓厚的社会政治意识,学校通常会更偏重与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而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西方部分腐朽的思想逐渐传入国内,因此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诚信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又开始加强道德思想的教育,推进以德治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及相关教育部门则明确提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额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使青少年能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艰苦奋斗、立志振兴中华。
我国的学校德育教育通常采取多中方式和方法,从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这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促进社会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社会达到全面进步。
二、新时期德育教育
2.1 新时期国内青少年德育教育
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未来的发展,同时,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良好的德育教育。
多个国家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之上的,同时也要注意将社会需要与人的健康发展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相结合,使青少年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民族价值观和人类普通的道德价值观相结合。而我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当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从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义,这样,才能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出真正富有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国人。
2.2 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思路
2.1.1 提高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校今日培养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尤其是道德品质的教育会在方方面面对一个人产生影响,因为真正的人才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应当是具有良好品质有担当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凭借强大的信念和责任感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1.2 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网络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为理论课程,这就会使得德育教育与实际脱节,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加强德育教育。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促进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一系列原因,这三方面并没有达到协调一致共同作用的目的,有时甚至会因为要求的差异而导致互相矛盾与冲突,这都会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部分,学校教育是主体部分,而社会教育则是作为延续和补充部分,因此,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就一定要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三者共同作用,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的推行德育教育,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2.1.3 建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模式
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应当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整体性为目的。也就是说,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整个德育教育的框架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德育教育的现状,并且进一步增加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德育教育模式的针对性和整体性不仅能够为青少年创造积极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还能够使得青少年紧跟时代步伐,可以认清新时代提倡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社会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
结束语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各个方面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接班人。也就是说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思想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可以适应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2009.
[2]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10.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张耀灿、许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5]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