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有序·有味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
2015-02-27周晓颖
周晓颖
(福建省三明第十一中学)
有趣·有序·有味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
周晓颖
(福建省三明第十一中学)
余映潮老师的《这样教语文》一文为广大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教学做了相关探讨。
趣味 有序 语文 课堂 设计
读《这样教语文》,最大的感受是:余映潮老师以朴实、厚实、丰实的课例,告诉了我们怎么教语文。
一、有趣
初逢余老师,是10年前《七颗钻石》课例,一篇浅显的童话,他竟然可以教得如此有趣,耐人寻味,“走进录音棚、畅游智慧泉、走进创作室”,每一个步骤都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出来,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例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余映潮”三个字从此就镌刻在心上了。
以后就开始看余老师的课例,现在《这样教语文》把完整的余映潮呈现给我们,也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趣”。针对教学重难点,不同文本、不同体裁、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展现各种创新课型,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去除审美疲劳,这本身就是趣。虽说趣的途径不一,但趣的目的十分明确,直指学的呼唤、唤醒、醒悟。
朗读:如童话《七颗钻石》“走进录音棚”用童音读出童话的味道,模拟人物角色读出文本的特点,这就让朗读“趣”味盎然;古文《答谢中书书》用“分析式朗读”将课文“变形“分三个部分,改标点来朗读,不同的段落划分指向不同的理解,这是“理”趣。
整体感知:如散文《端午的鸭蛋》概括,传统教法是掌握文章“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但余老师别出心裁采用“多向假设”式读写。
假如你是推荐《端午的鸭蛋》的作者,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以“家乡的咸鸭蛋”为题写几句话。
假如你是高邮的厨师,请你说说“咸鸭蛋吃法之一二三”。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乐在端午节”为题写一段回忆。
假如你在高邮长大,请你以“童年的端午节”为题写一段抒情的话。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以“我的鸭蛋络子”为题写一段说明文。
假如你是课文里的中学生,请你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写导游词。
假如你是《端午的鸭蛋》的高邮读者,请以“我为家乡而自豪”为题写话。
形式如此摇曳多姿,这样的整体感知真是引人入胜啊!
语言的理解:如文言文《小石潭记》给“清”组18个词,让学生从中选一个形容词品析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技巧。一个字可以打通古今,可以调动全文的言语形式,这是多大的巧!在奇妙的探索中领略语言的趣味无穷。
二、有序
为了达成“趣”,一线老师往往会十八般武艺上场,故事、表演、多媒体齐上阵,五光十色迷人眼,课堂往往旁逸斜出,渐行渐远。但余老师的课不会,他始终抓住语言这个教学本质,这得益于他明晰的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和主问题设计更是让“序”清晰明了。
板块式教学是余老师的主要风格。板块板块,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的。每节课要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要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标,余老师每一步、每个细节设计得严丝合缝。板块可大可小。从小处看,它可以用在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品析课文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五美”的一个方面内容,扣住提示语独立进行品析;《苏州园林》学习“说明”+“观感”语段结构模式……这种板块与各种教法有效的衔接运用比比皆是。从大处看,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避免无序,强调有效课堂,还集中地表现在“主问题设计”上。主问题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对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是余老师阅读教学设计的又一个特点。主问题设计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如《我的叔叔于勒》讨论“本文分两个部分该如何分?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就要学生通读全文,要知作用,就要从小说的情节、人物与主题方面对课文不同部分的表达作用进行揣摩,这样就将学生更深入地课文之中。我们注意到,这个主问题的设计讲究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的。
板块式教学,是余老师的贡献。而主问题的设计,保证了板块式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递进性,这两个一横一纵,既有明确的板块呈现又有鲜明的主线贯穿,从而使有趣的变化多样的课堂清晰明朗,有序有理。
三、有味
修订版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改的成果之一是人们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言教学,课程标准以纲领性的文件巩固了这个成果。但一线课堂的普遍的现象是“重内容而轻形式,重对话而轻诵读,重阐说而轻揣摩”,因此陈日亮老师振臂疾呼:“必须极力加以扭转。扭转的关键,是设计与实施有效的课堂训练。”
如何设计与实施呢?有效的方式是什么?阅读《这样教语文》,我们欣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语言品读课例!
余教师从朗读开始,领着学生咬文嚼字,书声琅琅!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朗读不只是出声地“念书”,朗读是进行语言、情感熏陶的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对作品进行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
余老师课堂上的朗读是形式多样的。
朗读作为一种课型,余老师大量运用在散文、诗歌、古文的“美读”教学中。如:《安塞腰鼓》速读感知后,采用朗读来感受多种形式的“排比”语言表达的美,最后用演读。整节课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品,在品在读,读中悟。
朗读作为一种教学线索,如《答谢中书书》,“朗读,自读自讲——朗读,趣味练习——朗读,语言欣赏”,以朗读贯穿课文教学的始终,使这种朗读成为阅读活动的线索。
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如《孔乙己》选点比读:在第4段与第11段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孔乙己的变化。
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如《马说》五次诵读练习“一读通顺正确;二读停顿;三读关键词语‘不’;四读句末虚词‘也’;五读多种语气”,形式多样的读直指文本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在诵读训练中“将课文变形为两个段、三个段、四个段行吗?并讲述道理”。根据课文结构所表现的规律来背读,口上做的是读,脑海里思考的是不同的结构的妙处。
余老师一线出身,50岁为教研员,对学情、教法、语文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有趣有序有味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指向的。“有趣”是针对学情,对学生的兴趣刺激、唤醒、参与;“有序”是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思路清晰呈现,而板块式和主问题的设计的缘起是简化课堂,突显学生的“学”;“有味”把握了语文的根,既能诗意地传达,又有理性的约束。而这三点的相互辉映,有机交融,使余老师的语文课堂别树一帜,熠熠生辉。这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吗?
让我们细细揣摩《这样教语文》,让我们孜孜实践《这样教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