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5-02-27万萍
万萍
(江西省商务学校 江西南昌 330102)
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万萍
(江西省商务学校 江西南昌 3301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使用,那么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因此而不断增加。本文结合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着重论述了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教学 职业教育 发展趋势 瓶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对计算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探讨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
1.课时较短
新课改指出,职业学校不再采用全学年制,应改为两年学习、一年实习的全新教学模式,这就减少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进而缩短了各科的课时,因而如何在专业基础课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就成了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2.学生缺少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中,有些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对部分程序设计语言有所了解和掌握,可以独自设计简单作品,但部分学生从未和计算机接触过,如果根据教材要求,利用传统教学方法从易而难的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而采用学生听、教师讲的常规教学法,有些学生就会因为操作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不能正确把握知识点而学不会,这就需要教师反复辅导,因而两级分化的课堂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但这些学生的共同点都是缺少学习兴趣。因此,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基础差的学生失去自信,且学习非常吃力,并对计算机缺少学习兴趣的现象,以致无法进行计算机的探索和延伸学习。
3.学生严重缺乏计算机文化意识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因而计算机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应高度重视精讲细练,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信息意识和应用能力。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在超过生命周期后逐渐被淘汰。所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探寻、创新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建构主义的背景下,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教学模式是最理想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且符合课程特点,并在培养学生的解决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较低
职业教育中,学生都会经历学历教育至职业技能教育的适应过程。由于学生在学历教育中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状态,以致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严重不足。若采用传统先理论后实际等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出现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入门的局面。设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基本的使用和操作技能。以Word排版的使用为例,学生应掌握软件功能的菜单项的位置,但很多学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致他们制作台历时无从下手,却能掌握文本框的相关内容。因此,目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实际应用和所学知识脱节。
二、职业教育计算计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1.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就中职生的角度来讲,职业教育是其进入社会的最后学习阶段。因而中职生学习计算机研究性课程,会使其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以便激活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积累结合社会实际的多元化的学习经验,进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宝贵且丰富的社会经验。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传统教学中,学生过于被动,且抑制了其反应机能,进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探究性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在自由创造、自主探究的宗旨下,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学生分享合作及交流能力
现阶段,人人都应具备合作能力和意识的基本素质,这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们合作的大力支持。由于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使得家长对他们娇生惯养,导致其养成唯我独尊的处事习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共同合作精神,往往只是在口头上进行鼓励和引导。而计算计的研究性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为了达到课题教学目标,往往都是在组内进行合作、组外进行合作和沟通。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发掘自身的团队精神,并学会分享和交流学习的成果、信息及创意。所以,在职业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交流。
4.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通过探究性实践学习能获得积极的研究体验,进而培养自身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的精神和品质。在探究性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而学生从计划的制定阶段到信息的搜集和处理阶段始终拥有自主性。所以,探究性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其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学生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促进个性发展。示例演练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提升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大大促进其个性发展。
5.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职业教育中,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一定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进而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处理及收集的能力,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交流成果、提出问题、表达思想、解决问题、取得结论、搜集资料及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得以实现,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的逐步学习,进而充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此外,学生还可在应用软件等的不同学习阶段选择黑箱教学法。由于计算机课程具有知识点紧密相连、内容丰富及名词术语很多的特点,因而初学者常常在入门阶段产生畏难心理,且失去信心。例如,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受到操作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之后,学生可利用操作系统软件进行学习,以实现计算机操作的培养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通常较差,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职业学校应致力于研究、创新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以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操作技能的计算机人才。
[1]敖立鼎.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网络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29):166-167,168.
[2]刘梅清.探析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优化路径[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91.
[3]王清强.关于职业教育中计算机教学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