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活动成效的三大教育艺术
2015-02-27朱小妹
朱小妹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泉州 362000)
浅谈影响活动成效的三大教育艺术
朱小妹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泉州 362000)
从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规模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可分为集体教育活动、小组动和个别活动。习惯上,大家把全班活动称为集体活动,其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运用于教学时就是集体教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人数多,且受一定时间的限制,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好集中教育活动呢?教师倘若没有较好的组织艺术,那就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创造良好的气氛;难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得到幼儿的密切配合;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吸引幼儿注意力的艺术
所谓注意是指意识对一定客体的指向性。对于幼儿来说,注意是感知的基础。幼儿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或转移,教师从一开始就应努力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以提高教学效果。那如何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
1.注意揣摩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例1:集中活动的时间到了,老师弹旋律组织自由活动的幼儿集中,大部分幼儿回到位置,只有玩积木的幼儿还在收拾,师继续弹旋律等待他们,等他们收拾好后,先到的幼儿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例2:幼儿听到教师的琴声后回到座位,师一边弹琴一边看幼儿坐好,琴声停止了,几个幼儿仍津津有味地聊着,老师没有立刻训斥他们,而是安静的坐下来,眼睛环视幼儿,等那几个幼儿发现“不对劲”安静下来了,老师才从容开讲。
新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比较不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常按照固定环节及教案组织活动。比如像例1中的老师,其实她可以一边组织先到的幼儿做一些手指游戏或儿歌,一边等待收拾好的幼儿到齐,这样可以减少先到幼儿的等待时间。例2中的老师就很善于观察,她在发现幼儿回到座位后还有短暂的不稳定情绪就立刻坐下来,用自己的稳定情绪感染幼儿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
2.用精彩的“引入”引起注意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精彩幼儿才有兴趣。这些引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直观导入、激趣导入、设疑导入、经验导入、类比导入等,我们实习生在写教案时常发挥想象力将引入设计得十分有趣,但是我们在实践时就要注意引入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科特点、幼儿特点、本活动特点、自己的特点,反复斟酌,灵活运用,才能恰到好处。比如我上的一次美术活动--<<蜡笔刮画>>考虑到我班的男孩对绘画比较不感兴趣,在引入时我利用刮画的特殊画法扮成魔术师出示小竹签“变魔术”(示范刮画),幼儿马上对这魔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情绪激动跃跃欲试,这样他们的绘画的兴趣在这个“魔术”中被激起了。
二、增强幼儿参与感的艺术
1.材料的准备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色彩鲜艳、可以变化的事物较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活动操作材料的投放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还有,材料要多样,如:数学棋类游戏,我们提供幼儿所操作的棋子,有的是玻璃弹子,有的是瓶盖子,还有的是涂上颜色的果壳等。再如:复习10以内加减法(大班),我们设计的材料有转盘、拼图、下棋、钓鱼……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百玩不厌,通过玩相同或不同的游戏,操作不同的材料,幼儿会发现操作结果有时相同,有时则不同,以此能激发幼儿思考,寻找其中的“奥秘”。
2.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如学习5的序数,我在活动室创设“动物园”情境,设置了并成一排的猫、狗、鸡、羊、兔之家,在每只动物的家中贴上多幅图片(每幅图片上有5只相同的动物,其中一只动物的颜色不一样,在每幅图片中的位置也不一样)。活动开始时我以参观“动物园”的形式让幼儿自由观察,请他们数一数:动物园里有几种动物?小狗的家排在第几?这时有的小朋友说小狗的家排在第二,有的说小狗的家排在第四。我就进行设疑:为什么小狗的家在排列上顺序不一样呢?通过这样的设疑,诱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把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请幼儿自己进行释疑:原来小朋友数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从左往右数,小狗的家排第二,而从右往左数,小狗的家排第四。接着让幼儿自由寻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主动发现颜色不同的动物在图片中排列的顺序,以及让幼儿给动物排队的形式,继续进行5的序数的自主学习活动。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从质疑到解疑,从探索到实践,开拓了思维,引发幼儿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3.表扬鼓励和肯定
镜头一:小冰拿着做好的猴子泥工兴奋地跑到老师身旁“老师你看”老师正指导另一幼儿,她“恩”了一声没回头,“你看,你看我的猴子”“好,回去继续做吧”老师仍没回头,小冰拿着泥工失望地走了。
镜头二:《顶纸板》活动中,成功的小朋友纷纷跑来让老师看自己的“成果”,“老师你看,老师你看我”老师一一点头表示肯定并微笑着说“真棒,再试试`还有没别的顶法?顶两个行不行?”幼儿的兴趣都特别高,接下来的探索活动非常的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医学家指出:好的心理状态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同样,好的心理状态也能激发人思维的灵敏度,做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这个极易受外界环境暗示的群体更是如此。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直接影响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像例子中,同样是小小的一个点头、肯定、例二中的老师就给予了幼儿信心与成就感。如果教师总说:“别动……”“应该……”“不对……”就会挫伤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
三、应变与控场的艺术
大概没有一位老师不希望每一个活动都顺顺当当,特别是新教师,由于还没有树立威信,常遇到突发事件,遇上意想不到的提问,恶作剧,活动组织到一半就上不下去了。教师应该怎么应对?能不能扭转局面,使自己摆脱窘境,保证活动胜利完成?这种能力不仅来自教师的清醒、冷静、敏捷的思维过人的口才,也来自教师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幼儿的了解。
1.首先保持冷静
我们在集体活动中,最容易出现个别小朋友不愿学习,往往精神溜号、或者玩小物件入了迷,甚至影响到旁边的小朋友。很多没经验的老师就会立刻批评幼儿,不仅影响到小朋友情绪又影响到活动的进程。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就会用眼神或手势暗示他们,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或者走到身边亲切的摸摸他们的头、提出比较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不上来以此点醒他(她)。
2.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例如,我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猴子》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记住猴子的外形特征,我教给他们一首儿歌“圆圆的脑袋,桃子形的脸……”等念完后我才发现漏了一句“凹进去的鼻子”。这时我不仅没有慌张,反而灵机一动,若无其事的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特意漏讲了猴子的哪个部位,我来考考哪个小朋友最注意听的。”小朋友们很快的把错误更正过来。除此之外,如果遇到与课堂无关的偶发事件,我们如何把他引导到课堂上来,使预先的活动继续进行。如:一位老师在上体育活动“玩球”时,一架飞机从天上飞过,小朋友们纷纷抬头看飞机还津津有味地聊起来。这时老师没有批评幼儿,而是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学飞机飞?”“拿着球你还会不会学飞机飞?”幼儿的注意力很快被引导到活动中来。
3.将疑难移到课外
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的知识面不断的增长,他们所提的问题出乎意料,老师不知如何回答或回答不了,遇到这种情况为了不影响活动继续进行,可以留下疑问,让幼儿自己去解释,把学习延续到课外。在一次绘画活动《太空》上,一幼儿便问“老师,新闻报道叔叔和阿姨飞上月球,还在飞船里生活了很久,他们为什么不出来玩一玩呢,是不是怕掉下来?”我知道这几天小朋友们对神州飞船都非常关注,如果只回答“是”或“不是”是不够的,要具体回答飞船的飞行我又没准备,因此我笑着说:“哇,你提出的问题很棒,那我们小朋友就一起来寻找答案,可以回家收集一些有关的报纸,书籍,或者问问爸妈,明天来幼儿园一起讨论好不好”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当然,不是说教师这样就没事可做了,教师还是应负责到底,以帮助幼儿圆满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