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2015-02-27杨俊霞翟有龙

关键词:通识中学素质教育

杨俊霞 翟有龙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省南充 637009)

通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杨俊霞 翟有龙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四川省南充 637009)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将通识教育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将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通识教育的理念做了界定,介绍了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通识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包括思想的转变,师资队伍的加强,地理教学生活化以及评价方式的革新。

中学地理 通识教育 教学 探索

一、引言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地理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改对学生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回溯我国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曲折历程,其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深入分析和探讨。[1]人们呼唤素质教育的真正到来和实施,让学校教育能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事业观、人生观,而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深化必须引向作为人文学科的“通识教育”的开展。[2]

中学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运用通识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全方位教育,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符合地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体现了中学地理的学科特点。

二、通识教育理念

1.通识教育概念的界定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被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为博雅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他认为自由教育既不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需求,而是为了心灵的自由。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伴随工业革命,由纽曼倡导的博雅教育,主张培养博学多才、行为优雅的人。

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美国博德学院教授认为,要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通识教育是为学生日常生活做准备,包括给他们一定社会的知识、信仰、语言和思维的习惯的教育,对文化的延续起作用。我国的学者对通识教育也做了很多研究,周宝根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提供必须的学术规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曼丽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公民。

2.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

通过对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定义的研读,总结为通识教育是基于人对人,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就是通过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发展观,让学生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领域的学习,形成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一个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发展的人。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

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根植于本土的特色教育理念。[3]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促进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做出贡献。通识教育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教育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培养发展的人。二是教育的逻辑结构相同,强调以人为本,以“知识——能力——素质”的逻辑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都重视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的内涵。

而通识教育又有它的独特之处,因为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盛行于西欧和美国,其目标是以启智为核心来谋求人的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更强调课程功能的广泛性,且课程之间的联系。所以,通识教育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更加广阔和坚实的平台,使素质教育变得更加可行和实在。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进入新世纪,当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普遍展开正待深入且呈多样化发展的时候,显露了一系列不平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4],主要表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知识教育轻视素质教育,注重素质教育形式,忽视素质教育本质,注重第一课堂,忽视与第二课堂及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基本理念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相似,吸收国际上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又保持本国特色来寻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理念被接受,让教学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体现中学地理学科特点的需求

(1)中学地理学科内容需要通识教育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教育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广,仅属于自然地理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天文、生物、土壤等,几乎每一个要素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还与城市、经济、政治等人文科学有关。[5]地理学还与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紧密联系。这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的广泛性和相互关系正与通识教育理念内的知识融会贯通不谋而合。

中学地理还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要求学生对涉及地理的相关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又不深究。了解我国和世界的概况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常识,对于我国的农业、工业、商业有所涉足,又能分析我国城镇布局的原因。小到生活的点滴,再到国际格局的变化,大到宇宙的秘密,这些知识的精华都在地理中,这就是中学地理成为一门基础性课程的原因。这与通识教育所要求的理念是一致的,让学生在对自然、人文、社会的全面认识中做一个全面自由的人。

(2).中学地理的教育目标需要通识教育

当今世界和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区域和平安全等问题,无不与地理环境的变迁和发展有关。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和谐思想,可持续发展观,都贯穿在在地理教学的始终。通识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理想化教育目标和价值追求,体现人类社会解决自身问题的美好愿望的教育形式[6],就是要让学生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上认识到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3.地理新课改的要求和形势需要通识教育

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在实施地理新课标的背景下,将通识教育与中学地理相结合,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客观现实的需要。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有用的广泛的知识,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应用,注重实践的锻炼,这就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4.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涌流、学科交叉、知识更新周期和科学成果转化周期越来越短,创新则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灵魂。学校要建立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而地理学科在软件开发和科技进步等的支持下,如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认识的领域和范围更深,那么相应的就需要学生也要跟上时代的需要,不要只做知识的记忆者,而是要利用新技术创新性地学习。通识教育强调的是创新性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措施

1.更新观念

(1).提高中学地理的学科地位

更新观念就是更新中学地理对学生不重要的观念,要改变中学地理“副科”的传统观,才能真正推动中学地理的发展。地理课程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不受学校和老师的重视,课时少,学生也对此课程的学习也不重视。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一线的教师要重视地理教育教学,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显著地作用。

(2)教学理念的渗透

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就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地理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中学地理要给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中学地理的整个脉络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用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解决现有的矛盾。中学地理把所有的精华传授给了学生,整门课程所蕴含的理念要通过学生的感悟、领会而内化升华到内在的东西,如精神、态度、心灵、价值观,包括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和谐等价值观,这就是素质。在地理教学中就应该时时渗透这种思想,讲到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就要给学生留下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消费观念。

2.提高教师能力

通识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而且要求老师学科造诣高、综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7]中学地理学科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中学地理老师在教学中也往往兼“文科”教师与“理科”教师于一身。[5]现在的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无法将地理学科的整个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要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把一些新鲜的东西带给学生。可以通过对专业教师的人文要求和崇高的师德教育来激发他们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人文教育的热情,进行这种教育时还可以与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3.地理教学生活化

中学地理教育是一种侧重于普及式的基础性知识教育,是一种常识性的、生活化的教育,也是通识教育的理念。[8]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尤其是地理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地理很多知识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或是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北京奥运会为什么定在8月8日8时?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述区时和日期的计算。四川和重庆人为什么爱吃火锅?从当地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入手,使学生们的认识更加深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4.改革考核方法

科学的评价制度即是检验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通识教育实施的措施。[9]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一卷定结论的考核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课堂表现加上课外表现相结合,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以提升,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

五、结语

把通识教育理念运用在中学地理地理教学中,不仅保留着我国探索素质教育的精华,也吸收国际上探索教育理念的精髓。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1]邢红军.再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教育科学研究,2011(10):5-27.

[2]蒋义友.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学科教学与通识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5):17-18.

[3]杨叔子.余东升.高等教育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教研究.2008(3):3-7.

[4]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11):14-21.

[5]李功爱.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课的几点要求[J].教学研究.2009(8):5-7.

[6]刘德宇.全球化时代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51-153.

[7]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7(1):97-101.

[8]赵红.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7:1-41.

[9]戴望舒.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2:1-38.

杨俊霞(1989-),女,汉族,研究生,陕西省商洛市人,现在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学习,主要从事地理教育与教学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中学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