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

2015-02-27刘澜波

关键词:科研活动本科生课程体系

刘澜波

(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团委 天津 300270)

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讨

刘澜波

(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团委 天津 300270)

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建立合理有效的本科生科研体系对本科生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在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合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本科生科研

1977年,我国恢复中断了11年的高考。当年,有570万考生报名参加了高考,录取人数约为27万,录取比率约为4.7%。这一组数字表明,当时的高等教育确实可以称之为精英教育。到2013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超过900万,录取比率几乎达到75%,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1]

高考扩招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也使得象牙塔的美誉有所打折,越来越接近于基础教育的模式和水平。这使得大学生在科研创新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尤其是在本科阶段,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大批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不致用成为高等教育的瓶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一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毕业生,不仅要系统的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科研工作的能力。因此,高校建立和改进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明确定位,确立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

为确保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确立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1、明确本科生科研活动服务于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活动的开展围绕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开展,这是本科生科研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这里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指要培养本科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掌握开展科研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一般规律。

2、明确本科生科研创新和研究生科研创新目标和模式的区别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对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差别的表述为初步能力和一般能力,从程度上予以了界定,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未给予更深层次的指导性意见。目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仍体现在对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对相关领域某项课题的调研,少有硕士研究生科研成果中可行性方案或产品。这是由于本科生专业知识局限性限定的,需要理性对待。

二、拓宽途径,建立课程体系内外双轨培养体系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依托于课程体系,同时又不局限于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内培养

在课程学习方面,本科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尤其在专业知识方面,高考以前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零了解,因此大多数高校在本科生教学方面仍采取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在让本科生建立扎实的专业基础方面做足功课,但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和压力。基于本科生对于课程体系的依赖,在课程体系内开展科研活动可以缓解学生对于灌输式教育的逆反和压力,另一方面也使科研活动体系得以顺利建立,让学生在接触学科知识之初就意识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科研热情,受助于专业教师。

就课程体系内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建立科研创新方面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将涉及科研创新方面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中,可以使本科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科研创新的重要性、方法途径以及专题项目。相应课程的设置既可以是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介绍,也可以是针对科学研究项目的探讨。课程既可以以传统的灌输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对专项课题的研讨开展,这样课程本身也体现出科研探索的精神。[2]

2.课程体系外培养

课程体系外培养,主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由专业教师予以指导,最终达成双赢。本科生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对于学生自身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科研应该是课内科研的延伸。基于学生所学专业,依兴趣建立科研创新类社团或兴趣小组,自发开展项目研究,同时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承担科研任务为主动选择科研课题。于此同时,还应注重科研创新类比赛、竞赛的设置与开展,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大型赛事为契机,进一步鼓舞本科生开展科研的热情和信息。此外,建立长期科研课题立项也是必要手段,将学生科研立项与教师科研立项相结合,可以有效保证科研的延续性和专业性。

三、建立机制,注重培养过程评价和项目激励

1.注重过程评价,避免为成果论英雄

本科生科研相较于硕士研究生更应注重成果而非成果,这是由本科生自身知识储备决定的,他们更适合和擅长于做一些调研类课题,既符合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有效激发科研热情,也有利于为本科生打好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领域,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本科生较难驾驭,对于要求通过项目实现发明创造的科研模式,本科生往往望而生畏。这就使得本科生科研过程更重于成果。因此,高校在本科生科研工作方面应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科生特点的科研体系。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

本科生科研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长项工作,需要常态化政策的支持。为鼓励本科生投身科研创新,保障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必须设立本科生科研专项经费,提供科研活动资金支持。在这部分经费中,应有规定份额用于本科生科研活动激励。对于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给予奖励,对于在本科生科研工作中承担指导工作的教师给予相应酬劳和奖励。

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将本科生科研作为重要一环,予以规范和支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才综合素质提升。

[1]陶润成.探索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J].理论界,2000(6):52.

[2]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 2005(12):39-43.

[3]刘培莉.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4月,97-100.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本科生课程体系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畜牧专业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重要性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