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

2015-02-27孙聪聪

关键词:班集体分层班级

孙聪聪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良好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

孙聪聪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一个个的小集体是这个大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建设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班级的稳定,而且对整个高校的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高校的班级,有着它的特殊性,它的管理模式的正确与否,与高校的稳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高校 班级管理 模式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直处于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对于班集体的重要性深有感触。当我们置身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我们身心愉悦,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同学与老师都是其乐融融。但是当我们置身于一个不好的班级中时,同学们无组织无纪律,即使我们想提高成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1]

一、高校班集体的特点

与小学,中学的班集体相比,高校的班集体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共性包括,都是由多个学生组成,都具有组织性,并且是一个整体。除此之外,高校班集体还有其特殊性。

首先,高校班集体的成员以青年为主。青年人有他们的特殊性,思想独立,要求自己的空间,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判断事物的标准,不喜欢别人的过多管束等特点。

其次,高校的班集体空间上的不固定性。在小学与中学阶段我们的班级都是有固定的教室,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一起度过,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感情比较深,学习上也是互帮互助。然而在大学里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走班制与选课制,没有固定的教室作为班集体,并且可选的也不尽相同。同学们的感情没有小学、中学那样深厚。

再次,高校班集体管理的复杂性。在小学与中学,班级的管理以学习为主。但是进入大学以后班级的管理不仅仅限于学习,还包括生活与工作。

最后,高校班集体人员的复杂性。小学与中学我们接触的同学多是同村同县的。但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区的学生的特点不同,这使得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2]

二、当前班集体管理出现的问题

首先,由于高校班集体成员多是青年,思想独立,他们的思想工作比较难做,统一他们的思想,是的一些班集体的活动难以顺利进行。比如,组织一项活动,有的同学喜欢有的不喜欢,喜欢的就参加不喜欢的可能就不去参加,这样照成班级的凝聚力下降。

其次,由于高校班集体没有固定的班级教室,并且课程的不同,导致同学们之间见面交流少,同学们的感情比较淡,使得班级管理的难度大,一但管理不好班级就可能成为一盘散沙。

再次,高校班集体的管理难度加大,任务重。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辅导员与学生的见面次数也减少,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动态,于是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导致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由于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情绪容易波动,其问题不仅仅会出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这对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辅导员的任务加重。

最后,学生的复杂性是的学生中的矛盾摩擦不断增加。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与摩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的矛盾会严重影响班级的团结。

有此可见,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班级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班内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

三、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管理模式原则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按照绿色成长计划的要求,我们设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目的在于指导自主参与型的班级管理实施。

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化。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管理,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管理,要力求科学。除其之外,要处理好制度管理与班级管理体制创新的关系,逐步建立一种新的班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构成动态的班级管理系统。

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班级管理要“两手抓”,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着手创立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象“水”,学生象“鱼”;学生在民主、平等、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会表现出一种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提倡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班级管理个性化。注重完整性、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造性,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理念,在班级管理中要提供和造就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创新性学习能力,是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2.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是两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模式。

分层选择管理模式,简言之,抓两头,带中间。即以优秀的学生与问题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通过管理这两个头来带动中间学生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节省管理者的人力物力,通过带动的方式促进全班的进步。缺点是,对中间的学生不够重视,如今的学生比较敏感,如果管理者过于忽视中间学生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中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均衡管理模式,即均衡的管理学生,对学生无差别对待。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重视,不会影响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但他也有不足就是太耗时耗力。[3]

良好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分层选择管理模式与分层均衡管理模式的结合。其中,管理者应该掌握好度,一松一驰,游刃有余。此外,,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可以从构建班级组织内信任和提升班级文化管理水平两个维度实现班级组织认同,师生会积极地共同努力参与班级组织的事务、促进组织班级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情感基础的生生间的同伴关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学生完全能够自主管理的成熟班集体,是构建班级组织内的信任关系的三个重要方面,这将有效地促进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思维、目标、道德、价值观等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形成班级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行为取向,能够增强班级组织成员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总之,建构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又一新课题。肩负着关系教育改革成败的神圣职责。

[1]唐云水.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8..

[2]宋志伟.试论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模式[J].课改前沿,2011,(11).

[3]刘合行.浅析高校班级管理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J].黄淮学刊,1994,(12).

猜你喜欢

班集体分层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有趣的分层现象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