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课堂"新五环节"教学感悟

2015-02-27杨家富

关键词:培智智障桌子

杨家富

(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课堂"新五环节"教学感悟

杨家富

(巫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学校需要在现代特殊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校市级课题《培智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策略探究》通过两年来的探究实践,于2014年12月顺利结题。培智课堂"新五环节"(情景导入、分类教学、分析评量、个别化指导、快乐分享)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能力。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不同的个别教学计划,着力开展生活能力训练的有效教学,把能力训练落到实处,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培智教育的最终目的。

培智 生活适应 个别化 融合

一、生活中的课堂,创设情景

现代课程观强调“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堂上需要以实践的方式实施训练,创设生活课堂,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如教学《怎样文明进餐》,针对学生知识易遗忘的特点,我让他们在课堂上练习拿碗、吃饭,学习就餐礼仪,知道自己喜欢的菜不独吃;别人给自己夹菜时要表示感谢;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不撒饭粒,不乱扔骨头,保持餐桌卫生;不要嫌弃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等。[1]

生活中的课堂,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解为辅,做到以动手学的多少代替讲的多少。比如训练学生的内务整理能力,将他们带到宿舍,进行如何洗手、洗脸、洗脚、洗头、刷牙、剪指甲,整理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讲解分析,示范指导。[2]

二、满足不同的需要,分类教学

基于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生活化课堂中应重视差异,进行学情分析,熟悉每一个智障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殊需要所在,并根据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目标。

我教学擦桌子一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类(轻中度智障):认识桌子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擦桌子的动作要领,按正确的步骤擦桌子。

二类(重度智障):学会擦的动作,能根据指令来擦桌子。

一类学生:×弟、×玲、×定,年龄在10—12岁之间,属于轻中度智力落后学生。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洗拧抹布的动作和擦的动作,但手部力量和腕部的灵活性不强,所以拧抹布时不能够拧得很干,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够拧干抹布。学生还不能够认识书桌的组成部分,对于擦桌子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步骤不知道,但学生对于直观操作的方法能够接受,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掌握正确擦桌子的方法。[3]

二类学生:×平、×江、×虹,年龄在13—15岁之间,属于重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学生,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洗拧抹布的动作,但洗和拧的动作掌握得不好,不能够洗干净,手部力量和腕部的灵活性不强,所以不会拧抹布,需要老师的帮助才能够拧干抹布。学生不认识书桌的组成部分,老师说名称,他们能够指出来,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来擦桌子。

对培智学生进行分类教学时,采用小步子的教学法可以降低技能的难度,一步达不到,可以分为两步,三步,这样可以增强他们获得成功的信心,让他们在生活中真正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能力。

三、表扬赏识,分析评量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培智学生也不例外,用赏识教育他们是最有效的方法。当讲授《我的书包》这一课时,我让他们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许多同学做得都不错,但B某总是整理不好,看到其他同学都整理好了,他干脆不整理了,坐在那里看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在班上鼓励他:“B某今天做得真的很棒,已能将自己的书包整理得差不多了,如果再仔细做一遍,那一定会更好,我们一起来鼓励一下他吧!棒棒棒!B某真的棒!”,在同学的掌声中,B某又开始将自己的书包整理了一遍,比先前好多了,他自己也开心地为自己鼓掌:“棒棒棒!我真棒!”看到他那开心的样子,我也开心地笑了。

四、倾注爱心,个别化指导

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障碍,使得他们有其共性和个性。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的人,真正融入社会。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可能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教学中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

下面是为一学生制定的个别教学计划例子。×燕同学个别教学计划目标,班级:B3班,年龄:12岁,智力程度:二级。个人卫生:会洗手、脚、头;劳动:认识笤帚、抹布等劳动工具并使用,能在指导或帮助下按要求完成简单劳动任务;社会适应:知道自己的姓名和年龄,知道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认识任课老师,知道承认错误、如何道歉。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在平时的生活适应课中就要有的放矢,注重个别化教学,培养他们将来毕业后可能遇到的或经常需要的技能。在实际生活适应课备课时,都要思考这一节课能不能兼顾学生个别化训练。然后在不打破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内容和教学环节,在生活实践中让个别化教学成为生活适应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五、热爱生活,分享快乐

将教学融合进生活中,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智学生虽因大脑不同程度的损伤和障碍造成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身心缺陷,表现为内向、怕生、胆小、自卑等情绪反复,怪异的行为。不能因他们缺陷而冷落和歧视他们,伤害他们自尊心,应鼓励他们面对现在及将来生活困难和挫折。在生活中精心地辅育和照料他们,帮他们树立信心,塑造坚强的品格,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

在语言康复教学《认识常用水果》一课时,除了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认识常见水果外,还要让学生能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水果的名称,知道水果的颜色,通过品尝让学生知道水果的味道,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洗水果,数一数洗了几个水果,最后进行将水果削皮,把水果切成块,分给同学品尝。通过这样一堂课,培智学生不但认识了常见水果,进行了感知觉康复训练,还锻炼了生活适应能力,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巩固运用,又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动气息,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六、结语

几年来,在培智课堂“新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探究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特殊教育要以人为本地着眼于智障学生未来生活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着力于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活动,才能使智障学生获得充分有效训练,从而引领他们向正常人的生活世界和主流社会回归。

[1]盛永进教授新作 《特殊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2]卢子洲.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J]工业局.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04期。

[3]方俊明.特殊儿童的早期融合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欢

培智智障桌子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擦桌子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拼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