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2-27邓云侠

关键词: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评价

邓云侠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吉林长春 130011)

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邓云侠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吉林长春 130011)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课程与与学科的发展同步,另外也要关注一些前沿的、智力价值高的、不确定性的地理学科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用信息技术把地理学科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中落实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强调“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1]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初中地理是研究地球和地图、气候、居民等的分布以及区域地理涉及各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很多知识离学生很遥远又很抽象,怎样把静的知识变为动态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教师简单的用地球仪很难让学生理解,特别是地球的公转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更给这节课增加了难度。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地球的公转用FLASH制作成动画,学生就很清楚的看到了事实的真相,而且也节约了有效上课时间,让生更充分自主学习。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的结合,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经纬网的学习,更是难中之难,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拼命的讲、拼命的画图,学生还是一头雾水。现代的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具有机的结合,使这种现象大为改观。例如,教师在经纬网地球仪上先确定北极点的位置,告诉学生这是地球上最北的点,其他所有的点都在它的正南方,然后分析在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学生就很容易看出哪个在南方,哪个在北方,同样道理,在同一条纬线上也就很容易看出来东西方向。但如果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学生在认知上还有些欠缺,这时教师就用小方框在经纬网地球仪上截取立体图,然后转换成平面图,在立体图与平面图之间架起个桥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效果也非常好。[2]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程标准中强调,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现代的社会,知识更新特别快,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也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很多时候是在家庭社会中,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来学习。而且这种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用。那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课外接受知识,也就是使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是很重要。

1.例如通过网络学习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水资源》一节教学片段:

教师:下节课将学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利用情况,咱们分成网络调查组和实地调查组,网络调查组由组长再分成两组。现在我宣布一下各组任务:网络调查组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在互联网中调查南北方主要城市用水习惯,用水习惯主要包括每天或者每周洗头次数,洗澡次数等等。通过各城市居民用水习惯的统计分析南北方水资源的多少。另一个任务是通过互联网,在百度或Google中输入要搜集的南北方主要城市(具体城市名)年降水量,知道数据就可以,然后分析南北方水资源分布的规律。任务完成后我们共同在课堂上交流。

2.实地调查组的任务是……

教师在课前布置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网络是很繁杂的,怎样让学生搜集到可用的资料呢,在于教师的指导和任务的分配。教师先布置翔实的任务,然后指导学生怎样上网搜集,统计得出结论。比如二组的任务,就是大家经常用的,在百度里输入城市和降水量,直接可以搜集的,不需要等待,很快,资源也很多,但需要甄别正确的数据。

通过他人、或者网络,学生的学习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使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另外在学习中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的丰富

一方面是视觉上的丰富。教材的容量毕竟有限,而且更新的速度,可能要比网络慢得多,所以需要教师不断的更新或者补充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俄罗斯时,用多媒体给学生补充了这个国家的饮食、住宅等风俗习惯,然后适当的体温,俄罗斯人为什么喜欢喝烈酒,然后学生带着疑问,自主、探究原因,这样就把人文特点和自然结合起来,也体现了人在适应自然界中环境,而形成的饮食特点。也就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定要和谐相处。

另一方面,是听觉的丰富。在每一个国家中,不仅仅在视觉上丰富了学生的的头脑,而且也在听觉上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例如在区域地理中涉及世界各国,那我在设计具体国家中,每一个小片子中都配有当地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得到享受。例如,《俄罗斯》这节,配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会唱的学生都跟着哼哼,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这样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听觉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也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美,热爱自然,热爱其他国家,也就是有博爱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的完善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地理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一种以激励性评价机制。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他永远也得不了第一,甚至永远也不能及格,这些孩子怎么办,他们的自信心,在一次次考试后,一点点的消失。这些孩子他们也很可爱,也有上进心,但一次次的被打击。让他们丧失了上进的勇气,这些孩子缺少的是什么,是公平的对待和对他们的理解。怎么办?用电子表格,我给每个学生建立发展趋势图,让他自己与自己比是否有进步。然后给他们鼓励,让他们看到信心和希望,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及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主阵地。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同样也适用于教师。只要努力,教师会把信息技术于地理课堂更完美的结合起来!

[1]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编.长春市初中地理新课程培训资料汇编,2002

[2]张晶,连淑芳,邓云侠等.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初中地理[M].北京:光明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评价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