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林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02-27余远超
余远超
(贵州省水城县扶贫开发局,贵州水城553600)
水城县林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余远超
(贵州省水城县扶贫开发局,贵州水城553600)
水城县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欠发达,林业经济贡献率低。结合水城县林业产业现状,探讨发展林业产业的对策措施,增加林业经济,推动水城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林业资源;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水域县林业用地面积303.2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6.25%。201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0199万元,其中林业总产值6731万元。可以看出林业产值占比例低,仅为2.58%。这和林业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不相适应,因此发展林业产业,开发林业经济,提高林业经济的贡献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非常必要。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情况
水城县位于贵州西部,国土面积539.1万亩,耕地154.93万亩,70%以上为坡耕地,林业用地303.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36.63%。属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黔西北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段,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高差大,境内最高海拔2867m,最低海拔635m,相对高差2232m。属亚热带湿润高原温季风气候,年均温12.3℃,年降雨量1300mm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类型多样,物种丰富。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景观类型多样、石漠化土地分布广。
1.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全县人口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6.8%,境内有汉、彝、苗、布依、回、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2%;境内交通便捷,贵昆铁路、株六复线,内昆铁路、水柏铁路与水黄高等级公路、大烟线、六六高速、水盘高速等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四省立交桥重地;属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发生率45.41%,现有贫困人口37.4万人,2011年生产总值89.06亿元,财政总收入17.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010元,属于经济落后地区。
1.3 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06年全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全县林业用地303.25万亩,森林覆盖率36.63%,有林地面积114.50万亩,活立木蓄积184.69万m3,灌木林地94.5万亩,灌木林地多为喀斯特植被,原始和次生的森林群落较少。全县森林资源结构单一,层次少,林相结构简单,天然林及复合林分少,有林地面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37.80%,防护林比例80.27%,商品林少,幼龄林比重大,达68.17%。全县的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4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水成县的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森林资源利用效能低下,近年来全县大力发展林业,森林资源总量得到了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林业产业化项目得到了规模化发展。已建成猕猴桃4.02万亩,茶叶2.01万亩,核桃39.58万亩,红花油茶2.03万亩,刺梨5.1万亩的林业产业基地。但多为幼苗期,管理粗放,离产生经济效益还有一段距离。
2 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比重低、产值贡献率低
2013年,水城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0199万元,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150905万元,增长22%;畜牧业总产值99324万元,增长17%;渔业总产值110.5万元,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29万元,增长12%。而相对于农业和畜牧业,林业的总产值只有6731万元,仅为2.45%。第一产业与林业总产值的关联程度最小,林业产业比重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和林地占国土面积的56.25%的比例不相适应,同时也可以看出林业产业发展空间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要配合其他产业进行调整,转变林业经济模式,提高林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水城县2001~2013年生产总值及其增幅
2.2 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低、市场建设落后
由于建设标准不高,单位投入低,比如核桃产业每亩仅投入346元,技术要求难以实现,影响林业的经济效益。基础设备不配套,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管理不到位,未进行过系统的管理,重建轻管现象普遍,成园慢、投产迟、产量低。从产业成熟化程度来看,除猕猴桃、茶叶发展较好外,核桃、刺梨、红花油茶等产业项目还处于产业化经营初级阶段。带头企业少而小,经济实力较弱,带动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基本无产品深加工能力。市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差,市场服务内容单一,缺乏良好的贸易环境,未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
2.3 林业产业科技含量低
政府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投入不足,企业融资难,资金不足,科技支撑能力弱。科技创新滞后,科研力量分布不均衡,学科范围窄,科技力量分散,缺乏优势互补的机制,运行效率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和经验,服务手段落后,专业知识老化,无法对新兴产业生产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产业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带头企业缺乏科技型人才,直接导致新产品研发,市场扩大和经营管理落后;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员综合素质下降,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群体,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
2.4 林业产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很多林业产业管理滞后,缺乏资金,政府组织种植后即交农户自行管理,农户缺乏技术和资金导致管理不到位,栽种后未得到系统的管理,任其自由生长,导致部分园地树木生长缓慢、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政府在林业产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上缺乏专门的资金保障和服务,管理模式单一,效能滞后。
3 发展对策措施
3.1 加深林业产业体制改革、理顺各产业之间的关系
加深林业产业体制改革、理顺各产业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林业建设中的机构问题,深入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按照利用目的的不同,将林业产业分为自然林业和商业林业两大部分,不同的分类要采取不同的管理体系、经营方式、政策措施,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自然林业作为一项社会公众事业,要实行事业化的体制管理,以政府为主,并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而商业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给予必要政策扶持,由市场配置调节其发展,林木采伐按市场需要尽量满足采伐限额;以重点林区为突破口,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企业要行使森林资源经营权,完善不适应的林业政策,理顺林业生产关系,逐步使自然林业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财政长期稳定的投入保证;制定商业林业建设的信贷优惠政策,调减林业税费中不合理的部分,形成有利于林业发展的良好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引入民营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鼓励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业,增强林业活力。凡有能力的个人或企业,均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建设,从事植树造林,使林业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真正落到实处,所造林木归投资者所有;改进林木采伐管理,有伐有种,有节制地开采,建立健全有关法规,传达好国家政策,同时利用好各类相关政策,促进各种经营企业的平等竞争。
3.2 积极开发融资渠道、加大林业产业资金投入
改变由国家财政扶持为主的投资模式,引进先进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更新企业经营观念,转变融资思路,向先进企业学习,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打破一层不变的经营模式;作好林业产权制度建设,落实林业产权,解决好矛盾纠纷,优化融资的外部环境,健全信用评审制度和评审过程的简洁、便捷。通过建设信用担保机构和融资服务中心,积极创办出一个综合体系,将人力、技术、信息、融资等包含在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水城县融资做出最大的努力。将区域内的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系统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他们的融资能力。
3.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发展林业产业
综合全县交通、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做好全县林业产业布局规划。采取林药、林果、林茶结合等复合经营模式,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调控各产业的比例,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好产业发展成果,指导好各类商业林和公益林等的培养与开发利用工作,实施好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在南部北盘江流域的顺场、龙场、新街、杨梅、果布嘎等乡镇重点发展茶叶产业,规模20万亩;在全县海拔1300~1800m的区域重点发展本地优良品种核桃产业,规模50万亩;在干热河谷地带的发耳、鸡场、野钟、猴场、米箩等乡镇重点发展猕猴桃产业,规模10万亩;适地适树、规模发展黄果、桃、梨、刺梨等精品水果产业20万亩;在喀斯特山地、陡坡地重点发展好公益林的建设与保护工作,把林业建设与乡村旅游、水果产业观光旅游结合,重点打造好森林旅游开发工作,以短养长,建设好精品林业产业。
3.4 打造品牌、发挥品牌的市场效应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突出打造“绿色品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依靠科技支撑,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生产高端产品,打造名优品牌;了解市场的供需要求,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扩大优质、高产、专用、适销对路的品种,促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档次,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结合实际发展好现有的“水城春”、“凉都红心猕猴桃”、“凉都雪凝红核桃”等品牌。打造拳头产品,发挥品牌的带动效益,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3.5 规范市场加工销售秩序、建立规范的资源开发机构
建立相适应的森林木材加工企业、核桃深加工企业、猕猴桃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县内建立规范化的市场,作好网络信息工作,完善好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深入治理乱砍滥伐、无序经营、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开展好全县林业资源管理、动态、监测和统计工作,做到对
林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制定林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3.6 建立林业复合经营模式、提高林业产业效益
推广林下种植魔芋、药材,在林下养殖土鸡等种养结合模式,以短养长,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同时利于积肥、提高果园的生产水平;积极引入乡村旅游与果园观光农业,宣传果品,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好森林资源的树种配置,在林内种植有色树种、常绿树种,增加林相的季节色彩,为旅游业打造良好的环境;在全县的省道、县道、乡村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核桃、桃、梨等果树,增加公路景观,建设绿色通道,营造核桃之乡,猕猴桃之乡,茶叶之乡的氛围,为林业产业创造品牌提供宣传效应。
3.7 完善林业产业服务机构、提高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水平
全县产业基地多为政府组织农民种植模式,农民缺乏管理的资金和技术,随着林业产业基地的壮大,加强管理工作越来越至关重要。政府应建立专门的林业产业病虫害防治和果园管理技术服务工作机构,做好林业产业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技术服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产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培训果园生产管理的专门人才,培训林农的基本生产管理技能,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完善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把林区基础设施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渐改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全面提高林业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1]殷建强.浅议贵州森林分类经营及政策[J].贵州林业科技,2009(1).
[2]汪峻,王伟峰,郭晓敏.提高江西省森林培育质量对策探讨[J].江西林业科技;2010(1).
[3]李成茂.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业产业结构及区域布局的关系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4]石春娜.我国森林质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5]王馨迪.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产值浅论林业经济发展[J].林业科技,2014(4):57-60.
2015-02-12
余远超(1975-),男 ,蒙古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全县林业生产、技术、规划调查等工作。
F326.23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