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第三方平台应用

2015-02-27本刊编辑整理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5年4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发展

文/本刊编辑整理

第十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除举办了以“智慧发展,智能未来”为主题的主论坛外,还邀请了各领域代表和企业设计师等专业人士进行分论坛演讲,各抒己见,充分利用高峰论坛这一政策研讨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进行深度研讨,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中第三方平台应用的这一话题。

为了更好地分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摸索城市发展中的前进路径,推广创新智慧平台的解决方案和新技术,探索市场商机,此次分论坛特意邀请了政府人员、企业科研及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的代表进行演讲,旨在分享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第三方平台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创新技术在项目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主持人:

沈寓实 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嘉宾 :

周 民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孙 鹏 中兴通讯总工程师

李雨航 云安全联盟中国区理事长、 教授

沈寓实:今天请到的3位嘉宾,都非常的专业,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我将就相关问题向3位提问。首先第一个问题,请周民主任回答。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大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产业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而这些新兴产业的开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不同发展阶段,这些技术也有着不同的前进趋势。请问,信息产业如此繁复的变革,对于智慧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请为我们做一个总结性的指导。

周民: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从信息技术原来的大时代发展,到现在的小时代改革。原来一个PC时代的建设发展大概要10年时间,网络时代也要10年,但如今云计算的时代只用了5年时间,就使整个市场进入了大数据的时代。

现在的技术发展可谓是迅猛异常,而这些技术的变迁会对现代的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智慧城市领域中,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亦是非常深远的。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在于智慧城市,就好比人体的感知,相当于我们的皮肤和神经;而这其中贯穿的移动网络,就像是我们身体中的血管;云数据中心也好,云平台也罢,相当于我们人的心脏;大数据则等同于我们的大脑,控制着整体,使我们的决策能够更加智能化。所以这些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因此,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化,乃至进一步的融合,必将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沈寓实:周民主任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将新技术和智慧城市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新技术对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请问孙总,您作为中兴智慧城市的总工程师、总设计师,定然熟知智慧城市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请您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简要地谈一谈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最主要的关键点和具体层面都是什么?

孙鹏:中兴通讯确实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上面做了一些实践,也有过一些实际的城市建设经验,比如银川等省会城市,或是像贵阳这样的地方。

很多人在谈到顶层设计的时候,认为它就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计划,其实还是有一定出入的,“顶层设计”是要落实到文件上,用来指导城市整体建设的计划。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它其实应该包括5个部分:第一,就是城市要发展的一个目标,无论做什么样的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目标明确;第二,是要确定范围,因为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中哪些是真正建设智慧城市才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将这个范围界定下来;第三,是要决定做这件事情时,要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实现,这一点就涉及了现在社会上十分受关注的一些投融资模式、建设模式如何落地的问题;第四,就是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哪些原则,也就是说牵涉到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部门都应创建一些标准对接,要有统一遵循的原则;第五,要认识到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应有一个整体架构,既包括之前提到的那些体系,如服务体系、标准体系等,同时还要有一些技术架构的支持,如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等,如何搭建系统、整合数据,我认为这是顶层设计较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在这五个方面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后面三点。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先应该关注的就是确定路径,如果所有细节都已确定你要怎么做,若是资金不足,是否能通过PPP或是其他的方式弥补,这个路径又要怎么做,这该是整个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然后就是要有行动标准,有了统一的规划才能将不同的系统、技术整合连接起来;最后就是在技术上如何保证安全。

沈寓实:第三个要请问的是国际云安全专家,云安全联盟中国区的董事长李雨航先生。现今世界各地的信息发展速度都非常之快,安全合规是信息普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信息行业来说有着无以复加的重要性。请您就此谈一谈国际云安全发展的情况,并为我们介绍一些结合了云安全与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

李雨航:说到云安全联盟,它是2009年前后成立的一个世界性的、中立、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组织成立不久后,我们便注意到了“云”系统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于是我们就当时兴起的“云计算”做了一个调研,结果显示,很多CIO及大中小企业的IT部门领导,都很关注云计算,但却苦于如何应用它。原因何在?使用云计算最大的一个担心就是安全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安全方面我们也有了很多的改进。

那么如何将云安全和智慧城市结合呢?我的理解是,智慧城市有很多业务层面,比如说政府的职能,还有技术层面的应用。就像刚才周民主任所形容的,就像是一个人,安全对于智慧城市来讲,就好比是这个人身心健康的保障系统。

安全是一个非常大范围的概念,它有很多的纬度,从不同的角度能够看到不同层面的东西。我觉得要做好安全,核心有两点:一是要自主掌控信任根源,另外一个是要全面提升安全的能力。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两点,再考虑接下去应该做什么、要怎么做。

正因为安全有着很多的纬度,很多安全架构师、工程师,平时在日常工作中也会有不同的划分和分工,那么在如此不统一的起步伐前,安全要如何提高它的整体能力呢?其实这就好比个性中的共性,安全的众多纬度中,有一个水平的纬度我们称之为“多层防御”,“多层防御”指什么意思呢?云计算实际上就好比一个大蛋糕,是由很多不同的层搭建起来的整体服务,在最底层的是数据中心,此外还有一些供电、供水的物理设备,这些都是由物理安全来进行保障的;再上一层有网络层,还有基础设施;更上面一些还云平台、虚拟机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的应用、数据;最高层还有着用户。如此复杂的层次构架若要保证安全,每个层次我们都要分别进行防护,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总体的纵深防护系统。而在这个垂直的纬度空间中,依旧可以划分成很多个领域,它可以是十几个或者是几十个,其中可能包括身份验证、接入、监控等,你可以依据不同的需求划分出不同的领域。所以,“安全”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必须要搞清哪些才是重点。

另外,这几年随着不断地学习、借鉴国际上的一些经验,我们在云计算的底层基础上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现在主要是通过一些认证的方法,让很多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厂商都拿到业界的证书,比如ISO27001,还有其他的国际证书。但是在应用层面,我觉得我们的安全还是非常薄弱的,因为现在我国的云计算中心已经非常多了,那么众多的云计算中心,则需要在上面搭建更多的服务。其实,智慧城市在技术层面,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由一整套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相关应用和服务构成的。这个层面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即是刚才我说过较薄弱的地方。那应该怎么解决呢?我认为是要通过软件,将产品和服务作为一种生命,计划出整个的生命周期,从头到尾将安全工作顺延下来。

因为在做云计算、大数据还有智慧城市建设时,都是需要大量的软件来支撑的。每个软件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其中包括需求、设计、编写代码、编写测试、发布以及运维等,这也是一个纬度。同时,生命周期中还有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中的安全验证、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大家之所以如此关注安全问题,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中国也还是有着一些网站密码或者是数据被盗等案件,国际上也是。现在这种在财经方面,像银行及大规模零售商,很多信用卡被盗的例子屡屡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对各应用展开评估和验证,要保证把安全和产品开发、产品验收的每一环节结合在一起。或许现在业界中尚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借此机会,我们大家更要一同协作,把云计算上层的数据安全,通过政府、通过产业、通过用户,普遍推动起来,要让大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做到“广撒网”?实际上安全是人人有责的,即是说云计算的厂商有它自己的责任,政府也有政府应负的责任,各阶段的用户,实际上所肩负的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举例来说,对于数据的保护及数据的掌控,实际上是用户本身的责任。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能就需要先经过政府的协调,形成一些标准和规范,再由厂商方面提供一些工具、技术或产品,包括自动化和连续的监控认证,然后才会到达智慧城市的应用层面上,最后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整体过程中的安全工作都是需要做好的。

沈寓实:非常感谢李教授,通过国际视野和安全实践,全面阐述了安全方面最高的带有国际水平的见解,特别是他接着周民主任的比喻也非常的形象,一个人的安全是保证人体健康肌肤和内脏不受损害、腐坏的关键。

刚才分别向3位嘉宾,从3个角度,提出了3个问题,现在请各位就第三方平台与智慧城市的结合发展,点评一下各自的观点。

周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第三方平台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方面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自建、自管、自用,这种普遍的动作。随着这两年国家要求简政放权,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务和第三方采购,以及财政部2014年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我认为第三方平台的作用,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突出。

政府的转型升级十分困难,一旦形成,我国政府的新形态,会比西方国家、发达国家做得更加彻底。就比如在第三方服务方面,只要整体规划一确定,所有环节都会上线到第三方平台,各系统都会在第三平台上整合应用,这是我们的运行特点,更是别国无法效仿的。

我觉得第三方平台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中是很有前景的一个平台。

孙鹏:最后我想谈一下我国和国际上的一些不同。我们在国际上也做过一些平台,在别的国家也有一些智慧城市的应用。因为各国的国情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应用起来自然是各有千秋。我国是大政府、大城市、大安全这样3个主题,所谓大政府,就是指我国政府做的事情涉及领域是很多很广的,多了之后,无论流程也好,素质也罢,规模比国际上的一些应用,还是要多上许多的。因为在做一些城市平台的时候,我们也会邀请国际知名的公司过来,经过调研、对比,不难看出他们并没有太多类似的经验,所以说我国的数据量十分巨大,操作起来更要谨慎。

此外,因为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发展和改革的阶段,而第三方平台实际是为政府的一些流程所服务,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流程相对来说是成熟的,是固定的,而我国因为还在不断发展,一方面流程需要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平台建设上也要实现不断更新,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对平台的可开发性,或者说是灵活建设性的要求特别高的。但在西方发达国家那边,一般是可以按照固定的模板相互借鉴完成的。

最后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安全这件事。我国无论是现在紧绷的发展情况,还是过去内紧外松的发展阶段,始终有一些部门会以“安全”作为理由,限制互联互通的工作开展,所以只有解决好安全的问题,才能让数据更加可靠地联通起来,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所以我觉得,在上述3个方面上,我国同国际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李雨航:从我刚讲到责任的问题来看,各方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专长,如果不应用第三方平台,有些问题是不能很好地贯通解决的。比如,政府也好,用户也好,若是都把智慧城市揽到自己的身上去做,那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政府独立地创建一个平台,可能会因为欠缺经验,便会将一些本该第三方负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来承担,这样就会导致许多问题产生。就好像我现在也在全国一些城市建设中发现许多政府自己搭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平台,从上到下都是他们自己进行的,安全也是自己监控的,但因为政府缺乏经验,且技术有局限性,这些平台无法优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若是采用第三方平台,期间一定会有一个评估过程,供用户选择业界比较可靠、信任度高,技术比较领先的第三方,而这些平台的服务商,因为其规模很大,拥有众多经验,它会把自己负有责任的这方面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使用第三方平台的一个必须考虑的重点。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