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云平台助力智慧城市大发展
——访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周 民
2015-02-27本刊编辑整理
文/本刊编辑整理
背景
日前,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信息中心公共部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办公室)的周民主任,将就“云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等问题,为我们解答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各种创新技术兴起之际,城市的发展是如何向智慧化迈进,我国又是如何步入智慧城市的新时代。
记者
近些年,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迅猛,建设势头锐不可当。对于如此白热化的智慧城市发展局面,您是怎么看的?您认为智慧城市如此火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周民
智慧城市这两年的发展确实是如火如荼,政府工作方面,除了已经通过的193个试点城市,今年2月住建部还完成了第三批试点城市的申报答辩会。此外,去年8月份,发改委还联合8个部委下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希望通过“公共服务边界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这五化推进智慧城市有效发展。可见,政府方面对智慧城市建设是十分关注且支持的。
智慧城市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内就把握住整个市场呢?主要是在于智慧城市的三大特点。
第一是更全面的物联。通过城市宽带固定网络、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以及传感网络得以把属于城市的组连接起来,从而帮助用户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城市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并彻底改变城市运作的方式。
第二是更有效的共享。通过管理体制的完善,确立信息系统的层次性,从而促进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的海量数据间的流转、交换和互联,为应用提供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通过数据的交换共享,使得城市各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的信息及原来的信息孤岛,有效地连接起来,更加高效地协同运作,从而推动城市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三是更多元化的智能。以城市海量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全面物联和高效共享,运用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识别、预测、分析与处理,降低城市运行管理中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问题发生率,使城市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智能化。
三大特点融合一体构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架构图,最底层是感知,再往上是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传统的通信网络,也有互联网络和现在热点的物联网等。在此基础上,各方数据得以汇聚在一起,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云平台,或者说是云的数据中心,通过这些数据的汇集共享以及交换,来支撑上述各种类型的应用,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民生等。
在此架构中,核心内容就是基于云平台的各类智慧系统,它们通过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实现信息共享,并进一步促进业务的协同,从而达到智慧政务、智慧服务等目的。通过这个构架图可以看出云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智慧城市在技术的角度、技术架构方面的基础。
眼下,云平台的建设,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兴起,尤其作为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去年6月份浙江省政府建设完成了省一级的云服务平台,这是目前我国在省一级建设中比较完整、较为完善的一个典型,它为智慧政务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并将成为政府实现阳光政务乃至职能变革的关键。
记者
请简要地介绍一下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情况?
周民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相关概念是在2002年的17号文和2006年的18号文中明确的,它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是服务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政府部门,并满足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政务功用的关键网络,政务外网在上面部署了不少跨地区和跨部门的业务应用。
用实际数据来说明其作用的话,它的逻辑结构是由中央、省、地、县四级构成,目前,已有85家中央单位接入到政务外网,在省一级平台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应用;地市一级的上线比例有93.9%,县级平台也达到了80%;此外,更有一部分地区已经把政务外网向乡一级推动,33.6%的乡级也已接入到了政务外网。接入终端数超过150万台,全国统计接入到政务外网的政府部门达到9万以上。
出于安全的考虑,政务外网在承载部委业务的基础上,还另外构建了两个云平台,一个是基于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区,主要是提供对外服务的;另一个是政务外网公共区,是面向各部委服务的。政外网互联网区方面包括互联网站的记忆、政务微门户、协同办公、互联网安全邮件、在线调查等;政务外网公共区有信息资源目录、数据交换平台、政务资源库、即时通信、软视频等应用,这些在云平台上始终发挥着一定的效用。
IB
记者
关于您介绍的这些云平台,目前是否已经开始应用了?请介绍一两个案例
周民
我想介绍两个比较实用的案例。一个是人社部的,它每年就像春运购买火车票一样,会在10月的公务员公考期间频繁使用,平时都闲置着。这种情况下,建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体系来支撑公务员考试系统的话,可谓是得不偿失。所以在5年前我们就开始联合、利用政务外网的一些资源,整合近3年政务外网的云端数据,来实现在访问量最高峰的时期,各部门系统之间的均衡负载,有效缓解政务外网的压力。
第二个实例就是去年10月份才上线的最高检察院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系统,也是最高检察院2014年最重要的一套上线系统。该系统是相关部门为落实国家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而专门定制的,各级检察机关在侦查中的所有案件,在通过身份的认证并使用安全手段的前提下,案件的当事人、当事律师均可在此查询案件的进展情况。这个系统也是基于我们的政务外网云平台实现的。
记者
除此之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还具备哪些职能呢?
周民
再就是公共云服务方面的应用。除上述一些平台外,我们也构建了安邮中心等系统,提供智慧邮政,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助力。这个系统是联系了国家安全保密权威的部门,共同构建的安全邮递平台,其中所有邮件系统在登陆、传输、存储的过程中都是加密进行的,安全性方面有了很大的保障。至于云邮件的使用情况,在之前两会期间或政协会议中等都积累了许多实际提供服务的经验,而且,这个系统在这些重要会议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安邮中心的实践效果初显,现在很多的部门和单位,都已经开始在建设当地的安全邮件系统时,广泛应用这套安全体系了。
为推广政务外网,我们于2014年5月正式成立了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两个国家层面上和“云”相关的两个工程实验室之一。目前,我们也正力图通过对“云”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中安全的部分进行调研,使得政务云的应用在政府相关部门得以落地。
记者
请谈一谈您对政务外网云平台的未来发展设想。
周民
眼下,各部委都有一些独立的业务系统,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信息化建设中还是存在着几个老大难的问题,其中与政务外网关联最多的还是“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网络互联互通难”这么三大问题。各部委都不愿意把自己的系统放到第三方平台上,这是导致上述难题产生的关键,若想改善,还需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同时也需要技术的不断成熟。因此,从第三方云平台服务的角度来说,最先需要改进的就是完善灾备工作,要从备份做起,要从安监总局入手,随后的各个工程,整个云平台都是依托于政务外网建设的。我认为,这就是政务外网日后的发展方向。
其次,就是要构建政府部门之间的且国家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交换平台,上面承载着我国的法人基础库、信息平台、人口库等信息资源,通过实现这些业务的信息承载,来促进国家整体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再次,大数据战略目前在我国也十分火热。其中,大数据的关键点就是政府要进行数据公开,这同样涉及信息共享等问题,我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这样一个供政府公开数据的专业网站,因此我们考虑的是依托data.gov,建立面向社会公众一个专业网站,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数据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出大数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还有就是要在完善政务外网的同时,依托其构建政务服务的相关云平台。众所周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国际上的排名始终比较靠后,直到2014年联合国新做的调查,我国也才排在76位,较比最初提前两位。所以整体来说,我国的电子政务还是非常落后的。造成如此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国际的评判标准中,认为中国政府是没有门户网站的,为什么呢?虽然实际上我们有着一个相关网站,但是在国际标准中,这个网站是不被认可的,就国际上来看,这纯粹是个用来发布信息的网站,并不能为社会公民提供专业服务,所以在为民服务这个评判方面上就无法计分,最终结果就是我国的评分很低。因此,就国际角度来看,我国是缺乏这样的政务服务云平台的。
所以,我们需要搭建这样一个网站,用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将面向中央部门的所有服务进行梳理,形成有体系的政务服务目录,再整合中央部门、各省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专业的政府部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统一政务服务平台。
我坚信,随着我国政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建设统一政务外网平台的意义将更加凸显。我们对未来政务外网整合资源、节约经费、促进网络互联互控,以及信息共享等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