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对女性膝内扣以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2015-02-27詹欢勋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展爆发力髋部

詹欢勋(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对女性膝内扣以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詹欢勋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摘 要:实验通过对于13名受试者通过测试其膝内扣的程度而分成较高、较低两个组,通过SPSS18.0分析得知,经过4周,每周3次的髋部外展力量训练,13名受试者的髋部外展力量都有明显的增长,膝内扣程度有所改善,但是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出现显著,不同组别膝内扣程度的改善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不同组别的下肢爆发力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建议在后人的类似的研究中,可以增加侧向下肢爆发力的测试以及延长实验的时间。

关键词:髋部外展力量膝内扣女性下肢爆发力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研究对象为13名受试者的膝内扣程度以及其下肢爆发力。

1.2研究方法

1.2.1数理统计法

统计测验的成绩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2.2实验法(1)实验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14名女生,1名参与者因身体不适中途退出实验,因此最终有效数据为13个。按照前测膝内扣程度分为两组,利用摄影机(Panasonic VSK0651)进行画面采集,对膝内扣程度进行分析,其中6名为膝盖内扣程度较高,7名为膝盖内扣程度较低,两组间的膝内扣程度经过独立T检验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8<0.05)。所有受试者在实验之前都已经被告知实验的目的、方法及实验期间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对两组基本情况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膝内扣程度较高组平均年龄为19.83岁,膝内扣程度较低组为20.57岁;膝内扣程度较高组身高为160.83 cm,膝内扣程度较低组为164.71 cm;膝内扣程度较高组体重为52.67 kg,膝内扣程度较低组为52.64 kg。尽管两组基本情况的各项内容有一些不同,但经过SPSS 18.0软件的独立T检验分析,发现较高组与较低组组各项内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身高P=0.302>0.05,体重P=0.993>0.05,年龄P=0.303>0.05),说明分组合理,符合实验要求。

表1 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2)测试。

膝内扣测试前,所有受试者20 min以内不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测试被试者是否有膝内扣以及膝内扣的程度,采用摄影机(Panasonic VSK0651)进行画面采集。受试者从50 cm的跳台上跳下。摄像机安置在150 cm高,距离跳台330 cm的跳箱上。膝内扣程度的测试在北京体育大学英东田径场完成。实验前,受试者穿上短裤和自己的运动鞋,用白贴在其左膝关节和左踝关节处做标记。以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连线为初始射线,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连线为末始射线,膝关节为顶角,膝内扣的角度为初始射线绕着顶角顺时针方向到达末始射线所成的角度。画面采集后采用视频分析软件Microsoft Movie Maker Version5.1对受试者的膝内扣程度进行分析。单脚三级跳在塑胶跑道上进行测量,用米尺作为测量工具,测试前为避免测试过程中的意外损伤,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原地单脚三级跳预备动作为单脚站立,不做助跑,原地起跳,记录跳远的距离,单位为米。纵跳的测试用Just Jump仪器来完成测量,受试者以自然屈膝的姿势(不加摆臂)起跳,自然缓冲下落,记录其纵跳的高度,单位为英寸。原地单脚三级跳和纵跳均在北京体育大学的科学实验楼里的塑胶跑道上完成。

(3)训练方案。

每一个受试者都进行髋部外展肌群的训练。采用Multiply hip machine作为训练工具,受试者需要完成为期4周,1周3次,每次训练3组,1组6次的髋部外展肌群的训练。根据力量训练原则,为使受试者的力量有所增长,受试者均采用85%的负荷进行训练。间歇时间为2 min。为防止运动过程中受伤,所有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均进行10 min的充分热身(在Monark牌功率自行车上进行)。为加速受试者肌肉疲劳的恢复,在每次训练后进行10 min髋部外展肌群的牵伸放松。

(4)实验控制因素。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对可能潜在对实验产生干扰的因素做了严格的控制。为了使受试者充分休息,两次实验之间的最少休息时间为48小时。保证实验结果不受测试时间的影响,两次测试的时间都在上午9:00至11:00之间。实验测量从始至终都同为同一个人,避免了系统误差。由于实验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由于温度,天气对实验造成的影响,全部实验都在北京体育大学网球综合馆内部进行。

1.2.3逻辑推理法

根据对受试者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对其因素及结果进行推理分析,找出原因及不足。

2 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2.1.1髋部外展力量

通过配对T检验,在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训练后髋部外展力量的成绩发现,4周的训练后,训练后的髋部外展力量与训练前的髋部外展力量在P=0.01水平上有显著性的差异(P=0.004<0.01)。

由分析可知,训练前最大负荷为(32.58±5.69)kg,训练后最大负荷为(35.60±7.82)kg。综合来看,经过4周,每周3次,训练负荷为85%的强度时,髋部外展力量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差异,且增长的百分比为9.27%。

2.1.2下肢爆发力

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在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后的单脚三级跳和原地纵跳的成绩发现,在4周的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后,训练后的单脚三级跳和训练前的单脚三级跳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右脚P=0.058>0.05,左脚P=0.673>0.05)。训练后的原地纵跳和训练前的原地纵跳成绩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39>0.05)。综合来看,在经过4周,每周3次的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并不会对单脚三级跳和原地纵跳的成绩产生显著的影响。

2.1.3膝内扣程度

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在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力量训练后,发现膝内扣程度有很大的改善,受试者在再次测试中从50厘米下落着地过程中,减少了膝盖内扣的程度,尽管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258>0.05),但是在改善膝内扣程度上有实践意义,从而也就能减轻前交叉韧带的损伤。

2.1.4不同组别的下肢爆发力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膝内扣程度较高组和膝内扣程度较低组的单脚三级跳的增长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右脚P=0.905>0.05,左脚P=0.583>0.05)。膝盖内扣程度较高组和膝盖内扣程度

较低组的原地纵跳的增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405>0.05)。

2.1.5不同组别的膝内扣程度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膝内扣程度较高组和膝内扣程度较低组的膝内扣程度的改善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405>0.05)。

2.2讨论与分析

2.2.1髋部外展训练对下肢爆发力的影响分析

髋部外展训练能促进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中部和梨状肌力量的增长。从实验结果中得知,在4周的下肢外展训练后,训练后的髋部外展力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单脚三级跳和训练前的单脚三级跳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保证被试者认真完成训练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实验前的预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为实验时间不够,没有出现显著性的膝内扣改善。二为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中部和梨状肌等肌群的外展力量增长没有转化为爆发力上的增长差异。单脚三级跳和纵跳分别是代表人体垂直轴方向上的下肢爆发力和矢状轴方向上的下肢爆发力,而外展训练更多对额状轴方向的下肢爆发力有帮助。

2.2.2髋部外展训练对膝盖内扣程度的影响分析

在本实验中,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训练后,13名膝盖内扣程度相比较训练前都有所提高,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经过14周的髋部训练干预(包括核心力量的加强以及髋部外展肌群的力量训练)后,髋部内收的程度下降,同时由此引起的不舒适感也下降,而臀中肌和臀大肌力量分别增长了70%和83%。因此是由于训练时间不够长以及训练手段太单一,最终导致了髋部外展训练对膝盖内扣程度的影响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训练后,被试的膝内扣程度在统计学意义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实验中发现13名膝内扣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经过4周的髋部外展训练后,被试的髋部外展力量上涨,下肢爆发力在统计学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3.2建议

建议在后续的实验中,主要注重几个方面:一为增加矢状轴的下肢爆发力测试,另一方面为延长实验的时间,其次还可以增加训练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惠民,胡杨,吕维佳.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1989.

[2]李崇华.纵跳、立定跳远与等速测试评价下肢爆发力的相关性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1998.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G8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25-02

猜你喜欢

外展爆发力髋部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谈篮球运动员爆发力训练①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郑州市出重拳打击“会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