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两条底线”:贵州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科学引领

2015-02-27文丨徐

当代贵州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康底线贵州

文丨徐 静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贵州过去发展慢、欠账多,还是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切中了贵州的要害。贵州既是一个经济洼地,又是一个生态脆弱区,必须既要发展又要保护。尤其是贵州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重要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和更严的环境约束,要切实担负起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就要更好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守住“两条底线”是对贵州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新阶段的道路明晰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条底线”重要指示之后不久,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他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明确指出:“贵州已经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这是总书记第一次对贵州发展阶段的明确判读。根据这个基本判读,总书记继续强调,“要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要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我理解,创新发展思路,就是要跳出传统的发展路子,走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尤其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更要走一条清洁、安全、低碳和高效、高端、高新的路子,而这条路子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子。众所周知,贵州是中国西部的欠发达省区,这里集中了世界上欠发达地区的典型特征,尤其集中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矛盾。比如:贵州丰富而各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奠定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相当长时期来矿产、能源、生物、旅游资源开发作为全省优势产业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地位。但贵州并没有在资源优势中崛起,对自然资源的非理性态度和欠科学开发,成为我们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地位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已经进入了后发赶超全面小康的新阶段。但在这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仅没有根本改变,反而变得更加紧迫。比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生态脆弱区的先天条件没有改变,而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快速增长的任务却变得更加艰巨,以传统发展模式保增长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在这个更加严峻的,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双重约束下,守住“两条底线”就是必然选择,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启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守住“两条底线”是对贵州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承续历史探索的明示

总书记说过,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纵观这些年贵州的发展,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对既要发展又要保护,既要“赶”又要“转”的深刻体会和生动实践,但从来没有用守住“两条底线”这样高度凝练、高度概括的表达来提升实践中的探索,总书记提出“两条底线”,把我们曾经一些正确的认识和实践加以肯定和提升,对我们更好地承续历史、开启未来意义重大。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处于全国的经济洼地,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而在一个生态脆弱区加快发展,还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保住青山绿水。由此开启了贵州既“赶”又“转”的艰辛历程。“赶”,就是要发展,这与守住发展底线的精神相契合;“转”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这与守住生态底线的精神相契合。为了“赶”,我们提出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为了“转”,我们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保住青山绿水,多彩贵州拒绝污染。为了既“赶”又“转”,我们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主基调就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在这种发展思路的指导下,近年来贵州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不仅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而且还特别强调“贵州这几年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我理解,总书记这个强调很重要,这说明贵州守住“两条底线”是有历史基础的,守住“两条底线”的明确指示,本身也是贵州进入后发赶超全面小康新阶段后,要更好承续历史探索的一个明示。

回顾历史,我们曾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与守住两条底线的基本精神一致。两条底线的明确提出,既提升了我们对贵州发展的理性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感到,既有的认识和实践为今天守住“两条底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守住“两条底线”。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当年倡议发起的毕节试验区,经过26年的发展,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的跨越,实现了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是贵州守住“两条底线”的典型,足以证明我们有能力走出贫困与生态的恶性循环。总之,“两条底线”思想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并将指导我们更好地推动未来的实践。

守住“两条底线”是对贵州后发赶超全面小康开启新路的明确

守住“两条底线”是对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科学导航。至于怎样守住“两条底线”,总书记说,“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前面说过,我理解的创新发展思路,就是要跳出传统的发展路子,走一条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子。

首先,是发展生态经济。要发展生态经济,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对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导向,推动经济资源配置的生态化和生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其次,是优化技术路径。资源配置的生态化不一定就是经济价值上的最优化。要充分利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尤其是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在最少耗费物质、能量和人力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最小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追求最大的经济福利和生态福利。

第三,是完善制度路径。要实现上面的经济和技术路径,需要一整套的制度体系来支撑,尤其是需要通过改革破除既有的不合理的利益和制度羁绊。为此,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推进改革,破除发展生态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一整套的激励和约束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制度。

第四,是拓展文化路径。要大力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精神,凝聚生态共识,形成营造生态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力量。当前在广大干部和群众层面,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典型的就是要么把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生态环境保护,要么把生态文明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进行生态知识普及的任务非常迫切。

第五,是强化政治路径。要从上述多维路径推进生态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否则,无法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冲破复杂的利益羁绊,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员干部的生态文明教育,将其作为保持先进性教育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固党在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领导地位。

当我们从市场、技术、制度和文化乃至政治层面,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就不仅仅是生态经济,而是生态文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遵循守住“两条底线”,我们就是要用生态文明的贵州经验开启新常态下的转型新路,奋力谱写好中国梦的贵州篇章。(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彭美玉)

贵州举行军地迎新春座谈会

2月9日下午,贵州举行军地迎新春座谈会,军队和地方的同志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共商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大力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把军地各项建设全面推向前进。

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出席并讲话。省政协主席王富玉,省委常委谌贻琴、宋璇涛、刘晓凯、孙永春、秦如培、廖国勋、陈刚、张广智、王盛槐、王晓光,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副省长蒙启良、慕德贵、刘远坤、王江平、何力出席。省军区政委谢武忠,省武警总队司令员高国成讲话。座谈会上,全国十大杰出消防卫士贺兵,全军优秀参谋陈劲松,国家级双拥模范城代表、国家级爱国拥军模范代表作了发言。(图/文 本刊记者 张 丽)

猜你喜欢

小康底线贵州
我家的小康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小康之路
女人啊,美是底线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