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入华史
2015-02-26张子宇
张子宇
中国美剧迷们遭逢了人生中的一次“黑色星期六”。
在4月27日这天,《生活大爆炸》和《傲骨贤妻》等多部美剧从视频网站下架,剧集的页面显示,“因为政策原因无法提供观看”。
公开报道称,这与3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一份通知有关。根据通知,今后网站购买的美剧、英剧等必须“先审后播”。
1979年,在时任国家副总理邓小平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年,中国人看到了第一部美剧。当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个由台长戴临风带领的4人选片小组到香港买片。当时他们挑选了6部港片和一部美国科幻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这是一部制作略显粗糙的美剧,但却是令无数中国人开眼看西方的第一部美剧。
这部剧改编自1964年欧文·艾伦导演的电视系列剧《海底游记》,长达110集。1977年,该剧在美国NBC电视台播了一个季度,反响平平。然而在1980年,麦克·哈里斯(《大西洋底来的人》的主角)就征服了无数中国观众。该剧甚至冲击了当时的“国产大片”。据报道,春节期间,张瑞芳主演的《大河奔流》在北京西单首都影院只卖出6张票。跟现在的美剧相比,虽然此剧看上去制作不够精良,却堪称一部无比“干净”的科幻剧:无色情镜头且极少暴力。男女主人公潇洒漂亮,彼此关心,经常相伴出生入死,分别搭救过对方性命许多次。但从头到尾竟然接吻都没有一回(这可能也是在美国反应平平的原因)。
麦克·哈里斯火了:他标志性的蛤蟆镜及喇叭裤风靡中国。按照剧情设定,麦克因为不能长期看阳光,因此老戴着一副非常帅气的太阳镜。当时那些赶时髦的青年往往是这样一幅打扮,戴着蛤蟆镜(镜片上的标签还不能弄坏,不然再出手就不值钱了)、提着放邓丽君歌曲的SONY“四喇叭”收录机、穿牛仔喇叭裤。
这部电视剧的另一个社会影响,在于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中国人对美国人的印象——美国人不再是历史课本中形象可憎的杜勒斯和抗美援朝电影中吊儿郎当的美国大兵。其中展现的陌生西方生活方式,如沙滩、酒吧、公寓和西餐等生活细节,让很多中国观众好奇。而来自海底之人的科幻情节,也迎合了当时中国风起云涌的学科学风潮。
但在《大西洋底来的人》之后很长时间,中央电视台再也没有引进和播放过美剧,这实在不符合1980年代自由奔放的氛围。如果不是一些地方电视台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引进美剧,中国人可能会面临一个漫长的、在10多年左右看不到美剧的时期。
一切皆因1980年《加里森敢死队》被中国引进。这部美剧拍摄于1970年代,讲述二战后期,美军中尉加里森从监狱里找来一些杀人犯、骗子、强盗、小偷,组成了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队,深入敌后,打击纳粹德国的故事。
这部于当年10月开播的电视剧,每周六晚8时准时播放,一度万人空巷,颠覆了中国人对“英雄”的定义。但一共26集的剧集只播了16集即告停播。
《加里森敢死队》播放的夭折,与现实紧密相连。1980年,中央下决心彻底终结持续25年之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知青从农村返城,城市积累的待业人口高达2000万,是1949年以来的最高点。北京市的一份调查说,“部分青年经济困难,思想苦闷,悲观失望。大批青年无所事事,游荡在社会上,惹是生非,犯罪率上升,败坏社会风气”。
《加里森敢死队》让当时思想苦闷的中国待业青年找到了一些街头救世的要素。当时有媒体报道,不乏青少年模仿电视剧里的桥段练习飞刀,还有盗贼模仿剧中情节进行连环盗窃;有一些流氓团伙直接标榜自己受敢死队影响或者自称敢死队,如唐山的“菜刀队”和湖南的“斧头帮”等。由此,1983年中国开始“文革”后的第一次“严打”运动。
有社会学家研究称,当时治安问题的渊源,基本上都跟《加里森敢死队》的引进有关。
《加里森敢死队》停播,美剧也在中国停住了前进的步伐。也有人认为,从该剧开始,引进剧的思想和其他是否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问题,被严肃对待起来,成为海外电视剧引进审查的肇始。
《加里森敢死队》在央视是停播了,但其在录像厅大行其道。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各个地方电视台获得自主权以后也开始引进外国电视剧,所以中国观众依然可以享受到美剧。如1982年,广东电视台译制了科幻片《火星叔叔马丁》,在机器猫还没有进入中国的年代,这是一部让很多孩子能够爆笑的科幻片。1980年代后期,上海电视台又引进译制了美剧《神探亨特》,并在《海外影视》节目中播出,也受到高度的好评。
1990年代,随着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深圳去、到上海浦东区创业、下海做地产、开公司成为热门话题。
与改革同步,1990年代美剧引进也开始加速,在商业形式上也有所变化。过去电视台引进美剧大部分采取迂回购片的方式,比如从香港引进;而1990年代以后,更多开始直接从美国公司处购买版权。
中央电视台当时的王牌节目《正大综艺》的正大剧场和上海电视台的《海外剧场》,成为这方面的主力。对于前者来说,尽管正大剧场播出的剧目理论上是电影,但当时这个并无严格区分,很多都是电视剧。而后者则带来了重要的生活片《成长的烦恼》。
除《成长的烦恼》以外,《霹雳游侠》、《特警4587》、《幽默警探》、《神探加布里》等美剧也以各种形式在全国播放,成为很多现在中年人的青春回忆。从中也可以看出,探案片占据了主流份额,这种选择可能也和便于通过审查有关。
但是这些美剧都没有达到《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以及《成长的烦恼》的高度。某种程度上,以电视播放为载体的美剧,乃至引进剧的黄金岁月暂时终结了。
这种情况终于被“米帅”和“主妇们”打破。但此时,播放载体已经不再是央视或者其他电视台,新兴的网络成为主要的传播渠道。观众也从电视时代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网络时代的主动挑选者。
2005年,福克斯公司推出了电视剧《越狱》,讲述犯罪、阴谋、监狱生活和拯救。由于前两季中鬼斧神工的编剧功力和主演温特沃思·米勒帅气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该剧大获成功。当时可能没有人能料到,这部剧在中国会火得一塌糊涂。虽然其从来没有在中国正式播放过,但一度成为2005年最重要话题之一。endprint
《越狱》为什么能如此火,如毫无疑问,年轻人和网络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在那两年,整个大学宿舍到了晚上都在看《越狱》的情况十分普遍。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关键年,有人认为当年是继1995年和1999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三波浪潮,特别是百度的成功上市引发的中国概念股热潮。抛去这些产业方面的信息,网速的加快和个人电脑的进一步普及恐怕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中叶,一个大学生没有一部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已经是非常少见的事了,而不会上网不上网的年轻人,也基本绝迹了。《越狱》的火爆,仅仅是一个开始。
有人是这样评论的,网络时代的《越狱》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再好再热的片子如《X档案》、《老友记》等都处于静水深流的状态,当时网络尚未普及。可以说网络时代标志着美剧的又一次兴起。而在这个时期,中国人不再只是去看美国和日本的边缘非主流作品,他们利用互联网和字幕组,无缝连接最热门的美剧,和大洋彼岸的美国主流社会分享最新的作品。
但这种作品依然处于“非法观看”状态。无论是通过网络在线播放还是下载,这两种方式所播放的美剧都未取得版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上的盗版美剧进行打击。这种情况从2010年才开始改变。当年,各大视频网站开始重视正版美剧版权的引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视频网站观看美剧。
也是自《越狱》之后,美剧一下子成为中国年轻白领生活方式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丑女贝蒂》、《英雄》、《绝望的主妇》、《斯巴达克斯》、《生活大爆炸》等等成为年轻人必不可少的话题。追剧、煲剧等词汇,进入了最常用的汉语生活词汇列表。
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向纪检干部们提到了描写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和阴谋的政治剧《纸牌屋》。有报道称,王岐山在提及这部美剧时,非常重视剧中“党鞭”这一政治角色。作为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提及美剧,王岐山开了先河。过去苏联、欧洲和日本的影视作品,也被国家领导人在一些场合提及,但是在网络时代提及一部未被正式引进的美国政治剧,确实是破天荒的新鲜事。
另一方面,权威又正在滞后,过去央视和地方电视台都是国家力量的代表,是观众接触美剧的唯一渠道。而互联网时代,央视不得不跟随互联网的流行趋势,非常“后知后觉”地引进了《兄弟连》、《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网络热门美剧。但播出后反响平平。一方面由于主要观众早就依靠网络先睹为快,另一方面糟糕的配音也始终被人诟病。作为主力电视观众的中老年们,也似乎对美景镇上主妇们的八卦和阴谋提不起兴趣。央视在免费频道上播放美剧,始终处于一种不讨好的状态。
在《生活大爆炸》等多部美剧于视频网站下架后,有报道称,央视为满足观众需求,决定引进该剧,并已交影视译制机构进行议制。央视就此回应称,播出的版本将会是被删减的“绿色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