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什么读风景?
2015-02-26王雅洁
王雅洁
看似按部就班的平凡生活,却如同大风携沙,一层一层地积淀着我们生命的厚重。你以真心待生活,生活便会掀开他最表层的皮毛,展露出最深刻的风景。
读书的时候有个朋友。毕业后,家境不错的她干脆放弃了求职的奔波,开始了四处云游,以身践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口号。于是,常常能够看到她所晒出的风景照片,以及照片下朋友们一片艳羡的声音。
说起旅游,谁没个“一箫一剑走江湖”的情怀呢?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天真愿望,找不到工作就一边打工一边环游呗。既然无法改变世界,但起码可以过过眼瘾,也不枉在这花花世界走一遭。因此,学生时代的每个假期,我都早早攒好了旅费,至少选择一个地方体验下异域风情。再往前追溯,很多人从童年时期,便对眼目之游期盼颇深。那时,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旅游地是首都北京,班级里哪个同学能到天安门前照张像,总能成为班级的焦点和同学们艳羡的对象。而我的父母,则坚持孩子小了出去旅游根本没印象、不如长大后自己去体验的原则。所以,直到高中毕业,我才来到了翘首以盼的首都。
如今,我成为了早九晚五的公司小职员,一个极其平凡的小人物,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环游世界、过过眼瘾的冲动也渐渐弱化。每每与环游中的朋友交流起来,总能感觉到她对这种现实生活的不屑。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前阵火遍网络的一段话:“当你正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写PPT的时候,阿拉斯加的鲟鱼正跃出水面;当你正在与客户绞尽脑汁谈判的时候,横断山脉的雾凇正在山尖飘绕;当你正在早高峰地铁前胸贴后背时,青藏高原的苍鹰正穿梭云端俯视苍生;当你正在会议室头脑风暴时,尼泊尔的费瓦湖正荡起阵阵涟漪。有一些穿高跟鞋永远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也闻不到的青草气息;还有一些在写字楼永远无法遇见的人。”
按部就班的生活,的确也是我曾经所鄙视的。然而,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可以像我的朋友一样慢慢地挥霍。更多的人都在埋头苦写pPT、与客户绞尽脑汁谈判、早晚高峰挤地铁……他们也渴望一览迷人的风景,也渴望自在地享受人生,然而他们更加清楚,生存才是生活的第一步。值得欣慰的是,生活总会让人不断折服于它厚积薄发的魅力。如今,我越发理解了父母当年的心意,旅游远不是有钱、有闲、有眼去看而已,更需要一颗有内容的心。忙忙碌碌的生活并不是阻挡你体验美景的障碍,却能让你更丰富地读懂风景。
上个月,北京迎来初雪,故宫覆雪之景,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翻开高中毕业时北京之行的相册,却尽都是一张张毫无关感、冷冰冰的风景画,可以看出年少的我初见首都时的悸动,恨不得把眼睛所看之地尽收相机。然而美则美矣,毫无灵魂。那时,我的心读不懂北京,北京给予我的也许只是一份“到此一游”的虚荣。
从美学角度讲,审美的过程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主体凝视参照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将主体的情感移入对象,使自我变成了对象,对象变成了自我。这样一种“主客默契,物我同一”的境界,便就是审美的境界。同样是观水,杨慎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赏花,崔护有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物是人非之感;黄巢展露“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野心。
看似按部就班的平凡生活,却如同大风携沙,一层一层地积淀着我们生命的厚重。你以真心待生活,生活便会掀开他最表层的皮毛,展露出最深刻的风景。如今,再来到一个城市,我不仅会用眼睛去看他的外表,更愿意以我对生活的理解倾听他的内心。他的风土、他的文化、他的脉络、他的情感、他与我的生活相似相交又相对的部分。这些都是年少的我不曾领略的美。如果没有生活的打磨,人心怎会具备足够的感知?如果没有人心的呼应,旅游的意义便索然无味了。
所以,年轻人,先别急着出发。在背包里多装一些经历、再装一些厚重,不然,风景以亘古未变之美来待你,你用什么读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