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县域社会建设研究

2015-02-26庄千慧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县域群众政府

庄千慧

(温州日报社,浙江 温州 325000)

新媒体环境下县域社会建设研究

庄千慧

(温州日报社,浙江 温州 325000)

每一种新型媒介的产生,会以其特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影响受众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社会文化形态等等,媒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今天的全能传播状态。从某种程度来说,媒介的发展史也是社会的发展史,媒介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县域社会建设面临着稳步发展和创新管理的双重压力。本文从县域社会建设研究的意义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概念分析法等多种方式对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县域社会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探析如何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县域社会管理体系、并以此来促进县域社会建设的长远发展。

新媒体;县域社会;意义;现状;体系

一、引言

我国县域社会面积辽阔、人口基数众多,各个县域社会由于各个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县域社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就:首先,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县域内的人民群众已经或接近小康水平。其次,体现在人民的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正在稳步进行等方面。在我国的总人口中,县域人口基数大、面积广阔,县域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状况,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深入影响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县域社会建设同样受到影响。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县域社会建设服务、对县域社会进行创新科学管理,是值得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之所以说研究县域社会建设对我国非常重要,是因为在我国大约95%以上的国土面积在县域社会,全国每年创造的GDP一半在县域社会,全国有70%的人口基数在县域社会,从财政收入来说,县域社会的收入大概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23%。这些数据都说明县域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治安管理情况等严重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县域社会建设具有自身特点:

第一,具有地域性,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导致了我国的县县域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第二,具有历史延续性,县域社会与城市居民相比,更注重传统风俗习惯,在宗教问题、贫困问题等方面有突出的历史延续性。第三,具有渐进性,县域社会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而言,由于硬软件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缓慢,具有渐进性。第四,具有分散性,县域社会地域比较广阔,人口分布密度不大。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说,县域社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从政治角度来说,县域社会的稳定意味着国家安定。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互联网络等各种新型媒介的兴起,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信息获得更为方便快捷,县域社会建设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动力,研究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县域社会管理体系、促进县域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1]

三、新媒体对县域社会建设的影响性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促进县域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查阅法、概念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县域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如下问题:

(一)新媒体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新媒体带来了时空观的全新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所处的地域和场景已经无关紧要,只需要通过网络能够接收信息、进行沟通。这种无阻碍的交流方式和丰富的信息含量,使网络社会成为一个“大染缸”,人们从思想层面上易受影响。通过现状调研,我们发现在县域社会建设中,很多人从思想层面上发生了改变,勤劳谦逊、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被踩在利益的脚下,这些思想上的变化颠倒了社会正常的价值观念,县域社会的文化信仰构建迫在眉睫。

(二)新媒体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分工由以前工、商、农等简单的职业分工演变为上千上万个职业群体。伴随着新的职业群体出现,职业群体的丰富化导致了管控的难度加大,原有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县域行政部门在对社会进行监管时增加了新的难度。

(三)新媒体对管理系统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让信息传播更为便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人们不仅仅只关注衣食住行,参政意识、平等意识等让人们关注政治、积极争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很多地方的管理系统严重滞后,工作人员对待群众诉求态度不好、处事方法简单、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县域社会管理的需求。

除了以上这些现象外,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政府腐败和不作为、政府体制僵化、社会事件频发等问题也是重要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现象经过媒介的传播和发酵作用,不仅让政府“颜面全失”,还让人民群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让党和人民“分心”,这些现象对国家稳定、社会安宁等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

四、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县域社会管理体系

(一)基本原则

构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县域社会管理体系,[2]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要以群众需要为中心,无论是研究县域社会建设的发展策略还是构建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新型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深入群众,以群众需求为中心进行建设规划。第二,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县域社会建设的发展,首先是基于县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疏通,不拖延、不遮掩。第三,征求群众的意见。县域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多个主体的共同努力,人民群众是最坚实的力量,政府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政府微博等媒介方式,用问卷调查或者在线问答的形式与群众进行互动,收集信息。人民群众的参与与否、参与的积极性大小是县域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第四,坚持管理方式多样化原则。政府要提高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现代化的各中管理系统都能够熟练操作,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具体措施

县域社会有各自的特点,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构建完善的行政网络服务系统。从政治层面[3]来说,政府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要增强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和范围。例如,通过政府博客记录政府计划或者针对某个热点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结果等,群众可以及时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留言、询问、建议的方式进行互动,表达群众利益诉求和个人观念。也可以开通政府微信公共号,定时向公众发送政府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动态。通过这些具体形式,也相应地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等。同时,政府内部也应该互相监督,大力打击腐败问题,通过各种媒介渠道放开政府的政务公开领域,如政府经费、政府人员的工资构成情况等等,让政府在阳光下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力度。因此,通过构建以政府博客—政府微信公共号—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的一体化的行政网络系统,提供高效服务,落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构建科学的经济评估系统。从经济层面来说,政府在遵从市场经济的同时,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过科学调研后,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评估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对重大经济活动如城市的改造、某个区域内的房屋拆迁、大型的工农业项目、修路建桥工程等等做出决策前,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规划好经济项目的计划前、进行中、完工后的所有事宜,在获取经济利益、推动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要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要以长远的眼光对经济行为进行决策,如有些项目能够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从长远经济效益考虑,引进和鼓励符合县域经济建设长期发展的绿色项目。

(3)构建绿色的文化网络体系。从文化层面来说,信息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便捷的信息,但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不良社会价值观,政府应该科学利用网络平台。[4]一方面,通过网络扩大政务公开、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控力度,打击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从事犯罪活动等行为,关注网络的安全性,推动政府网站的建设,处理和分析网络信息,把一些不良性的网络时间控制在苗头上,减少网络犯罪时间的发生。同时,政府要注重县域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例如,推动县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让更多读者能够方便进行线上阅读,提高县域内人民群众的知识素养。也可以开创一些介绍、表彰如“县内劳动模范”之类的正能量特色网站,弘扬县内发生的文明时间、先进的个人或团体,引导社会文明之风、争当先进之风。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要实现县域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促进县域建设的管理创新,需要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和特点,融合多个主体共同努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建设规划。

[1] 龚维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J].理论视野,2010(1):47-48.

[2] 全丽娟.乌苏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与推进社区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10(34):12-13.

[3] 谢耘耕,刘锐,高云微,等.网络社会治理研究综述[J].新媒体与社会,2014(12):129-130.

[4] 徐珣,王自亮.从美国网络化社会合作治理经验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11(6):132.

G206

A

1674-8883(2015)22-0232-02

庄千慧,男,中级,温州日报。

猜你喜欢

县域群众政府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多让群众咧嘴笑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