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2015-02-2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编导广播电视素质

殷 晴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进步,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在各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电视编导职业教育也出现了新的要求和特点。首先,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当前时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网上购物、娱乐、接收各种信息,人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体现在电视编导行业中则是要求从业人员要求深厚的网络知识,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能够在网络上搜集和学习各种知识。其次,时代的发展需要更为全面的人才,尤其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文笔可以将搜集的资料形成或优美或有力或简练的文字,又需要有极强的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搜集材料形成有价值的文献。再次,新媒体时代,信息迅速膨胀,在网络上既存在大量真实可用的信息,也存在垃圾、虚假信息以及各种消极思想信息,这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媒体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致力于正能量的传播,在自己抵制垃圾信息的同时,做好举报工作,尽自己绵薄之力维护社会文明。

二、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时代要求把握不准。当前的时代既是网络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量上大大增加,同时也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要求,更加严格、细化,需要对整个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着较高的敏感度,既要有锐利的眼光发掘人们的视觉新突破点,还要有较高的文字掌控力,将所搜集的资料形成文章。但是从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这些要求还认识不足,新时期各大高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育并没有出现新的变化,包括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都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与时代要求脱节。

(2)教育模式滞后。教育模式是关乎教育效果的重要方面,合理地适应时代的教育方式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落后的教育模式则是对人才的浪费,不利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从我国当前的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情况看,其教育模式并不符合新时代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仍然过多地看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短板。学校或者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不仅较少,而且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不具备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特征。总而言之,当前的教育模式依然侧重于理论,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式开发不足。

(3)教师能力素质的偏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专业学习的优劣。从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素质上来看,许多教师的职业素质还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本专业教师的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强,真正在广播电视编导岗位上的优秀人才或是由于时间问题或是工作问题无法到学校任教,而现有教师则脱离工作实际,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是很了解,也无法给学生更多实际指导。其次,许多教师安逸于普通的授课,只是按部就班地将知识技能传授,学生学会与否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责任感。最后,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高意识较差,除了正常的授课外便不进行自身素质的主动提高,缺乏进取精神。

三、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滞后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项与社会发挥联系紧密的学科,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急速变化,只有新颖、有内涵的节目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一旦失去新鲜感,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则大大下降。

(2)教育方式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教育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以往的教育方式在历史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新时代继续采用旧的教育方式则会影响教育的发展。从电视编导专业的职业要求来看,综合能力越来越重要,需要拥有写作能力、资料收集能力、执行能力俱佳的毕业学生。而从当前的学科教育模式来看,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所需知识脱节,学校实践活动与工作实际脱节,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力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3)校方教育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依据,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制度就没有良好的教育成果。从当前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看,教师普遍职业化,不具备实际工作经验,而真正处在工作一线的编导专业人员则无法从事教育活动,而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并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或者已经认识到却没有从制度上进行策略制定。此外,对于教师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没有竞争压力,教师授课的好坏没有合理的评价,教师没有教学压力也失去了素质提高的动力。

四、提高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教育途径探析

(1)学校加强对社会形势的把握。学校的教育应当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保持一致。尤其高校,是我国人才主要培养基地,自从高校扩招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进社会,他们的能力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作为培养人才最前沿的高校应该紧随时代变化的特征,加强对于社会发展形势的把握,并将对于社会的认识及时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电视编导专业,有着很强的时间性,几乎两三年就会出现新的观众热点,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专业特征,与社会发展和观众观点保持一致,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型人才。

(2)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学术界通力合作的培养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应该与社会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工作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该与各个媒体签定协议,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提高专业素质,逐步实现全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当前,我国一些以传媒教育为主的高校已经开始拓展与各种媒体的合作,这对于学校来说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还可以借此提高知名度。对于媒体机构来说,可以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降低人才培养资本,打造专业化团队。如此,可以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

(3)构建健全的教育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体制状况,应该着眼于社会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构建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首先,应当加强当前大学本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其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去。其次,应当加强外聘教师制度的完善,将优秀的一线工作者吸收到教育队伍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集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真正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应用。最后,要建立具有竞争性质的教师考核机制,对于优秀的教学工作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对于较差的教育员工则提出批评或者其他处罚措施,以增强岗位竞争性,使教师在压力之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提倡创新思维培养。首先,对于在职编导的培养要注重思维的转换,不能被老旧思想所束缚,要创新思维。其次,从新媒体所需要的新兴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在职编导加强培养。最后,在职编导要注重在工作之余多多参加高校组织的再教育培训课程以及专家讲座,借以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意识。综合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脚步的加快,对于媒体行业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的应用型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流思想。因此,我们必须要设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借以促进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出现新变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则与社会变化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需要新型、素质全面的人才支撑行业发展。但是,当前的高校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很难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面对新形势,学校应该尽快转变教育方式,构建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为新媒体时代的社会需求提供合格的人才。

[1]马莉英,巨浪.构建“大实践”平台打造“融媒体”人才——南广学院培养“应用型电视编导人才”课程设置探索[J].传播与版权,2013(06).

[2]王丽丽.小议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4(18).

[3]邢丽梅.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4(06).

[4]王振兴.创新时代下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发展研究[J].今传媒,2015(02).

[5]贾雨露.新媒体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方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5(03).

[6]李娜.广播电视编导报考热的冷思考[J].青春岁月,2015(07).

[7]邱静,张梦平.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5(01).

猜你喜欢

编导广播电视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