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闻“标题党”现状及危害
2015-02-26乔媛媛蒋雷亦
乔媛媛 蒋雷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微信新闻“标题党”现状及危害
乔媛媛 蒋雷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web2.0时代已经逐渐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产品,腾讯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和社交软件,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许多自媒体提供了宣传和推广的平台,但也滋生了许多以耸人听闻、媚悦流俗等标题吸引用户阅读率的“标题党”们。本文以安徽交通广播官方微信为例,分析目前微信新闻“标题党”现状及叙事策略,并对症下药,探讨如何规避其危害,净化微信网络环境,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新闻;标题党
1 何为微信新闻“标题党”?
所谓的标题党,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利用夸张、情色、唬人、怪异、歪曲等各种极端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制作帖文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诱惑受众进行点击的做法[1]。而微信新闻“标题党”指的则是,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中,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媒体,为片面求阅读量和轰动效应,而炮制出各种极端标题以吸引受众的做法。相对于传统的网络传播,微信新闻“标题党”的问题更加突出。
首先,传统媒体中新闻的呈现方式是“标题+内容”的组合,常常是一一对应的。而微信新闻则不然,它是由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给每一个用户的,一期推送中只显示标题,不显示内容,即标题与内容不在同一空间,因此正文对于标题的约束力在无形中有所降低。过去尚且可说“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但目前对于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网络传播来说标题可能是成功的全部[2]。
其次,微信公众平台自公布文章阅读数,且规定粉丝超过5万,每篇文章阅读数超过100万以上可申请底部广告,从而增加推广收入以来,有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了使其微信号看上去更有面子,更有号召力,而片面追求阅读量,也容易滋生新闻“标题党”现象。
第三,与传统的媒体平台相比,微信的传播成本低,既不需要传统媒体的版面费用,也不需要传播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其次,微信是一种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工具,它的私密性更好。用户和微信公众平台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即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内容是绝对私密的。微信的这一特性,使一些情色花边、世俗暴力等新闻的传播更为便利。
2 安徽交通广播官方微信分析
在类目繁多的微信公众账号中,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官方媒体,一种是自媒体。相对于自媒体来说,官方媒体由于进行了微信资质认证,所以其信息的可信度更高。而在众多的官方媒体中,传媒类官方媒体以其传播的新闻范围广,新闻真实度高,受众基数大,成为广大受众最乐于接收的微信信息之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根据腾讯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公布的新媒体排行榜,安徽交通广播微信被评为“中国广播微信十强”。根据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小组提供的透明的WCI指标体系,安徽交通广播的WCI指数在1200左右,领先于安徽其他媒体类的微信公众账号。
从数据上看,安徽交通广播的微信运营是成功的,但是笔者经过分析后发现,在庞大的微信阅读数和点赞数背后,“标题党”现象却也非常明显。
笔者阅读了安徽交通广播最近的200篇微信文章,其中出现“标题党”现象的文章为136篇,也就是说每10篇推送文章中,就有将近7篇是“标题党”文章。200篇文章的阅读平均数为19 539.145次,高于平均阅读数的文章有47篇,其中出现“标题党”现象的文章为38篇,比例为80.85%。200篇微信文章的点赞平均数为48.64次,高于平均阅读数的文章为63篇,其中出现“标题党”现象的文章为50篇,比例为79.37%。
3 微信新闻“标题党”的叙事策略
新闻要得到有效传播,就必须要吸引受众的注意,这无可厚非。新闻媒体尝试过许多新闻写作的方法,包括发掘新闻点、转换报道角度等,目的都是吸引读者阅读。而“标题党”在吸引眼球方面确实做得极其成功,以致一些媒体从业者甚至试图把“标题党”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引介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中去[3]。
“标题党”也分好坏,好的“标题党”通过标题精简干练的叙述,能够让受众第一时间准确获知文章的大致内容,是一种标题与内容相符合的做法。而坏的“标题党”,则是一种会对受众起到误导作用的新闻标题,既包括那些压根与事实不符的标题,也包括故意利用夸张、情色、唬人、怪异、歪曲等各种手法来吸引受众眼球的标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那么,“标题党”是如何进行表述的呢?通过分析,笔者总结出一些微信新闻“标题党”的常用的叙事策略。
3.1 对事实的某些元素进行夸大,从而改变事实的整体性质
这类“标题党”常常抓住其所认为
的新闻点加以凸显和强调。表面上看是运用了正常编辑手法,实则常常故意夸张和歪曲原本的事实,使人产生错误的总体印象。如微信文章《叫一声“爸妈”千万元到手,做子女的都该好好看看!》,从标题上看,突出了“爸妈”“千万元”“子女”三个要素,给人的感觉是,只要叫一声爸妈,就可以得到千万元。而文章的实际内容是:诈骗团伙叫了受害人一句“爸爸”,让受害人以为是自己儿子,就把几千块存款汇了过去。
本以为是一篇号召子女孝敬老人的文章,实际上却是一篇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诈骗案,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
3.2 文题不符,只管标题够吸引,不管文章内容是什么
这类“标题党”是赤裸裸地“欺骗受众”,即标题和文章内容八竿子打不着。编辑的目的只在于吸引受众,为增加阅读量,而不在于尽可能地概括提炼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方便读者阅读。只要能够点击,下一秒还是下一分钟退出,都不重要了。
比较典型的是文章《初五紧急通知:安徽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了!!!》,看了标题以为是紧急通知,赶紧点开,结果文章内容是:安徽各位当老婆的要注意了,大年初一至十五,所有衣服、碗碟一定要老公洗,因为“公洗发财”!老婆应跪在门口拿拖鞋,因为“妇跪临门”。如此“标题党”实在是可气可恨。
3.3 故弄玄虚,故意设置悬念,诱导受众阅读
这类“标题党”常常用问号或省略号留白,故意设置悬念,让人进行阅读,如:《这几天,大家都在抢!都在问!是什么啊?》《中国一家餐厅上演这样一幕,外国人都落泪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发合肥:女子闹离婚,反悔欲跳楼,结果……》《同时与3女友恋爱,一个还怀了孕……真相是……》《他怎么不上春晚啊……》等。
这些标题大多都与文章内容相差甚远,可以说是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蒙骗阅读。
3.4 将还未被证实,甚至被否认的假新闻作为事实报道
这类“标题党”往往以偏概全,常常将还未被证实或已经被证伪的新闻信息作为事实进行传播,如文章《超给力!合肥全民涨工资已成定局》中,就将还未被证实的信息传播开来,却因大多数人举报虚假信息而删除。
3.5 套用模式化的网络流行语和暴力色情语言
3.5.1 滥用“揭秘类”等词汇,满足受众窥私欲
从报道内容看,一些在网络中已经流传很久的老段子,常常被重新挖出来,冠以“揭秘”的名头,人工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人觉得非要打开一探究竟,而实际上根本无秘可揭。
3.5.2 套用网络热词和流行句式,使受众产生一种点击惯性
这类“标题党”往往什么词流行用什么,如“你造吗”“萌萌哒”“伐开心”“滚粗”“节操碎了一地”等,利用受众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点击惯性,吸引受众阅读。
3.5.3 利用耸人听闻、志怪灵异的用词
这类“标题党”似乎非常钟爱灵异的氛围,明明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实,却要故意营造出恐怖的联想。如《“高速公路上有鬼在追我!”恐怖的背后……》《惊悚!实拍一少年在水中被吸走恐怖瞬间!》等。
3.5.4 利用情色联想,使用膻色腥的陈词滥调
无论事实内容是什么,此类“标题党”总能和“性”扯上边,有的甚至是标题一套,内容另一套,常常打“擦边球”。如《妻子半年不让,丈夫欲“霸王硬上弓”,结果……》《满宾馆发“小卡片”,更可恶的是,他们还把她……》《合肥52岁公务员约会所“公主”吃饭,将其灌醉后……》《在床上用尽各种方法…最后一声是亮点!》等。
这类“标题党”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正常的新闻生产范畴,也许将其看成网络媒体依据固定模版批量生产出来的色情产品更贴切[4]。
4 微信新闻“标题党”的危害
“标题党”现象极大地助长了以冲突性、异常性、趣味性以及窥私欲等为代表的人性中的不良倾向,极大损害了新闻的客观性以及真实性。长此以往,不仅媒体对于受众的信任感会降低,而且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将不复存在。
简单来说,什么样的内容吸引什么样的受众,内容越浮夸,其媒体自身的品质就无法精致化,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主流媒体和社会舆论领袖,只能是受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而由于微信本身传播的私密性,所以“标题党”在传播新闻时,更具隐蔽性,所带来的损害也更重,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警惕和严肃对待。
参考文献:
[1]标题党的穷途末路[EB/OL].网易文化频道专题,[2015-05-28].http://culture.163.com/special/00281MGS/ biaotidang.html.
[2]吴辉.标题党现象的成因与危害[J].新闻传播,2008,(11).
[3]张手森.网络“标题党”在纸媒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青年记者,2010, (20).
[4]王辰瑶,金亮.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J].新闻记者,2013,(2).
作者简介:乔媛媛(1991-),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2014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蒋雷亦(1990-),女,浙江宁波人,安徽大学2014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