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源”电影创作分析

2015-02-26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3期
关键词:改编真实电影

梁 逸(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真实源”电影创作分析

梁 逸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真实源”电影,即真实题材电影,它透过屏幕将大千世界经过艺术化的加工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观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实源”电影属于改编艺术,它汲取了矛盾、戏剧冲突、发展、转折点等电影元素,是主创者根据大众的消费需求创作成型的一种电影类型。从近年来国内外电影态势看来,中国的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制作技巧和创作手法上仍存在很多需要借鉴国外电影的地方。在“真实源”电影的创作上,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取长补短,推动此类电影又要有快发展。

关键词:真实;电影;本体;改编;纪实;

早在2008年,一部现实题材的灾难片《超强台风》让导演冯小宁捧得了第13 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近年来韩国以真实事件或案件为蓝本,加以艺术化处理而成的作品已经冲出亚洲的重重包围,进入了欧美市场。而中国导演多注重商业的武装题材电影,优秀的现实题材大片几乎无人问津,部分现实题材的片子也因太过文艺而不能走进院线。中国目前的电影发展仍然落后于韩国等国家,国内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没有占据一席市场,应该重视这类取自真实题材的电影,取长补短。

1 “真实源”电影

“真实源”电影这一概念由国内优秀学者谢建华教授率先提出。(谢建华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台湾电影与大陆电影关系史》著者。)谢建华教授向他的研究生讲解类型电影时划分出了“真实源”电影这一类型,引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讨论。笔者认为,在时事交替的历史洪流中,“真实”是指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的真实存在,“源”是指事物的根由,“真实源”电影便是指根据客观事实源头创作而成的电影。“真实源”电影是取材于真实生活而再创造的艺术。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是一种媒介的手段。电影的本体是生活,影像透过屏幕将生活的面貌生动形象的展现给真实观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实源”电影属于改编艺术,它的诞生汲取了来自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具有矛盾、戏剧冲突、发展、转折点等电影元素,是主创者根据大众的消费需求创作而成的一种电影类型。

“真实源”电影这一影片类型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市场上都没有一个具体的归类,它是被贴上了“剧情片”标签的纪实性的电影类型,是不被广大受众熟知的一类电影。但近年来“真实源”电影却以高产出、高质量的态势轰炸着国际电影市场,仅从2010年到2015年,中韩两国上映的“真实源”电影就高达四十部以上,在整个电影市场占领了不可小觑之地。这一现象说明“真实源”电影正在逐渐走出边缘状态,用自己独特魅力诠释真实与艺术。

早在电影发明伊始,“真实源”电影便进入观影者的视野。1947年电影大师卓别林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在法国的“朗德吕杀妻事件”改编出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真实源””电影——《凡尔杜先生》。而中国最早的“真实源”电影和改编时间延续性最大的“真实源”电影则来自一则轰动上海的社会新闻,创作之“源”即是“上海舞女花国大选获胜者王莲英被害事件”。据统计,时至今日根据这则真实事件拍摄出相关电影至少5部,其中任彭年导演在1921拍摄出故事片《阎瑞生》和姜文导演在2014年拍出《一步之遥》,前后跨度长达93年之久,姜文导演将已经沉寂历史社会案件以新的视角呈现给观众,并在影片中传达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新的受众在娱乐性的氛围中消费历史文化。而在上述的这两部影片中,关于“真实源”电影改编中的“源”与“真实”便一直存在着争议。

2 “真实源”电影“实”存之本

(1)媒介的转换

“真实源”电影本质在于媒介之间的互相转换。正如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是文字,电影的语言是镜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爆炸式的信息让受众猝不及防,人们对文字的消化能力逐渐减弱。根据马尔丹理论我们得知相同时间内人们所获得视觉信息是听觉信息的900多倍。无论是在传播范围还是传播深度上,银幕影像化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吸收。影像将“真实源”的事件或人物信息传达的更加的准确。

从传统历史文献中的文字记载到现代新闻信息的迅速传递,再到电影影像的展映和表达,三者之间的转换给受众带来了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三种媒介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源”,所以“真实源”电影作为一个特殊的电影类型有效的扩大社会中事件和人物的相互作用,极大的促进真实事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影像对真实的还原与创造

关于电影表达手法中的“纪实”还是“故事”性的问题,自电影发明以来争论就一直没有休止。电影理论大师安德烈巴赞提出的“电影影像本体论”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所提出的“物质现实复原论”认为“如果电影是照相术的产物,其中就必然也存在现实主义的倾向和造型的倾向”;苏联电影理论学家爱森斯坦等人推崇的蒙太奇理论认为“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全面地展示和阐释现实生活中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纪实性和故事性已经成为“真实源”电影改编的两大表现方式,通过银幕给观众带去了不同的观影体验。

纪实性“真实源”电影力求还原现实,用画面的真实感加深受众对原本新闻事件的印象和理解,在创作上较为尊重“源”事件。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都遵循原有事件的发展态势。这是一种“纪实”性的故事片,用纪实的方式讲述故事片。

故事性“真实源”电影是一种表现主义的象征,主要是取材真实事件,依据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的人物作为叙事的主体。多是选取“真实源”头中的某个小点、某一条线索,或者只采用其中的一个人物的视角、叙事角度作为主要元素。这种电影较为注重叙事,侧重于气氛的渲染和情节的起伏,不以还原事件和人物为目的。是一种商业模式的电影。

不论是哪种表达手法,“真实源”电影的存在通过特有的叙事方式,对“真实源”进行电影化的处理,模糊真实的观众、真实的时间以及真实的时间三者联系,消解了电影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是一种质的改变和飞跃。这类影片用艺术再创来表现现实,用真实的镜头来呈现故事,展现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良好运用,蕴藏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的传递。

3 “真实源”电影“源”从何来

“真实源”的源头从哪里来,这便“真实源”电影关于取材的问题。电影从诞生以来就被大众划分为“第七艺术”。而电影理论学家邵牧君在《西方电影史论》中却推翻了电影的“第七艺术” 一说,认为电影就是“纯娱乐”、“纯消费”。我们研究“真实源”电影需要从电影观众学的角度出发,创作者需要从受众感兴趣的基点去选择电影观众喜欢的题材,进而进行合理的创作和改编。相比较纪录片而言,“真实源”电影应当归属于故事片,即剧情片。纪录片是一种纪实性的生活化的电影,力在完整记录和还原真实的社会生活,是一种真实的电影。而剧情片则是一种虚构的艺术。中国的周星教授曾在研究电影的现实题材时表示电影现实表现的核心是直面创作当下的社会问题,表现生活的即刻面貌,揭示社会生活的矛盾。“真实源”电影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地方汲取而来。

(1)历史事件类

人类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是“真实源”中历史事件电影产生的原因之一。英国诗人雪莱认为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以史为鉴”,“读史明智”强调着历史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真实源”电影和历史类的记录片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再现过去时代的历史事件的影像手段。记录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须较为准确反映历史的本相,“真实源”电影却能由演员道具重塑再现生动历史。例如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中精心筛选的176名演员都完美的展现历史中的人物形象:由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姜文饰演的军统头子毛人凤,李连杰饰演的爱国将领陈绍宽等让观众们在观影时了解了历史。例如2013年上映的《大明劫》场景宏大稍显血腥,也是缘因王竞导演阅读大量的史料后确立还原真实的态度。

(2)人物传记类

和文学文本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真实源”中的人物传记类取材于生活中典型人物。传记片是以历史杰出人物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理润色,立在突显人物的“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反映。我国“真实源”中人物传记类影片题材较为单一,多是取材于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如2013年《钱学森》、《秋之白华》、《战时省委》、《孔庆德生死护送卡尔逊》都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个人优秀事迹。

(3)新闻报道类

新闻作为一种媒介在当今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受众通过看新闻了解到大量消息,但新闻短平快的模式中多情节、大矛盾却只能“虎头蛇尾”的交代事件。改编新闻报道成为“真实源”电影的一个重要渠道。2013年韩国的电影《共犯》讲述了震惊全韩国的诱拐杀人案公诉实效仅剩15天之际,女儿听到罪犯的声音后开始怀疑自己父亲是罪犯的故事;如2012年拍摄的《芭比》讲述了令人发指的跨国倒卖人体器官的事件;例如中国2014年上映并且十分卖座的亲情大片《亲爱的》,也根据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改编而成。“真实源”中新闻报道类题材的播映很大程度上采用诚恳的态度来拍摄,用正义的镜头展现事件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反思,强调对生活原型和真实细节的还原,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4 “真实源”电影“真”在何处

“真实源”电影的“真”首先要达到源头上的真实,其次要达到电影语言的真实。这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非真实的“真实”,主要评判标准是看内容和形式是否合适。

例如在2010年拍摄的《唐山大地震》中,冯小刚导演非常重视地震的效果,他强调地震拍的不像会导致故事不成立,一再要求技术人员脱离电影《2012》的虚假,力求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大地震。而该影片暗淡无力的冷色调也恰到好处的流露出自然灾害的情绪。例如韩国《赤脚梦想》一片,是根据世界足球界的异类——金信焕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讲述了“东帝汶希丁克”的韩籍教练金信焕带领当地的少年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上获得冠军的故事。本片取景在东帝汶,地处赤道,终日炎热,也正是这样才成就了影片里球员热情如火的状态,1500名群众演员的积极参演也让足球大赛等群戏场面仙的更加的真实。

相对于韩国的“真实源”电影而言,中国的“真实源”电影更加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风格,多以低成本、小制作为主,重文艺忽略市场,比如说像《西海固纪事之农机站长 》《第一书记》之类的电影的多是积极的正能量的电影,情节稍显单一,不够吸引观众。而韩国电影更加注重市场,往往投入的资金更多,场面更加宏大,电影语言更加的复杂,叙事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吸引了大量除韩国本土观众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观众。

5 结语

“真实源”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已经在电影市场上展露头角,制作人应该抓住电影的本质,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用一双独特的“摄像机眼”来记录真实的生活美与丑。通过电影这种媒介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了解电影的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们的喜好,创造出高质量的“真实源”电影。

参考文献:

[1]夏 衍.夏衍论创作[ 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张 琼.关于电影改编忠实性原则的思考[ J ].电影文学.2011

[3]夏 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 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徐广义.从新闻到电影——新闻事件电影改编研究[ J].新闻战线.2014

[5]李春.韩国近年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特点与启示[ J ].当代电影.2011

[6]周笛.《论新闻事件的电影改编》.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7][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衔译.电影史什么.江苏教育出版社

[8]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著.邵牧君译.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9]爱因斯坦著.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改编真实电影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