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家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2015-02-26陶西平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文 / 陶西平(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
作为一个优秀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做一个民办教育家上,所以我希望大家弘扬有定力、能创造、肯担当、讲诚信的民办教育家精神。教育家是时代的优秀作品,一部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社会转型期,教育难以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因此,对教育的责难往往最多,需要回答的教育转型的问题也最多。
社会转型期往往是教育家涌现最多的时期,所以,处于社会转型期和教育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最需要教育家,也产生和正在产生许多杰出的民办教育家。面对时代的呼唤、国家的重托,面对复杂的环境、多重的困惑,我们民办教育工作者要发扬老一辈民办教育开拓者不懈追求的传统,弘扬民办教育家精神。
首先,清朝郑燮《竹石》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要有定力。定力就是有坚定的信念,有和中国梦紧密联系的信仰、理想、道路、方向,有扎实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懈怠、不浮躁、不折腾。现在,社会的价值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多变,但是任尔东西南北风,民办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继承第一代优秀民办教育创业者的优良传统,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民办教育创业者能够坚持到今天,没有这个定力是不行的,我们确实应该向他们学习。不因浮躁而盲动,不因干扰而动摇,不因困难而后退。
第二,清代赵翼在《论诗》中说“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就是要能创造。民办教育要迎接挑战就必须自觉把握和探索教育规律,民办教育不应被动地走向未来,而应当主动地创造未来。当前,民办教育面对诸多难题,需要破解,教育家应当成为教育规律的探索者,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教育创新的试水人。民办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革的历史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民办教育始终是一个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对已有教育模式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有两种思维,第一种是打靶思维:先瞄准后开枪。第二种是导弹思维:导弹朝天发射后,锁定目标,不断调整方向。培根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有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当然我想说的是“破格但是不要出格”,所谓不出格就是不触犯法律。
第三,清代林则徐在一副对联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要肯担当。担当就是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没有担当,是不负责任,是无所作为。当今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纷至沓来,担当对教育工作者,特别对民办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因为担当既体现于坚信民族复兴,国家繁荣一定能够实现,又体现于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不丧失前进的勇气。大家应该看到,尽管我们现在有很多困难,相比民办教育创业者的环境还是好得多。因此,我们始终不能丧失前进的勇气。民办教育事业不会一帆风顺,有了担当,就不会因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动摇,不会因一时有嘈杂声音而迷茫。歌德说过“担当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我想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有一种爱。
最后,唐代王昌龄在诗中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要讲诚信。要坚持依法办学,诚信为本,公平竞争,取信于服务对象,取信于政府,提高民办教育的社会声誉。同仁堂是康熙八年开业的,到现在,仍然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信誉,它靠什么,就是靠门前的两句对联,所有同仁堂的门前都有这两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它永远保证质量、诚信。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培训机构、民办学校影响社会声誉。如果我们民办学校都以这种形象出现,影响的不仅是一个机构,而是整个行业。
无论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杜威、陶行知,还是当代教育家和优秀民办教育工作者,他们都少有别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态,为他们搭建成长的阶梯,而都是面对难以破解的种种难题,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着。因此,优秀的民办教育工作者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迎风斗浪的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