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市场对构建合理有序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2015-02-26韩海燕姚金伟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力分配要素

韩海燕 姚金伟

要素市场对构建合理有序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

韩海燕 姚金伟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生产要素市场一直处于行政管制之下,从而导致了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缓慢,多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而且要素收入的传递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形成了目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因此,改革与完善要素市场,使市场在要素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形成有序分配格局的关键。

要素市场 劳动力要素 资本要素 资源要素

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古典经济学家研究的视角,强调土地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新古典主义则将替代关系发展到了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同时,自由竞争下完全由市场作用的分配,转变为凯恩斯时代由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分配。这些研究成果也体现在各国出台的分配政策之中,实现了分配的优化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西方国家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特别是对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肯定,激励了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带来了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增长。然而由于改革的非帕累托性,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却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远超国际警戒线水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要素市场对分配格局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一、国内外研究述评

对要素收入分配的研究,起源于新古典经济学。Kaldor(1961)曾指出,当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资本产出比与劳动收入占比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这被称为经济增长的“特征事实”。后来的研究者指出,如果技术发生变化,且劳动不断增强,那么劳动收入所占比例将保持不变 (Acemoglu,2000;Bentolina and Saint-Paul,2003)。也有研究表明,在均衡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总会带来劳动收入占比的增加,劳动收入所占比例越高,收入差距将会越小。但在转型的过程中,资本增强性的技术进步,会带来要素收入占比的变化,(Acemoglu,2000),而要素收入分配会传递到人际间的收入分配。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是由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决定的,且劳动者的报酬会受到“历史和道德”双重因素的影响。而新古典经济理论则认为,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要素的市场价格与其边际产量是一致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却在现实中共同发挥着作用。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产品的价格始终在一个“区间”内波动,产品的需求决定了价格的上限,生产成本决定了价格的下限。要素价格亦是如此:上限由新古典理论揭示——其边际产量;下限由马克思理论揭示——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费用。而新古典理论成立的条件是要素市场的充分竞争,是价格机制健全的体现;而马克思理论中劳动价格等于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是价格机制扭曲的体现。在现实的经济体中,健全的与非健全的价格机制是同时存在的,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主要是看哪个机制占据主导作用。

国内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再分配之后的个人分配,初次分配阶段的要素分配严重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对要素份额的测度。罗长远和张军(2009)指出,我国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在1996-2006年从54%下降到40%,这个水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与很多发展中国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指出,国有经济的比重、产业结构及税负水平这三种因素,对劳动收入的份额均有显著的影响。李文博、李静(2011)指出,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资本深化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一定程度的下降,虽然不可避免,但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技术进步的偏向以及金融过度深化导致资本加速深化,从而带来中国劳动报酬比重过快下降。(2)要素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张少杰、董碧松、郭雅娴(2007)指出,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在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彭定赟(2013)指出,要素价格失衡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根源。蔡昉、李实(2007)分析指出,中国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不断下降,而“资本与劳动收益的失衡”加剧了收入差距的增大。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原有的劳动收入是唯一收入来源的单一收入分配格局,转变为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市场评价机制逐步取代行政评价机制。但目前很多领域如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及资源市场中,仍存在着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而收入分配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性,在要素收入分配过程中,出现了目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历史必然性

在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便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一制度的确立。这是我国构建合理有序分配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以市场为导向的成功实践。它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同其他产品一样,生产要素也是商品,也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易而实现其使用价值。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给购买者一定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表现为价格的价值,而要素的价格,应如同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由市场决定。市场内在的价值规律,要求一切商品包括生产要素的价值,与其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符合,而价格则是围绕着价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要素所有者在市场的交易中通过价格获得其相应的收入,如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等等。也就是说,生产要素变为商品后,应该在市场上依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实现其价值。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质,就是要素所有者通过交换,按照其所有权获得其应有价值。这既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论述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为我们提供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合乎规律的必然要求。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供求、竞争、价格这三大机制的共同作用实现的。 市场主要由供求双方构成,商品供给即生产者必须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商品需求者也只能按市场供给进行采购。供求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是市场常态,竞争更是市场之必然。供不应求引起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上涨,诱使生产者增加供给以适应市场需求;供大于求引起供给者竞争导致价格下跌,迫使生产者减少生产以平衡需求。由此可见,市场中资源的配置受到要素价格及其变动趋势的影响,价格就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着供求,引导着生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Acemoglu所指出的,要素在市场上的价格,又会直接影响到相关的收入分配状况,要素所有者凭借其要素所有权所获得的相关收益,会受到要素市场价格的影响。由此可见,要素收入分配机制是与要素的资源配置机制密切相关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反映了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途径。

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客观需要

在逐渐深化的市场经济改革中,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一分配模式,是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的。具体地说:

第一,多种所有制形式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改变了原有不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单一公有制结构,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而这种所有制结构需要分配体制作出相应变革,因为分配关系归根结蒂是由生产关系即所有制关系决定的。过去按劳分配单一的分配方式已经不适合,应实现收入分配的多元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

第二,要素来源途径的多元化要求有多元化的分配方式。在我国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的一切要素来源于国家,途径单一、渠道狭窄,使分散于社会中的很多资源要素不能充分利用,甚至长期闲置。特别是最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资本等内生性因素发生短缺,限制了经济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必然要求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取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些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必然要参与生产结果的分配,从而获得相应的报酬。

第三,市场经济中劳动要素的特殊性,必然要求突破过去按劳分配的狭隘眼界。计划经济中的按劳分配,把劳动与产品相联系,产品多意味着付出的劳动多,分配的收入就应该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把劳动与实现的市场价值相联系,产品多实现的价值不一定多,即使付出了较多的劳动可能都是白费。因此,对劳动要素特别强调其技术性、创新性和效率性。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管理、科技研发和创新等复杂劳动对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理应在分配中获得较高收入。而且,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的成果,也可以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市场,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因此,其拥有者也应该参与分配过程,获取相应的回报,这是符合按要素分配规律的。这种分配,可以对要素的所有者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他们高质量的要素投入,获得了高收入回报,而高收入回报又将刺激要素所有者进一步提高要素的质量。这种良性循环将不断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健康发展。

三、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格局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说,不同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参与生产、分配过程公平竞争,获得相应收益,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存在很多旧的制度性、非制度性因素,生产要素并非都是在市场中交易的,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从而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1.劳动力要素市场的二元分割和价格的扭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目前占比仅仅高于一些贫富差距极大的南非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劳动力要素市场的二元分割和价格扭曲造成的。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了大量的逐利资本,资本所有者在谈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减员增效”,使大量下岗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农村机械化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使本来就富余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两者叠加造成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使劳动力所有者一直处于谈判的劣势地位,也使我国劳动力价格处于仅能维持自身简单再生产的扭曲状态。各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更多外来资本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长期将价廉质优的劳动力作为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之一,成为“重资轻劳”压低劳动力价格的主要推手。加之对提高工资水平可能丧失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担心,从而压低了我国劳动力报酬的上升空间。所有这些,造成了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迅速下降。虽然近年来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利润率也呈上升状态,说明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严重扭曲没有得到改善。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我国城乡、地区以及行业之间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又是分不开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更多地是受非经济制度的影响。如过去的户籍制度使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能自由流动,导致了城乡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现在虽然能够自由流动了,但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依然存在,农民工及其家属虽然进了城,却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造成了不同地区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差距。我国历来存在的体制内外的差别和行业的差别,使劳动力在体制内外和行业之间的流动同样受到限制,收入差距很大,甚至还在不断扩大。这些差距的存在,显然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

2.资本要素市场的畸形发展

研究表明,我国资本市场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高收入者资本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低收入者,致使我国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不断提高。资本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加之一些非经济因素,也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如政府和一些利益集团在公有产权向私有产权的转换中的决定性作用,公有资产被低估的情况时有发生,国有资产以极低的价格,通过不正常的市场交易转移到少数个人手中,形成了少数暴富的权贵阶层,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表面上看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居民有了更多的投资渠道。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来源仍然很单一,投资者从股市中获利很少,大多数的基金盈利也较低,只有很少具有专业性知识的投资者能够从期权和期货等衍生品市场获益。因此,居民资产投入的主要目标是房产,获得了可观的资产收入,助长了我国的“高房价”,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3.资源要素市场中的政府不当干预

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实验中出台各项政策的。价格的改革,就是由双轨制逐渐过渡到完全市场化的。其中,一般产品价格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上实现了市场自由交易和定价。而要素市场的开放则要迟滞很多,至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政府管制,“政府失灵”也就难以避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扶植扭曲了要素市场。为了确保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政府长期通过税收、补贴对国有企业进行扶持,以较低价格提供资源要素,并压低利率为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扭曲了本可以良好运作的资源、资本等要素市场。二是政府有选择地保护也扭曲了要素市场。如,政府通过严格限制资源开采权,运用行政垄断手段维持少数企业在上游的地位,不仅创造出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且也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在应该及时干预的方面未能及时干预。如在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政府本应及时出台相关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以降低生产开发对环境和资源所带来的外部性,但因相关制度迟迟未出台,而导致要素价格的扭曲和低效率使用。虽然价格管制和较低的要素价格,促进了高投资经济增长模式的持续,亦创造了出口低成本的优势,使中国保持了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却同时造成了要素市场价格的扭曲和社会财富的不均衡分布,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主要来源。

以土地资源为例,在整个土地的交易中,利益主要在地方政府、政府官员和开发商之间进行分配,受损失的却是失地的农民和国家整体利益。在不完全的土地交易市场和不明晰的产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在土地交易时,拥有绝对的定价权。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彰显政绩,而追求其任期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他们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和行政手段,强行以较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再以高价出售,获得了可观的土地出让金,提高了当地财政收入,开发商也发了大财,地方GDP快速增长,官员的政绩得到了保障,甚至个别官员也从中获得了额外收入。这样就将原来属于全体居民和国家所有,应在长期内获得的土地财产收入,在短期内转移给了少数人,导致了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四、完善要素市场,形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在劳动、资本、土地和资源等要素市场中,由于政府的长期管制,并未形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价格,造成了不完善的要素市场。大量低廉优质的劳动力成为地方政府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筹码;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为高收入者提供了积聚财富的平台,产生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棘轮效应”;资源市场中产权的不明晰,导致民众和国家利益大幅受损;不同的要素所有者,在参与分配的过程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造成了目前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致使国内消费低靡而内需不足。经济增长日益依赖资本、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造成了畸形、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为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完善要素分配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而且是当务之急。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待遇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常常是走两步退一步。原有城乡樊篱尚未完全破除,又强化了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割,从而造成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由于涉及许多既得利益,户籍制度改革受到多重阻力。因此,必须由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现在中央政策已定,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要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减少户籍制度改革的阻力,鼓励更多农民进入城市,形成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在提高劳动要素配置效率的同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2.规范资本市场,提高居民的资本性收入水平

在资本市场中,利率是资本要素合理配置的关键。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政策,使基准贷款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一方面使投资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使普通居民可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呈下降趋势,导致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期下降,抑制了个人消费水平和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引起了收入分配恶化、总需求结构失衡和金融风险加剧等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表明利率市场化是完善资本市场的主旨之所在。

同时,在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制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加投资品种,推出一些适合金融投资经验不足的普通百姓的理财产品。因为过去几十年,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最快的是资本收入,高收入者在资本市场获得了丰厚收益,低收入者却由于缺乏信息和经验而无法从中受益。因此,应逐渐推出适合中低收入群体的、具有较为稳定收益的、风险较小等特点的金融理财产品,使大多数居民能够以较少资金购买。通过培训专业理财师,让他们提供合理的理财建议,帮助普通居民增加资本性收入,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3.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形成资源合理价格,提高要素收入水平

自然资源中的产权尤其重要。明晰的产权,是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动进行交易的前提。产权的不明晰,不能实现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还会造成要素价格扭曲,使之不能体现要素所有者的权益,给要素所有者带来不必要的外部成本。以土地为例,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主体不明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落实不到位,即使要求地方政府放开对土地价格的管制,以土地的市场价格对农民进行补偿,地方政府仍会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强迫农民交易。不清晰的产权使农民缺乏真实的谈判地位和强大的谈判能力,土地仍不能实现其市场化价格。再如矿产资源,法律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但其使用权和收益权并没有明确界定,造成了许多矿产资源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一些国有企业通过无偿划拨得到了使用权,获得了巨额收益,独享本应属于全体人民的收益权,肆意发给企业高管不适当的高额年薪和职务消费,甚至无端浪费国家财富。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低成本、低效率的开采且无须承担环境、生态等外部补偿成本,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如果产权改革不到位,只是简单地放开价格管制,很可能仍然形不成完全市场化的资源价格。因此,资源要素市场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规范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形成市场化价格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实现资源要素收入的合理分配,进而消除不合理收入差距。

1.Kaldor,N., “Capital Accumulaion and Economic Growth”,in F.A.Lutz and D.C.Hague,eds,The theory of Captial[M].New York:t.Martin Press,1961.

2.Acemoglu,D.,2000,“Labor-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NBER Working Paper,No.7544;Bentolina,S.and Saint-Paul,G.,2003.“Explaining Movement in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 to Macroesconmics,3(1)Article 9.

3.Acemoglu,D.,2002,“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9(4).

4.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5期。

5.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6.李文博、李静:《要素比价扭曲、过度资本深化与劳动报酬比重下降》,《学术月刊》2011年第2期。

7.张少杰、董碧松、郭雅娴:《不完全要素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8.彭定赟:《要素价格失衡与收入差距变化的动态关联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9.蔡昉:《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平分配机制》,《人民论坛》2005年10月17日。

10.陈彦斌:《要素市场改革和国企改革同步才能将要素改革落到实处》,《人文杂志》201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吴 群]

F046

A

1009-2382(2015)11-0018-05

韩海燕,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西安710065);姚金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北京100084)。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对我国构建合理有序城镇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4XJL006)、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新常态下陕西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52D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力分配要素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