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传播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传播问题研究

2015-02-26刘盛平何红力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传播者共青团受众

刘盛平 何红力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软传播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传播问题研究

刘盛平 何红力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在软传播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的来临、新媒体语境的形成,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将软传播理念引入工作,可以化解许多工作困境,并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果。具体的网络传播策略主要有逐步聚合、优化团属网站资源,积极加强其与社会网站的合作,有效地提供网络教育和服务内容。

软传播;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传播

一、软传播时代的界定及其特征

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受众的主动性日益增强,其受到的信息传输的影响力也日益减弱,播者的强势地位已经不再。传播形式的巨大改变,使得受众掌握的话语权变得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软传播理念应运而生。可以说,当今社会传播已经从“硬传播”时代进入了“软传播”时代。“软传播”理论的提出,是针对当今过度采用“硬传播”而言的。虽然学界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硬传播的定义,但基本的共识是有的。硬传播可以理解为作为一种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存在的传播方式。由于社会传播方式的相对落后和社会传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受众只能是被动的接收信息,传播权利掌握在传播者手中,受众处于弱势状态,无权阐释。然而,随着传播生产方式的改变和传播生产力的提升,过去那种对受众进行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使受众不仅仅能够接受信息,而且可以更多地参与传播,在新媒体的话语空间,人人都可以发声发言,人人都可以一改被动接受的局面而成为主动的传播者。发生在受众身上的这种由被动变主动的革命行为,打破了传统媒体语境下信息经由传播者—受众的单向传输模式,使得传与受的界限日渐模糊。

软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将强硬的传播方式予以“软化”,在传播主客关系上,强调交流的平等性,亦即传播和受众之间是“平视”的关系,传播者尊重受众的评判眼光,以客观而平和的方式进行传受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进而产生共鸣。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遭遇的挑战与机遇

共青团承担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职责,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都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校也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大学生是网上最活跃的群体。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个性心理、行为模式等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大学生们不仅仅是受众,更是传播者。在软传播时代,由于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扑面而来,这使得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诸多不利影响,甚至有的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面临腐朽堕落思想带来的挑战时,丧失了思考和判断能力,这是高校共青团的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所必然面对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软传播时代的网络传播策略

将高校共青团工作放在软传播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考察,可以发现,将软传播的理念引入高校共青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许多工作困境,并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果。

(1)团属网络平台应为青年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网络服务资源。首先,共青团的团属网络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避免刻说教的硬传播方式,注重传播内容的亲和力和鲜活性,提供免费且有吸引力的、生活化的网络服务内容,及时发布校内新闻,提供成绩查询、水电保修、失物招领、社团活动、奖助学申报、就业创业、恋爱交友、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并提供免费的搜索引擎、班级主页、电子邮件等功能。其次,要主动适应网络从有线到无线、网络与移动通讯终端融合的趋势,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等即时通讯、流媒体等载体,主动将共青团的各种教育、服务信息及时推送给青年学生,以此来赢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接受。

(2)团属网络资源应以平等化的交流方式轻柔打动青年学生。软传播时代的传播主客关系强调的是交流的平等性,因而团属网络资源首先应要赋予青年学生以平等的交流权,坚决避免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说教,注重将传播的信息生活化和情境化,特别是要将那些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信息,甚至可以借鉴广告软文推广的思路和方式,转化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得大学生在浏览网页、点击微博和微信时,有一种同龄朋友聚会的氛围,实现隐性的渗透教育。其次,要重视传播的互动性,切忌“官样”化形式,应多设置留言、评论、回复等功能,增加互动机会;对收到的反馈要及时跟进。

(3)团属网络资源应善于向其他社会网站借力。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运营好团属网络资源的同时,也要善于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向社会网站借力。一是可以购买在青年中和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热门网站的空间,延伸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边界和覆盖面。二是有意识地培育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使他们活跃在网络协会、学生网络社区等虚拟空间,在高校舆论舆情引导、大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三是邀请有影响的社会网站提供的服务和广告,将共青团工作的品牌化和项目进行推广,使之深入人心。

[1] 龚婷.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微博建设探析[J].才智,2012(11).

[2] 张宁.浅议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传播模式与影响力的关系[J].考试周刊,2009(18).

[3] 曹佳音.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软传播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G206.3

A

1674-8883(2015)20-0250-01

刘盛平(1981—),女,湖南益阳人,哲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何红力(1977—),男,广西崇左人,哲学硕士,广西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播者共青团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