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2-26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曹 卓(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曹 卓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摘 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受到了较大影响,全新的形势也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当前形势而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要求更多趋向于应用型。因此,本文立足于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实际,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行业是当前媒体行业的重要岗位,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将会对媒体行业的运行质量和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全新信息形势下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而其当前全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就是应用型。因此,对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依据
人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能够源源不绝地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模式更是一个国家发展向前的不竭动力,在这个信息时代,广播电视行业是一种受众数量极大,覆盖面极广的行业,因此而产生的大量应用型工作需要应用型人才予以贯彻落实。在这种社会需求的驱使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型发展趋势变得不可逆转。纵观我国的人才培养历史,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应用型培养趋势还存在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水平较高,大量的高等教育学府过分强调理论研究,而不重视或是轻视实践应用,这种教育思想在当前重实践与应用的社会环境下当然不适用,这也是导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倒向应用型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本质上是对信息的综合处置岗位,其本身所涉及的岗位种类和技术种类众多,而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将岗位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并加入自身的创意元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信息形式。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一专多能”的知识体系;第二,应用技能培养的主要取向;第三,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其中“一专多能”更多地是指学生能够在广播电视编导涉及的众多领域中,起码有一项专精,而对其他领域也有足够深入的了解,要让培养出的人才真正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广播电视编导这一职位对人员的职业素养需求一点也不比专业技能低,只有二者并重才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3 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目标确定
作为一种社会重要岗位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最为主要的,换句话说人才培养的目标指明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社会实际为基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传媒行业、相应科学专业、高等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
3.2 专业设置
如果说人才培养目标是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基础,那么专业设置与就业走向就是这一模式的主体构架,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国广播电视编导培养应该选择更加灵活的专业设置方式,如典型的“大专业,多方向”专业设置形式,整个高校将相应学院转化面向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群体,同时,在这一群体内部再设置相应的教学方向,以XXX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该专业分别设置了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音频制作3个方向,每一个学生都要选择3个方向中的一个进行主修,同时辅修另外2个方向,这客观上符合现代广播电视行业对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一专多能”特点,能够保证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
3.3 课程设置与优化
在广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专业设置确定完毕后,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专业设置对各专业和各方向的课程进行详细设置,通常情况下课程设置可以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专业基础课程、兴趣课程、实践课程与目标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打好广播电视编导的从业理论和技能基础;而兴趣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其他专业或者其他方向的课程,这种课程保证了学生特殊性,能够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面;实践课程是为贯彻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而设置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课程,主要以校园活动的形式实现;目标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留学等自我目标而设置的课程。
4 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是现代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素质将会对传媒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新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社会和传媒行业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出了应用性的要求,本文基于此对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冯一刚.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