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
2015-02-26杨颖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杨颖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
杨颖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电视包装包括栏目包装、频道包装和电视传媒集团包装。电视栏目包装是最基础最直观的包装方式。它既是电视节目内容展现的外在形式,也是对电视节目、电视频道的品牌宣传。本文主要介绍了节目包装的主要元素,探讨了电视节目包装的众多功能,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我国电视包装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视觉包装
1983年3月31日,我国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该会议的召开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如今,中国电视台有4000个之多。按照央视-索福瑞的分法,中国电视节目共分为14大类,电视剧、新闻、专题位列前三,综艺位列第四,紧随其后的是电影与体育节目,各节目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由此观之,综艺节目不仅受到其他媒体压迫,更面临来自电视节目内部的压力,综艺节目要想吸引住被多次分流的受众,除了节目文本之外,后期视觉包装同样重要。
1 综艺节目的后期视觉包装分类
电视包装分为电视栏目包装、电视频道包装和电视传媒集团包装。本文主要着眼于电视综艺类节目的视觉包装,听觉方面的音乐、音效、音响暂不讨论。视觉包装主要包括:Logo(栏目标识符)、角标、片头、片尾、片花、栏目宣传片、导视、转场和字幕9个方面。按照包装元素的功能,本文将其分为3类:识别类、宣传类和装帧类。
识别类包括Logo和角标。识别类的Logo即栏目标识符,是一个节目最重要的识别信息。logo将节目名称设计的整体效果图形化,节目名称更形象直观,让观众一目了然。角标也是节目的重要形象标识,常出现在画面的右下角。现在的角标主要是图文结合的独特标识,直观清晰,辨识度强。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角标加上动画效果助于吸引观众视觉,强化品牌记忆。
宣传类的节目包装有片头、片尾、片花和栏目宣传片。节目片头是栏目包装的必备产品,提示栏目即将开始,彰显了栏目的风格,强化了栏目品牌。综艺节目的片头目前有实景类、虚拟设计类两种。实景类的片头有的是依据节目主体人群而定的,这类型的片头衔接在节目中能为节目带来明星效应,吸引更多的观众。还有的片头是上期节目回放,唤起观众的观看经历。虚拟设计类片头的典型代表是湖南卫视2013年10月推出的《爸爸去哪儿》。动画效果童真活泼,温馨的色彩放大了亲子感情,为观众带来更多看点。
综艺节目的片尾主要是主创人员的字幕滚动播放,宣告电视节目的版权。片尾一般分为全屏字幕片尾和综合信息片尾。一般情况下,综艺节目为了挽留观众同时为了延长广告时间,通常在节目接近尾声达到情绪高峰时分割屏幕,节目内容、字幕滚动、广告信息互不影响同时播放,播放完毕后落幅在台标上,突出频道品牌。
栏目宣传片主要用于对节目的宣传,在较短的时间向观众宣传节目特点,加强栏目识别度,为节目宣传造势。
装帧类的节目包装包括转场、特效剪辑、字幕图片。电视节目分为一个个段落,每个段落有自己的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过渡或转换叫做转场。无技巧转场一般用于文艺晚会节目,镜头自然过渡,强调视觉连续性。遮挡物转场就是两个段落由于场景、景别、内容不好直接切换时,在后期特效制作用字幕、图片、二维动画转场,不同的遮挡物有不同的意义,可以承上启下、加强识别效果、突出节目品牌。利用遮挡物完成转场,设计感强,形式活泼,很适合场景经常切换的娱乐性节目。
特效剪辑是综艺节目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有的节目为了突出娱乐效果,增强视觉体验,会采用加减速播放、定格、反复播放、多画面播放等手段。娱乐性较强的综艺节目尤其爱使用特效剪辑,突出娱乐氛围。
字幕图片是根据节目内容的需要,弥补声音和图像的不足通过技术手段添加在画面上的文字。普遍意义的字幕有告知说明的作用,比如节目的简单介绍等,而在综艺节目中更多的还是鲜艳的特效字幕。用包装的字幕和图片标示基本信息,解释画面,不仅可以让观众对节目内容充分了解,还能修饰画面。
2 综艺节目后期视觉包装的功用
“电视不仅是一种向广大群众传输信息的手段,还是能把从审美上加工过的、有关现实世界的印象传到四面八方的一种新的艺术。[1]”这肯定了电视审美加工的意义,要让观众有审美体验,节目包装就要遵从美学上的形式美。“形式美是指在人类自身、自然界和人工产品中普遍存在的由一定的色、形、音构成的形式之美,诸如整齐、节奏、对称、均衡、比例、和谐、主从、层次、生动、完整、相似和自相似、多样的统一等。”
2.1 包装能够均衡构图,平衡画面
均衡是形式美学上重要的一点,均衡是秩序的表现。从结构均衡来讲,画面重点位于黄金分割线上最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综艺类节目因其本身的大信息量和不定的舞台情况,不能保证每一个镜头都是完美黄金屏幕比,当画面构图出现问题时,在相对空白的地方添加修饰性元素会平衡画面。从色彩均衡来讲,节目包装可以很好地修正画面色彩使之和谐搭配,塑造视觉美感。
2.2 包装能够丰富节目,制造节奏感
“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将节奏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节拍式;第二种是运动中的量的时间间隔成整倍数或分数关系而不一定是等值关系的节奏;第三种是采用不定量单位的自由历时节奏。[2]”古希腊哲人柏拉图认为节奏是运动的秩序。包装帮助制造节目节奏,引导娱乐倾向的包装元素通过电视文本表达在观众情绪上制造波动。
2.3 包装能够强化节目品牌
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强化了品牌记忆。《快乐大本营》的包装多使用引导娱乐倾向的字幕图片和五颜六色的画面装饰,风格化节目包装很好地突出湖南卫视与众不同的节目特点,巩固了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频道品牌战略定位。
3 节目包装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电视包装事业发展了三十余年,从最早的手工包装到现在专业包装公司的成立,不得不说电视包装逐步变得多元化、专业化。但与欧美等国家在专业水平上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3.1 电视节目包装事业发展不均衡
目前,在省级卫视中形成“湖南、江苏、浙江、东方四小龙格局”。以上这些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内容新颖,视觉艺术感强,能吸引观众注意,而其他二级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效果却令人堪忧。这说明了在中国电视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只有少数几个电视台占据了丰富的资源,电视节目产出分布不均衡,也造成了电视业发展的不均衡的现象。
3.2 过度包装造成“能指的诱惑”
被称为“符号学之父”的索绪尔最早对符号的结构进行了阐述。电视主要通过图像和声音传达符号信息。电视符号的能指是图像、声音,以及后期加工的种种效果,所指则是他们所传达的含义。现在的综艺节目包装对电视文本做了过多的解读,后期添加的字幕、图片、特效都在营造能指化的倾向,“在后期制作中加进的音响效果以及每隔几秒出现的特技、字幕等视频效果,都是在疯狂制造一种能指的诱惑。[3]”这样浅表化的文本解读,消解了原本的意义深度,造成受众丧失思考和想象的能力。如果同一时间出现的元素过多,很容易让观众无所适从,时间长了,观众会视觉疲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节目包装只有遵循简约化才有利于突出节目重点。在包装业也有一个重要原则,即KISS原则,是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首字母缩写,即保持单纯简单的样式,用简单的包装表达出内涵的价值才是最终目的。
3.3 创意匮乏造成同质化严重
国内大多数综艺节目的包装还是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行业发展受限。我国的包装事业发展得不完善,从策划环节就已经丧失了创意思维和整体的思考。国际上先进的电视媒体在最初的策划创作过程中就将包装考虑进去。而国内的节目策划是在节目已经有了详细的构架后才进行包装的设计,限制了包装的应用形式和设计风格。
其次,缺乏理念创新。国内节目跟风严重,包装也单一模仿高收视率节目。湖南卫视2013年10月11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和浙江卫视2014年1月11日播出的《人生第一次》均为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二者片头、字幕图片装帧、特效剪辑如出一辙。模仿和复制反映出来电视节目组、电视频道乃至电视行业的创新意识匮乏。
最后,包装技术人员匮乏。“北京台体育频道在转播体育赛事时,转播车中包含总导演、切换导演、慢动作导演、字幕导演、DELTA技术操作人员、字幕的操作人员等10~12个工位,单是为字幕服务的就有字幕导演、字幕员、虚拟制作人员等3~4人。[4]”如此大的人员需求是国内市场不能满足的,大部分电视台没有如此之多的人力财力。而相比较,国外的人员配置就充裕的多。“根据世界电视工作者联合会的统计调查表明,北美电视频道内部包装小组有51人以上的就占了全北美电视频道的2.5%,31至50人以上的为4%,16至30人以上的为7%,6至15人以上的最多,达47.5%,1至5人的一般只是小型电视频道,为38.8%。[4]”市场需求如此之大,我国高校却罕有对电视包装培训的专业,人才匮乏再所难免。
参考文献:
[1]鲍列夫.美学[M].乔修业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
[2]黄海澄.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欧阳宏生.电视文化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4]田霖.新时代下电视图文包装理念的变革[J].影视制作,2013(2).
栏目名称片花分为间隔片花和导视片花。间隔片花多以三维或二维动画呈现,突出和栏目标识。片花不仅能够点缀美化节目,也有承上启下、加强宣传效果、增添色彩的作用,成为娱乐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导视片花则为节目的精彩片段播放,《非诚勿扰》的片花多是孟非的一句犀利台词,设下节目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