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及反思
2015-02-26高珮萌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高珮萌(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论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及反思
高珮萌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提供了许许多多的便捷,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与高效性。可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报告了如今人们对媒介使用的现状,启迪人们认识到对媒介的使用是需要一个“度”的把控。从不同的切入点:微博、微信的使用情况;“红包大战”的反思,提醒当代每一个“传媒人”对新媒体发展需要有一个全新认识。如今,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的角色转变,使每一个人都是“记者”,把控好信息生产的渠道、方向,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合理正确地利用新媒介,也是我们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义务。只有真正发现并解决大众在生产、传播、接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大众运用新媒介的水平和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弘扬主旋律,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新媒介技术;大众生活;媒介依赖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初,Facebook、YouTube 和Twitter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们通过这些社交平台进行日常的信息交流与互动,逐渐打开了信息传播的大门。互联网的发展,让这些原始的媒介服务巨头倍感压力。到2009年,微博这个全新的名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世界,打败了奥巴马,甲流等名词,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词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用户注入,一场微博争夺战随之而来,明星艺人也毫不意外地被各大网站招揽,开始在网络世界聚集人气,微博以其便捷性的信息提供、创性广领域的传播特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WeChat)将新媒介技术的应用推向了高潮。相比于微博的公开性,微信更加隐私、安全,这大大加强了个人信息发布的可行性。除此之外,微信提供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等,也增加了该软件的含金量,对于一款免费(需要消耗流量)的新兴软件来说,确实符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据统计,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其用户覆盖了200多个国家,活跃用户达到5.49亿人,各个大品牌的公众号已经超过800万个,选择使用微信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超过4亿人。微信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新媒体发展平台的第一把交椅。
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记者,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主动生产、传播信息,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角色。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我们逐渐成为一个个信息源,任何一条重大的新闻都有可能从你我的手中发出,我们承担着巨大的新闻使命与责任,这些和财富、地位、学历毫不相关。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2 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今年过春节那场“红包大战”让许多人唏嘘不已。手机抢红包成了年俗?大街小巷的人手都拿着一部手机,低着头使劲按拍屏幕,这样的情形,真让人感到有些哀叹。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谈笑风生,唠唠家常,结果这时间全被红包给占用了。为了跟上大众的步伐,央视春晚也专门设置了抢红包的环节,各大门户网站趁着这股东风,漫天地地撒钱,整个网络系统几乎崩快。有数据统计,除夕至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除夕当日收发总数为10.1亿次,在这场漫天飞舞的红包雨中,我们体会的抢红包时的激动与紧张,拆开红包时的兴奋与开心,而这以后呢?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抢红包而身体出现状况。形式上的庆祝新年的方式,通过新媒体的运作后,仿佛变了味儿。我们对新媒体的过度消费,让原本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信息平台,成为束缚我们健康生活的枷锁。“低头族”正逐渐成为21世纪青年人群的代名词。
3 对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思考
对媒介的依赖,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离开了手机,人们似热锅上的蚂蚁,万分没有安全感。“媒介依赖症”“分离焦虑症”成为众多研究者探讨的课题。近日,一项针对英国1000人的调查显示,如果给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7万元)现金,1/3英国人愿意放弃使用他们的手机1年时间。而其中有7%的受访者称,如果能给他们100万英镑,他们或许会放弃手机,包括所有联系人、电子邮件、游戏以及应用等。
拒绝新媒体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苹果公布的数据显示:iTunes Store的应用总数为42.5万个,而iPhone持有者的手机应用程序的软件又有多少呢?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革、淘汰、推新,而大众的媒介素养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若有一天我们跟不上新媒体改变的步伐,会被其淘汰吗?答案毋庸置疑。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的能力。)这个概论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源于西方,是他们通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对于中国来说,这样的专业名词难免显得有些生疏,目前来看,我国媒介的硬件建设已经和西方差距逐渐缩小,可大众对媒介利用的把控性还远远不够。由此,我们并不能较好地利用好媒介技术,而这背后隐匿的各种信息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媒介的出现,是资本推动的产物。当然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是经久不衰的客观规律,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求最坚实的契合与支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