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社会主义的三个视角
——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

2015-02-26郝菲菲

学术交流 2015年9期
关键词:南斯拉夫斯大林人道主义

郝菲菲

·著作评介·

理解社会主义的三个视角

——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

郝菲菲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是英国著名学者格尔森·舍尔编著的关于南斯拉夫实践派主要成员思想的重要文集,其中大多数文章首次被译为英文,舍尔为该书撰写了导言。实践派是在南斯拉夫摆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独立后兴起的,以科尔丘拉夏令学园为学术交流平台,以《实践》杂志为其主要研究阵地的享誉国际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实践派一方面批判斯大林模式,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建构了系统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该文集的主题是社会主义中哲学和政治的关系,并区分了作为社会体系的社会主义、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

一、 作为社会体系的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既是种种异化形式的创造进程,同时又是消除异化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程度是空前的,但异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问题,社会主义也不能免于异化。因为实践已表明许多异化形式在社会主义中是可能存在的,而且社会主义就是以这种社会形式为开端的。而斯大林主义不了解异化问题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不理解当时还需要继续革命,继续创造一些社会关系形式来实现人的持续解放。异化之所以会成为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是因为社会主义只能在克服和消除异化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不是从异化社会向未异化社会的神奇飞跃,而是一种包含着某些异化形式的新的历史过程。但是,不能无视社会主义的真正历史意义和使命就是消除这些异化形式这一事实。

二、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 实践派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思想,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存在诸多矛盾,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运动。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民主主义的,而斯大林主义是自由主义的。自由主义在实践派看来是贬义的,它是对教条主义和恐怖主义的纵容。所以要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铲除斯大林主义因素。在本质上,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自治是具有相同意义的概念,它们是不断解放民主主义社会潜在力量从而解放、摧毁旧体制的革命过程。只有通过革命改变人与人的关系,才能实现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以及自主管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体制,而不是只站在历史的废墟上。社会主义是能够使国家存在的,并且与历史时刻和历史可能性更为一致的唯一方式。

三、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 实践派哲学家指出:“意识形态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在现在的本质限制内、在旧世界的基础上所思考、生存和经历的人类存在的形式和方式”。意识形态中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而是一种虚假和歪曲的反映。哲学、社会理论、政治学说,甚至资产阶级社会的艺术都被表现为有意识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形式,服务于这些阶级的有意识欺骗。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歪曲认识,它的意识形态指向了加强官僚主义权利的精英管理基础这一目标。这些精英革命分子已经转变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一种新形式的权力阶级。这是对斯大林体系社会主义的批判,这种新型的权力转换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意识形态,而是资本主义的继续。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实践》一书展现了实践派哲学家们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汇处展开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道路的探索。由于实践派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由、真实的批判触碰到了当权阶级的利益,《实践》杂志和实践派遭到了悲剧性的封杀。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南斯拉夫实践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获得了西方学界的认可与回应,并且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责任编辑:余明全杜娟〕

猜你喜欢

南斯拉夫斯大林人道主义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浅析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南斯拉夫农业发展经验的学习与借鉴
跟踪导练(一)5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极度生存状态下的人道主义
《双城记》人道主义中的善与恶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