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策略
2015-02-26耿松涛阳淑芬
耿松涛,阳淑芬
(1.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 海口 570228;2.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 海口 570228)
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策略
耿松涛1,2,阳淑芬1
(1.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 海口 570228;2.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 海口 570228)
旅游装备制造业是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提升,作为制造业重要分支的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但却因为其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非正式制度不协调,核心技术、科学技术型人才等的缺乏以及品牌知名度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低端锁定的局面,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微薄。为实现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应该从以下五个策略着手进行: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二是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发展;三是促进“引进—消化—再创新”模式的实现;四是建立产学研相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五是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全球价值链;旅游装备制造;低端锁定;产业升级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明确指出,“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中,要继续支持邮轮游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国产化,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从该文件中可以看出,旅游产业与旅游装备制造业紧密相连,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能加快实现旅游业从景区游向休闲度假游和创意体验游转变,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旅游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邮轮游艇、低空飞行器、房车等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然而,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多数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其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产品缺乏创新,同质性强,竞争十分激烈,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国际竞争力弱,严重限制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为了提高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必须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环节扩展和品牌销售环节延伸,加大产品的科技创新程度,实现价值链升级。
一、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特点
旅游装备制造业是一个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对旅游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尚无明确界定。参考政府部门所作的技术性定义的角度来看,旅游装备制造业是旅游业和装备制造业相融合的产物,其基本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是从重要性方面来看,旅游装备制造业是为实现旅游业从景区游向休闲度假游和创意体验游转变而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基础性产业;二是从其本质特性上来看,旅游装备制造业是为旅游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制造部门的总称,主要是指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设施设备制造业,包括水、陆、空三方面,如旅游房车、邮轮游艇、低空旅行飞行器、公园游乐设施、观光电梯与生态型索道等。
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长,技术具有集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创新活动十分频繁,产品的更新周期较短,技术含金量高,操作流程较为复杂,能将旅游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化,代表着旅游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国民旅游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升级,而旅游装备制造业恰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潜在的旅游需求。其对产品的人体工程学原理应用、科技技术含量、产品标准化和产品品牌等都有不同于一般制造产品的要求,更深层次地考虑了人们对自由、舒适、安全、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是装备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实现产业融合,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
旅游装备制造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尽管旅游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它不同于流程作业的工业,每一个环节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
Gereffi(2000)提出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概念,将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及对最终用户的服务过程中所有的创造价值的活动[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是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规模经济和生产效率的最佳途径。因此,绝大多数的跨国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并把非核心环节外包转移,将分布于各地的价值链环节与增值活动进行连接,构成了全球价值链以及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作为一种组织创新模式,通过网络关系将分散于各个价值链活动环节的不同国家企业联合起来,促进了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 2014年我国GDP首次突破60万亿,达到636 463亿元,同比增长7.4%,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全国对外贸易总体趋势发展良好,旅游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其产品在进出口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上升。一方面,中国由于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而进入到了由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正逐渐成长且极具潜力,跨国公司纷纷以FDI方式进入中国,使得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进一步在中国延伸。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各个企业积极吸引国际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施生产外包和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让旅游装备制造业得到逐步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
三、全球价值链模式对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低端锁定
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要素投入不同,导致其进入壁垒和价值增值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技术环节和营销环节需要更多的资金、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员等,而生产环节需要更多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等,与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相比,资金、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更加稀缺,企业可替代性低。因此,技术环节和营销环节的进入壁垒要远远高于制造环节,市场竞争较小,其价值链的价值增值也远远高于制造环节,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升级能力也更强。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同时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却在大幅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纷纷采取降低员工工资和价格竞争的方式来获得优势,因此会出现出口增加而企业收入却下降的低端路径发展现象。在装备制造业国际转移过程中,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程度不断提升,逐步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但是从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实际来看,中国的贸易结构不太合理,主要以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为主,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等资源,以代工方式从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中。
Peter(2008)指出,在各个价值链环节,生产者主要与高层次供应商直接联系,它们之间的价值链治理模式表现为关系型;低层次供应商即二、三级以及更低的供应商,它们与一级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市场形式的外包-接包关系,或其他更紧密形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价值链治理模式表现为俘获型[2]。发达国家的领导型企业与我国相关企业的价值链治理模式主要为俘获型,这是由于在我国,外资代工企业大部分属于高层级供应商,本土代工企业除了极少数通过合资方式进入高层级供应商层面外,一部分进入了低层级供应商层面,而还有一部分则是通过承接外资低层级供应商再发包的方式进入全球价值链的边缘,两者与高层级供应商均没有直接接触。在这种俘获型的价值链治理模式中,高层级供应商为了满足设备差异化要求,控制设备、零部件的质量和成本,会通过生产工艺指导、人员培训等方式监督和扶持中国本土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同时又会凭借其市场地位来避免与我国企业共享核心技术,从而妨碍或阻止我国企业获得功能升级或价值链升级的机会。
中国游艇制造业的历史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发轫最早是为国外市场或知名品牌代工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大多处于品牌的底层,国内90%以上的游艇发动机依赖于进口,快艇的挂机也被美国和日本等国的企业所垄断;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运营的远洋豪华邮轮几乎为零;国内房车生产技术较差,部件对外依赖度过高,产业链建设不完善;中国飞行器市场驾驶员缺乏,研发力量薄弱,尚未形成足够规模;在公园游乐设施、观光电梯与生态型索道等产业方面也出现很多代工情况,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企业中,而本土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较低,产品缺乏创新,竞争力弱。因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处于竞争关系,他们不可能把在中国当地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以及战略性技术转让给竞争对手,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方式所获得的往往只是高价专利。
从上述各个方面来看,在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过程中,许多跨国公司开始进驻中国市场,中国本土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代工机会增多,但是由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价值环节的分工利益存在着巨大差异,巨额利润被发达国家的研发设计制造商、渠道商以及专利持有人所占有,而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被挤压在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只能获得有限的升级机会以及极其微薄的报酬。
四、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制约因素分析
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下,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从事的是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的生产阶段,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进行价值链升级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1.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迂回生产方式明显,适宜以产业集群的方式组织方式生产,通过分工的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有效结合。而与国际同类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相关产业集群度不高,产业网络不成熟,企业规模过小,中小企业发展又缓慢,缺乏规范,造成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在规模经济、有效竞争及分工协作等方面的多重损失。
如目前美国的房车保有量超过900万辆,露营地数量约1.9万个,欧洲的房车保有量有600多万辆,露营地约有2.5万个,而中国房车的发展与其相差甚远,房车保有量仅有15 000多辆、露营地约200家,与中国的市场需求也相差很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房车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和部件对外依赖度过高,总体设施服务条件差以及相关标准法规严重滞后;我国游轮游艇制造业虽然在迅速发展中,但是相应的服务却没有跟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处于孤岛状态,产业分工协作效率低,制约着产业价值链升级。
2.未实现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以企业文化、习惯、风俗等形式出现的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绩效有重要影响,尽管它的变迁是缓慢的、渐进的”[3]。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面临着非正式制度不协调的问题,制约了其价值链升级。
在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构成中,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国企领导任命制的机制使得企业负责人在企业非正式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直接影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当前产业政策制度设计中,很少有涉及企业领导产生和培养的相关制度,非正式制度的建设更是严重缺失[4]。旅游装备制造业的进入门槛较高,中国的多数企业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着类似的非正式制度不协调的问题,并且由于其发展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文化建设还与国外差距很大。如国外邮轮经过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固定的邮轮文化。但中国本土邮轮目前还处于初期的模仿和尝试阶级,而模仿的国外传统邮轮文化又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游客,使得其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3.缺乏核心技术
首先,价值链升级的驱动力是核心技术。企业的“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竞争战略的实施,都是基于产品而存在的,因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科技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上。通过不断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新产品,才能使企业实现生存得了、生存得久、进而生存得好的发展目标。而在我国的旅游装备制造业中,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些新的、重要的制造手段和制造工艺主要是通过进口,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较差,往往只能通过与国外的公司合作才能研发出新产品。
其次,跨国公司通常会垄断先进技术,即把需要转移的技术尽可能物化在设备中,表现出隐性技术的输出,增加技术共享的成本,提高掌握新技术的壁垒,迫使中国企业很难对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从而只强调技术的引进和使用,缺乏技术创新环节。而国际分工体系造成利益分配机制极不均衡,不仅限制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开发新技术的资金流,而且将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约束在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的增长环节中,一旦需求变少或原材料、运输等中间投入品的价格上升,有限的利润空间就会受到严重的挤压,企业很难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4.缺乏世界一流企业且品牌知名度低
价值链升级的驱动者是品牌企业,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大集团是企业群体的“火车头”,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然而,在旅游装备制造业方面,我国几乎没有能与跨国集团相抗衡的企业,也就是没有能够主导价值链的本土领导企业。我国的很多旅游装备制造业企业都被跨国公司垄断,抑或是依赖于他们的核心科学技术,缺乏属于自己的品牌。如我国的低空旅游飞行器,主要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及塞斯纳飞机公司等企业生产,本土企业很少[5]。并且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企业不但合作少,反而互相恶性竞争,争夺各种资源,更是制约了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升级。
5.缺乏科学技术型人才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科研院所和高校配合研发及技术攻关,或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导进行研究产业部分为辅,协作参与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很好地把科技创新和市场相联系,大量的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校园内,而企业的研发人才却极其稀缺;科研机构、院校的科技活动与企业结合渠道并不顺畅,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低下,使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进口,科技创新能力弱。同时,在旅游装备制造业方面,国内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滞后,科学技术性人才稀缺。遇到问题,往往要从美国、新加坡等地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而提升科学技术,进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缺失必然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薄弱,对产业价值链升级形成制约。
五、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施途径
国办函 [2014]121号中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任务分解表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旅游局、民航局等部门要继续支持邮轮游艇、游乐设施、索道缆车等旅游装备制造国产化、积极发展邮轮游艇、低空飞行旅游”。通过对文件的解读,足见旅游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全球价值链模式对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低端锁定使得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弱,利润微薄。因此,进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和推进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为推进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价值链升级。
1.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价值链上下游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的产业集群,可以使得集群内的企业更容易开展协作并取得相互信任,通过节约交易费用来奠定公司持久的竞争优势[6]。因此,产业集群能够使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增强本地生产内力,充分利用多方优势资源,形成规模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价值链升级。
为推动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式发展,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首先要作好基础建设和制度环境建设,如加强对包括交通、网络、通讯、水电设施等在内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投资,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商标、专利的保护,维护技术市场的正常秩序;然后,政府要有效利用各地的地理、经济优势,合理规划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最后,政府要重点推动区域知名品牌建设,鼓励核心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同一产业进行持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形成以品牌企业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为配套外包的产业集群。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间可以建立知识交流共享平台,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同时由于当今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研发复杂,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较大,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组建技术研发联盟,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
2.重视非正式制度的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民营、国外等多种资本进入旅游装备制造业,从而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优化产业资本结构,提升产业内部竞争力,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发展。其次,非正式制度是一种软性约束,难以迅速被人们所接受,应该用正式制度来促进非正式制度的发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对企业非正式制度的投资,引导企业形成与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变迁方向相一致的契约观念、守信观念、法律观念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7]最后,旅游装备制造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也十分重要。因此,企业自身要注重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产品品牌文化等的培养。
3.促进“引进—消化—再创新”发展模式的实现
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知识和技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只要掌握其核心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就能使国内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提升。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靠引进资金、技术的方式发展,却忽略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创新,造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并陷入了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因此,我们要实现从进口设备为主向购买设计制造技术为主的转变,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科技创新的关系,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模式,建立合理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减少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调整外资引进方式,对新引进的外资进行筛选,不再片面地用市场来换取资金和技术,而是引进那些能够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资本;通过利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机会,改变核心技术被外资垄断的被动局面,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创新,促成我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4.建立产学研相联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要不断深化推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8]。在最核心的科学技术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的背景下,充分利用产学研联合所具有的资源互补、价值整合、规模经济、开放创新等优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旅游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两翼,产学研相联合旅游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更能让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实现自主创新和价值链升级。
为推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成,政府要着力于完善金融体系和知识产权等制度和政策环境,通过引进第三方模式、成立中间组织等来形成外部激励机制,改善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条件,同时加大对增强其直接创新源来促进与产学研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要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彼此长期联合;对于有实力的大型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要鼓励其多渠道提高科研吸收及创新能力;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通过价值链环节来加强其与大型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同时,通过中小企业群体之间的集群模式,抱团取暖,增强与各高校、科研机构研发合作的整体基础和综合实力,进而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
5.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也逐渐被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渗透。信息化代表着未来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这既是国内制造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实现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国家信息基础性设施建设和国家公共信息资源开发,为实现旅游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条件。企业要充分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智能化、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与绿色化等特征的新产品,从而满足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企业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一套覆盖企业内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并积极开展网络销售,降低销售费用,从而为企业开源节流,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1]Gereffi G, Humphrey J, 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78-104.
[2]Peter WA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Parts Suppliers in Korea and Malaysia: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J].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008,(14):47-64.
[3][南斯拉夫]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
[4]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2):48-52.
[5]贾云峰.中国低空旅游装备制造业观察[EB/OL].中国航空新闻网,2014-11-28.
[6]耿松涛,彭健.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44-49.
[7]辛杰.基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协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型构[J].山东大学学报,2014,(2):45-52.
[8]石培华,冯凌.新时期中国旅游研究十大创新方向展望[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1-7.
〔责任编辑:冯胜利〕
2015-06-01
2014年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融合背景下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714274);2014年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机制与产业效率提升路径研究”(qnjj1417)
耿松涛(1978-),男,河北承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从事旅游产业经济研究。
F426.4
A
1000-8284(2015)09-0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