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虎一席谈》传播者心理与受众心理分析研究

2015-02-26曹梦媛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

曹梦媛(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一虎一席谈》传播者心理与受众心理分析研究

曹梦媛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摘 要: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往往源于多方面因素,其中不仅包括节目定位的精准、组织成员的专业以及运营方式的得当,同时还包括对传播者与受众心理的精确分析与把握。本文以《一虎一席谈》这档节目为例,结合传播者心理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探讨该节目的得与失,并对节目可提升完善之处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一虎一席谈;传播者心理;受众心理

1 从传播者心理与受众心理看《一虎一席谈》之得

1.1传播者印象整饰得当,节目风格整齐划一

印象整饰,是指“有意地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亦或是为求得某种利益)而进行印象整饰,其途径包括穿着、言辞、表情及动作等。

如在《一虎一席谈》这档节目中,主持人一直以一个理性、冷静、专注的姿态进行主持。节目伊始,主持人胡一虎先是做了90度深鞠躬,表达出一种近乎一丝不苟的处事态度和真诚的为人态度。随后,主持人除了欢迎大家的收看之外没有做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干净利索。在主持过程中,胡一虎始终保持较快的语速,且吐字清晰,内容始终围绕主题。这样一来,主持人便极易给人留下思路清晰、冷静专业、专注认真的形象,加强了整个节目的严肃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1.2传播者观察判断力强,保证节目流畅性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传播者观察判断力的强弱,往往会影响到整个传播过程的顺利与否。

一方面,在节目争论过程中,发言者常会在驳斥前一观点的过程中引出新的概念或问题,而主持人则会在第一时间抓取和概括出这些新话题,并根据话题所涉及的领域指定嘉宾进行回答。这一过程的流畅自然都要归功于主持人对交流内容和嘉宾们精准的观察判断。另一方面,主持人对于整个争论过程和发言者的情绪状态也有比较敏锐的观察。在节目中,主持人多次通过总结发言者的观点以求尽快结束发言者的陈述,转而带领所有人进入下一话题,保证节目节奏之均匀。

2 从传播者心理与受众心理看《一虎一席谈》之失

2.1 受节目定位影响 传播者缺乏情感上的移情

移情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又称感情移入”。一般来说,移情包括情感的移情、认知的移情和预期的移情,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情感的移情。

在其他的谈话类节目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主持人或记者通过言语、表情、肢体动作表现出对被采访者的理解、亲近、同情等等。这都是源于传者采取了情感上的移情,从而使得节目更易被受众所接纳。但是由于《一虎一席谈》的节目定位,似乎从根本上舍弃了这一点。

2.2节目流程形式单一 受众注意力难免下滑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来说,不仅要在节目伊始抓住受众注意力,还要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维持受众的注意力。

在“张艺谋超生被罚”的探讨中,除了节目一开始就出场的四位嘉宾之外,还有另外三名嘉宾是在节目进行中依次请出的,后两位专家的出现时间分别是节目进行的三分之一处和三分之二处。很明显,节目组如此安排是为了让新嘉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受众可能早已下滑的注意力。但是,由于节目本身定位的局限性,决定了节目只能以言论、谈话的形式贯穿,因此即便有新嘉宾出场,受众的注意力在节目后半段也难免再次下滑。

2.3节目形式及内容所限 单期观点不利于受众记忆

就《一虎一席谈》这个品牌本身来说,的确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但是,就单期所探讨的内容来说,则存在难以突出亮点、难以为受众所明晰的困境。

在对张艺谋超生该不该被罚的探讨中,嘉宾、观众各抒己见,仅是不同观点的阐发就有数十次之多。但是,也正因如此,观点阐发贯穿始终,总体感觉无停顿、无亮点,以多媒体资料(如视频、数据、调查等)所实行的节目结构性分割也不够明显。且整个节目节奏较快,缺少供受众回味、琢磨、理解的时间。整体下来,除了对某几位发言者或发言内容有深刻印象之外,其余均极易被淡忘,关于到底“是否该罚”仍旧莫衷一是,有观点、无结论。

3 思考与建议

《一虎一席谈》在移情方面、受众注意力维持方面、受众记忆方面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首先,本身的节目定位不代表移情对于《一虎一席谈》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其次,在维持受众注意力方面,《一虎一席谈》可以通过增加差异性环节来重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最后,就提升观众对节目的内容记忆来说,则需要在节目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关键词总结,并在节目结尾处进行观点的总结。

参考文献:

[1]陈虹.解析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移情功能及培养路径[J].新闻界,2006(1):69.

作者简介:曹梦媛,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研究方向:网络新闻与新媒体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关于影视“翻拍热”的受众心理分析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电视交友真人秀节目导向与受众心理探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基于观众心理的环保记录片的高潮点设置
韩剧《太阳的后裔》“典型”理论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