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孙子兵法》与新闻实践的关系

2015-02-26申亚美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关系

申亚美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论《孙子兵法》与新闻实践的关系

申亚美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 要:《孙子兵法》是一部优秀的军事著作,在国内外都拥有很高的声誉。它的影响不局限于军事方面,后世将其智慧运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在新闻实践方面亦有重要的影响,新闻从业者可从这部经典的军事著作中汲取精华,使其为我所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新闻实践;关系

《孙子兵法》对新闻实践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从新闻敏感性、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宣传、新闻客观真实性及媒介运营等方面作简要论述。

1 “势”之于新闻敏感

孙子《势篇》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之人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在他的《势篇》里主要对在已有的军事实力基础上,如何在战术变换和兵力使用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正确进行作战指挥。而如何真正做到因势成事,也是新闻记者在培养自己新闻敏感方面所需要的特质。

善于因势成事,也应当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所必备的新闻素养。因势成事能使记者善于注意利用有利于己的必然态势,敏锐地捕捉到有利时机,对新闻线索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新闻。

2 “军争”之于新闻采访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孙子在“军争篇”中主要论述了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性”“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逸待劳”等用兵之法。同样,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也需要“采访之法”。

所谓“采访之法”,就是说记者应该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从被采访对象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主动掌握采访过程中的节奏,即争取采访过程中的主动权。如果颠倒过来,在采访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被受访者牵着鼻子走,这就使记者丧失采访的主动权而陷入被动地位,从而造成无效采访。

3 “拙速”之于新闻写作

孙子曰:“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在《作战篇》中说用兵作战只听说过宁可指挥笨拙而但求速战速决的事,还没有见过为讲究指挥精巧而使战争旷日持久的现象。

但在新闻写作方面,孙子的这种说法是不能完全套用的。正如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打持久战的判断一样,新闻写作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该速战速决的时候就要动作利索,该打持久战的时候就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比如说,一个新闻发生了,记者在做出判定之后,觉得应该立刻写成一则消息第一时间昭告天下,这时,就应该发挥“拙速”的本事,无论客观条件多么恶劣,都应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少的失误成稿和发稿。如果该事件有进行后续报道或深度挖掘的必要,则可以采取“打持久战”的方法,搜罗各方信息,做好一切准备,打好这场仗,打赢这场仗。

4 “必取于人”之于新闻客观真实性

“必取于人”出自《孙子兵法·用间篇》,这一章节中,孙子主要从战略的高度对间谍适用的重要性以及对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论述。在整个论述的过程中,无不流露出孙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如“必取其人”“不可取于鬼神”等。记者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然而,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要想真正做到新闻的客观真实确非易事。纯粹的客观真实在新闻中很难实现,因为新闻的产生是在人类意识的参与之下,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地夹杂着记者或编辑的主管思考,但是,对新闻客观真实性的追求却不能停止,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应无限趋近于新闻的客观真实。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于媒介运营

孙子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通过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此规律运用于新闻媒介的运行和发展也未尝不可。

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新闻媒介在传播信息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功能定位,甚至可能产生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新闻媒介还需要了解国家对媒介的管理原则、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新闻法规,从而使自己所传播的信息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内。再者,就是要给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受众定位,这样,就需要明确受众是谁,受众的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受众范围。

新闻媒介的运行和发展虽不能用行军打仗来形容,但道理是一样的,只有做到了上述的几点,也就是“知己知彼”,才能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拥有立足之地,做到“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M].曹操,注.郭化若,译.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张庆胜.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创新思维[J].新闻记者,2007(11).

[3]陈力丹.假新闻成因之一:主观统领客观[J].新闻界,2013(18).

[4]李希光.记者的新闻敏感从何而来[J].新闻与写作,2012(10).

[5]管斌.《孙子兵法》与新闻采写[J].青年记者,1995(2).

作者简介 :申亚美,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关系
《孙子兵法》组歌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格里菲思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大全》开始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