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2015-02-26马红瑞蒲从义闫军锋安志强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0507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硬膜外

马红瑞 蒲从义 李 朋 闫军锋 安志强 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 050700

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的影响

马红瑞蒲从义李朋闫军锋安志强河北省新乐市医院麻醉科0507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影响,积累有效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阻滞组(50例)和静吸组(50例);阻滞组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静吸组进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麻醉。结果:麻醉后,(1)阻滞组与静吸组的MAP和HR存在明显差异,且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上看,阻滞组明显优于静吸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从不良反应看,阻滞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结论: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硬膜外阻滞麻醉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麻醉清醒快、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好。

关键词急腹症感染性休克麻醉方式

急性腹膜炎是常见外科疾病,该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患者腹部突发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染性休克情况[1]。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发病时,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及时进行临床急诊手术,而术前麻醉方式的选用对手术效果及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是挽救该症患者的重要环节。本文选取该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麻醉效果及预后。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2.5±3.5)岁。将其随机分为阻滞组和静吸组,各50例。阻滞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1.5±4.5)岁;轻度、中度、重度休克患者人数分别为32例、12例、6例。静吸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43.5±2.5)岁;轻度、中度、重度休克患者人数分别为30例、14例、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分析比对价值。

1.2麻醉方法麻醉前准备工作:两组观察对象送往手术室前6h开始禁食;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送往手术室之后医护给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建立2个以上的静脉通路;给予长托宁1g肌肉注射;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压、血氧监测。

1.2.1阻滞组麻醉。在本文中,我院对阻滞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1)静脉诱导:静脉诱导药物使用顺序及用量为0.1~0.15mg/kg咪达唑仑,0.002~0.004m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1~1.5mg/kg丙泊酚。(2)选取患者T8~10行水平硬膜外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进行置管操作,置管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以此为标准来确定阻滞平面。

1.2.2静吸组麻醉。在本文中,我院对静吸组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1)静脉诱导:同阻滞组。(2)患者的静脉诱导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对呼吸进行控制,具体参数为:呼吸潮气量设定为8~12ml/kg,患者呼吸频率设定在12~14次/min,至手术结束。(3)术中全麻维持用异丙酚4~6mg/(kg·h),同时吸入1%~2%浓度的异氟烷[2]。

1.3效果评价本文中,我院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分4个等级:优:无痛感。良:明显缓解。差:有疼痛表情。无效:疼痛明显,需重新麻醉镇痛。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期HR、MAP、SpO2变化比较在进入麻醉室后,诱导开始前两组在HR、MAP、SpO2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期两组HR皆显著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拔管时阻滞组HR明显优于静吸组,且组间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插管、拔管阶段,阻滞组MAP均明显优于静吸组,且组间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不同麻醉时期的HR、MAP、

组别时间HR(次/min)MAP(kPa)SpO2(%)静吸组入室时129.6±15.411.5±1.597±2.5诱导期88.5±13.513.5±1.599±1.0插管时85.4±12.616.5±1.5100±0.0拔管时90.5±15.518.5±1.598±1.5拔管后85.8±13.218.5±1.598±1.5阻滞组入室时131.5±16.511.2±1.398±1.5诱导期83.5±12.511.3±1.299±1.0插管时84.5±13.510.5±1.0100±0.0拔管时85.5±14.510.5±1.598±1.8拔管后83.5±11.511.5±1.598±1.5

2.2麻醉效果及苏醒时间比较在本文中,阻滞组50例患者麻醉效果全部达到优,有效率100%;静吸组50例患者中,麻醉效果达到优、良的分别为28、12例,有效率80%。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为(4.0±1.0)min,静吸组为(15.0±3.0)min,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

2.3两组患者麻醉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烦躁、疼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其中,两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是常见外科疾病,该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病因复杂,患者腹部突发性剧烈疼痛,常伴有感染性休克情况。及时准确的诊断、选用合理麻醉方式、进行有效手术,是挽救急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三大必要条件[3]。其中麻醉环节尤为关键,不同的麻醉方式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临床影响,本文选取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静吸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麻醉,阻滞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表明:阻滞组各指标明显优于静吸组,硬膜外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循环系数、不良反应等方面皆优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麻醉,在该病的治疗中更具临床实践价值。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参考文献

[1]张艳丽.浅谈护患沟通在糖尿病护理过程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1,22(3):647.

[2]尹丽华.护患沟通在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12,4(9):99.

[3]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8-13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5-0636-02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硬膜外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7》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