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现代学生终身运动观念的研究

2015-02-26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学生

季 晨(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00)

培养现代学生终身运动观念的研究

季晨(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以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运动兴趣两个重要的指标作为中小学生终身运动观念的参考指标,对马鞍山市15所中小学生分别就家庭环境、学校体育课项目设置、学校体育运动客观条件、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体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家庭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观念。

关键词:学生;终身体育;运动观念

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中小学正值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生长中的青少年若能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不仅具有近期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的影响。且此时期的青少年若能培养运动兴趣,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建立终身喜好的运动习惯,将对青少年的健康与发育有相当大的帮助。本文拟把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运动兴趣两个重要的指标作为中小学生终身运动观念的参考指标,对马鞍山市15所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就家庭环境、学校体育课项目设置、学校体育运动客观条件、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兴趣受家庭环境、学校体育课项目设置、学校体育运动客观条件、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并且中学生和小学生受其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在培养中小学生终身运动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家庭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终身运动观念。

1问题的提出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有20.9%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66%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小时。调查显示,有34%的小学生和19.64%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在睡眠调查样本中,有41.78%的小学生和43%的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不到相应标准值。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而据另一份调查显示,我国59.2%的人出了学校就不再锻炼了,目前全国二亿多职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仅有10.4%,偶尔锻炼的25.6%,64%的人基本不锻炼:对全国九大省市67所高校1216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的仅为7%,除体育课以外每周能、坚持一次锻炼的(不含早操和课间操)仅占8.6%。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从小学、初中到大学不断增长,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降低。中小学生的体质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是普遍存在。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积极从事体育活动,使学生及早养成规律运动习惯,提升健康体适能,加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马鞍山市15所中小学学生发放问卷998份,实际回收问卷926份,剔除不规范答题问卷21份,有效回收问卷905份,有效回收率为90.68%。其中中学问卷为454份,小学问卷为451份。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1998-2010年期间有关中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情况、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等30余篇文章,收集并参考了部分文章。

2.2.2专家访谈法 分别走访了从事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计量学等专家共11位,就本问题研究思路、问卷调查指标的选择以及综合主要影响因素及主要影响因素与学生锻炼的兴趣和习惯进行了探讨,并汲取了他们宝贵的建议。

2.2.3问卷调查法 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及各专家的宝贵建议,根据本问题的研究目的,最终确立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调查表》,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调查,就问卷的表面校度,向11位专家发放问卷进行校度检验,结果显示:7位专家表示满意,4位专家表示基本满意。通过重测法对问卷调查的信度进行检验,两次测量的相关性系数r=0.84。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在对中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中,结果发现(见表1),父母的锻炼习惯和兴趣与孩子的锻炼习惯和兴趣高度相关,说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受父母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影响较大;而家庭经济条件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尽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明显减弱,同时表现出中学生和小学生在运动观念上受经济条件影响存在差异,小学生在锻炼习惯和兴趣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比中学生的影响小,可能是在运动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体育运动装备意识增强,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3.2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特征研究

在对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调查研究中发现(见表2),小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娱乐游戏,在451人中有432人选择该项体育运动,其次是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等项目;而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包括娱乐游戏、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多个项目。对中小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比较发现,小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较单一化,而且其项目特点是娱乐性强,对抗性较弱,而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向多元化发展,同时由娱乐性向娱乐和对抗性混合发展。上述特征体现了体育运动与生理特征的适应性特点。小学生身体单薄,力量和体质比较弱并且对体育项目的理解不够深入;而中学生身体发育较快,力量和体质明显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入,学生的兴趣呈多元化发展。这一显著的特征要求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运动观念和兴趣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给予选择项目。

表2 中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调查研究一览表

3.3学校体育运动客观条件和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的研究

在提取体育设施最好的3所中学168人和3所小学143人与体育设施最差的3所中学154人和3 所小学148人就学生的体育习惯和运动兴趣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3)。体育设施好的学校学生的平均锻炼次数和运动兴趣平均等级分值明显高于体育设施差的学校学生,并且在小学向中学过渡中,这种体育设施对体育习惯和运动兴趣的影响程度呈扩大趋势。

表3 学校体育运动客观条件和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关系一览表

注:运动兴趣平均等级分值是根据5级量表很感兴趣、感兴趣、一般、有点兴趣,没兴趣给予5分、4分、3分、2分和1分。

3.4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之间的关系

首先把教师的综合素质分成教师的专项素质、教师课堂教学的认真态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和蔼可亲力及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四项主要素质。就这四项主要素质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产生的影响通过学生进行5级量表式(很影响5分、影响4分、一般3分、有点影响2分和不影响1)主观评价的平均分值,结果如下(见表4),总体而言,教师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对体育兴趣的影响更大;在这四项素质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和蔼可亲力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影响最大,体现学生渴望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其次是教师的专项素质的影响力,体现学生对体育项目优美姿势欣赏需求和对正确概念的追求。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表4 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关系一览表

4结论

在培养中小学终身体育意识时,家庭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中小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小学生的体育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向学生家长宣传运动的意义和对孩子终身体育的作用,使家长能参与体育运动是培养中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一个重要的途径。

另外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由于年龄的差异性,表现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显著不同,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和对体育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在培养中学生和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时,要根据其年龄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选择体育运动项目。 小学生选择娱乐性强,对抗性弱的体育项目;中学生选择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有娱乐性的项目,并且中学要扩大项目选择的范围,满足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5建议

5.1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

政府应大力倡导运动健身的全民化、小区化、多元化及终身化。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加强工作督导,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定期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一步督促所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会开放。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中央和省的文件要求,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方案,并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5.2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健全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健全学生体质状况定期公布制度、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机制、健全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机制、健全教体结合工作机制、健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5.3加大投入

领导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建设,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5.4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提升,在专业上要做到动作优美,赏心悦目;在语言上要做到和蔼可亲,让学生容易接近;在课堂上要做到认真负责,教好学生的动作技术,并且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总之终生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要做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把学生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者。

参 考 文 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华文,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5,4

[3]柳菊兴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周绍忠,岑汉康.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李涤非. 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育素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3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Lifelong Sports Concept of Modern Students

JI Chen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 two important indexe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ports habits and sports interests, then list the two indexes as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concept reference indexes, mak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ift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Maanshan City, I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item setting of Sports classroom in school、objective conditions of physical exercises in school、Sports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ve an effect on students' sports habits and sports interests, it is required that most of teacher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ifelong sports concept,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age characteristics、family environment and so on.

Key words:students;lifelong sports;campaign concept

作者简介:季晨(1984-),男,皖江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

收稿日期:2015-04-02;改回日期:2015-04-10

中图分类号:G811.5: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94(2015)02-0063-04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