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015-02-26唐炜娟南阳市体育中心河南南阳471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学生体育运动

唐炜娟(南阳市体育中心 河南南阳 471000)

“阳光体育”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唐炜娟
(南阳市体育中心河南南阳471000)

摘 要: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到“阳光体育运动”,旨在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加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在当前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时间难以保证、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体育运动科学知识缺乏、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导致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河南省高校应通过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等途径入手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河南省高校大学生 身体素质

现今的在校学生是从最严厉的考试,推优选拔出来的。在他们没有进入高校前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传统学习理念,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中,体育健身的观念没有重视起来,在养成这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进入高校,更是轻视了体育这项健身娱乐的项目的重要性,让体育课变成了一种形式,让体育老师变成一个保姆,学生的身体机制在下滑,各种亚健康疾病在困扰学生。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1],把学生的健康体魄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每天的运动量一定要超过1小时。让学生养成每天都要参加锻炼、重视体育、重视自己的健康,要把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刻入脑海,现在的体育课要从学生的关注度、名人效应、热点体育来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锻炼,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阳光体育运动”内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所以提高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要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锻炼,高校体育综合教育,不断提高河南省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

1 结果与分析

1.1导致河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高校学生体格强健、心理健康、思想坚定、朝气蓬勃,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国家整体进步的重要标志。根据对河南省高校学生发放的问卷调查,得知河南省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也有问题,特别是河南省大学生灵敏、爆发力、平衡力等有所下滑,导致身体基本素质降低使运动时间得不到保障、运动项目发展畸形、运动设施和场地不足。

1.1.1体育运动时间难以保证

在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表1),运动时间在超过2小时的比例不是很多,只占到42.9%说明运动不受重视,活动量在两个小时以内的占比例在54.9%超过一半了,这是有部分人学生对运动时有目的性的,并非终身的意愿,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67%,这个可以看出所谓的运动时满足生活的需求,并不是自己的主观能动,活动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占比例在84.9%这些人就是肥胖者、亚健康。他们的运动时间都用在学习或者睡觉。

1.1.2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

统计表明(表2),现今的大学生对一些隔网运动、塑身运动、球类运动,以及体能运动比较受欢迎,田径中的项目不被重视,这表明大学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喜爱,没有关注到运动的最终目的,有点盲目的选择或者拥护,大学生跟着时代的潮流发展是正确的,但必须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

1.1.3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受限

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时间不足、人数多于锻炼器材、运动意识不足,锻炼器材不够是束缚高校学生参与课外运动的关键,课外运动设施决定高校学生课外运动的质量。虽然现在河南省高校增加了体育活动设施与场地、器材的建设,随着河南高校的发展壮大,体育器材的增加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加,因此有些学生不能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所以有些学生失去了课外锻炼的机会,这些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外运动的兴趣。根据调查显示(表3):在下雪、下雨天气下有1.9℅的男生还会在室外活动,77.4℅的男生会在馆内活动;0.7℅的女生会在室外活动,72.3℅的女生会在馆内活动。还有,在大风和炎热天气下很多学生会在馆里活动。因此,河南省高校学生的体育运动受到天气的影响也很大,都想在特殊天气时到馆里去活动,然而高校的体育场馆不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常常有很多学生堆在一起活动,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参与运动,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开展。

1.1.4体育运动科学知识缺乏

统计表明(表4),河南省高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时,因为非专业学生没有接触到科学的锻炼知识,仅有24.6℅的男生和19.4℅的女生在运动前只要应该热身;41.2℅的男生和37.6℅的女生能够在运动中进行及时的补水;52.7℅的男生和34.8℅的女生在运动过程中有意避免运动受伤;29.4℅的男生和30.2℅的女生知道运动过后恢复体能;23.4℅的男生和18.7℅的女生运动后进行调整。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不科学的运动,极易导致运动损伤和肌肉疲劳,从而使同学降低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少参与很多体育活动。

1.2“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河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措施

1.2.1河南省高校应大力宣传阳光体育,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表1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运动时间情况(n=1158人)

表2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运动项目选择情况(n=1158人)

表3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特殊天气条件下运动情况(n=1158人)

表4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了解运动科学知识情况(n=1158人)

终身体育运动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让河南省高校学生有经常体育运动的习惯,可以自发的、积极踊跃的参与体育运动,通过平时上课和开展讲座,以及网络学习、海报宣传、知识有奖竞赛等方式大力宣扬“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传播科学体育理念,牢记“健康第一”,让每个人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让河南省高校学生深入了解体育与健康并正确认识,能够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技术,能够选择锻炼内容、医务监督与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参与到现在主动参与的改变,从而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增强。

1.2.2河南省高校应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科学性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体育理论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按照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展按照要求的课时和高质量的课堂。经过体育课,促进高校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所以,现在上好体育课既要考虑短期的提高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还要考虑到长远的让高校学生有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河南省高校教师在上课时,要使用科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媒介,把所教的内容作为一种载体,增强高校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活动意识,促进高校学生拥有科学运动的技术和能了,拥有健康的体魄、活跃积极的人生。根据河南省高校学生科学锻炼知识的缺乏,各个高校要重视对高校学生正确运动的指导,参加体育活动时要有计划的运动,增强运动的合理性。注重体育课程的开展,重视课外运动时候的帮助、指导、训练,做到体育理论和教育相结合、上课和下课相结合,让高校学生能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1.2.3河南省高校应因地制宜用体育竞赛,培养学生课外体育兴趣

河南省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握自身特点,结合高校各自的学校条件,利用自身学校的长处,通过更加完美的设计和构造,把有限的器材设施发挥到更大的作用。高校应该把握机会,通过举办和参加比赛,运动会等,创造浓厚的体育气氛,号召、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去,让体育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河南省高校体育相关部门或校学生会及其各个专业、院系,充分了利用课余时间举行一些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校园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同学之间友情,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还应该多开设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还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项目。如球类、健美操、舞蹈,瑜伽等,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掌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培养河南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

1.2.4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和器材

让河南省高校学生依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更加全面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满足他们“放松娱乐、愉悦身心”的要求,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在自己喜欢的体育中去。河南省各高校体育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修改和完善体育器材,建设更好的运动环境还应该增加场馆的开放时间,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真正做到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高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同时培养大批终身体育运动者。

2 结语

增强和提升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河南省高校应该把握好阳光体育运动这个机会,及时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把阳光体育运动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学和竞技赛事相结合,把河南省高校学生引领到课外活动场所,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享受带来的感觉,促进河南省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增加,让高校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讲话[R].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6.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3]李红.完善保障监督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健康发展[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6.

[4]楼兰萍,虞力宏.浙江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04(6):78-80.

[5]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6]石作砺.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赵山明.公民健康素质研究丛书[M].郑州:郑州出版社,2005.

[8]郑震岳,陈道裕.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技导刊,2002.

[9]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

[10]司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J].体育课学,2005(12):76-83.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064-02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高校学生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