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理论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5-02-26刘晓鹏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7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理论目标过程

刘晓鹏(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074)

激励理论及其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刘晓鹏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74)

摘 要:激励理论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激励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觉他们正在做自己乐意并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事。学生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作为教师要明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强大的内部动机是对其进行激励的核心要素。在外部诱因的作用下最终达到学生自我设置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的达成反过来又能极大的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以应对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激励理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

1 激励理论主要内容

20世纪以来,西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主要的内容划分可将这些这些理论分为为:内容型激励,行为型激励与过程类型的激励。

1.1内容型激励

(1)内容类型激励。

该类研究是激励理论研究的基础,注重对激励过程的研究。“需要”理论的具体内容因素激励和奖励的原因。其中包括:马斯洛的需求,他研究了人的需求,该理论认为可将人需要分为七个等级,分别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知识,尊重的,和自我实现这七个方面的需求。马斯洛认为激励人的原因和动机是其个体最迫切的需求,并且需要按照以上排序是从低到高的发展。当低一等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等级的需求才会出现。

(2)ERG理论。

ERG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种类型:生存需要(持续生存),关系需要(灰色关联),生长发育的需要(增长)。他认为,需要缺少什么样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更加强烈。

(3)成就动机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eclelland)成就需要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

1.2行为型激励

行为型激励的主要目的是要干预和纠正人们的行为,行为性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该理论是行为主义斯金纳哈佛大学教授(BfSkin-NER)提出的新理论。它特别重视对环境行为的影响,即人类行为的反应只是提出,只要创造和改变外部运行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将改变外界环境的刺激。

(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海德)提出,它是因果解释和推理人类活动的理论。人们用这个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并与行为的出现这个环境。

1.3过程类型的激励

过程激励理论侧重于行动的人选择,包括程序过程:

(1)预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提出了该理论并认为,当人们预期通过努力预期可以达到其目标的激励,当适应这种情况的需求出现时。其积极性将得到提高。其激励的水平取决于预期值和效力,即:F=E×V。

(2)激励过程模式。

动力保尔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er)所需的理论提出了基于激励的模式,包括工作,性能,容量,环境在这种模式下,宣传,奖励和满意度等变量,激励机制如何得到满足。

表1 学生体测成绩均数方差正太分布表

2 激励理论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目标激励

过程型激励理论(Process Theory)期望理论(ExpectancyTheory)的作用。

结合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对他提出适度的期望要求。这种期望的提出要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并通过学习方式方法的调整使得学生觉得这种期望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达成该种期望的积极性。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期望要求所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能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与提高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对自身期望水平的预期。

目前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考核教学改革已将考核目标多元化。多从单一的运动技能考核改革为运动技能、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平时学习态度等多纬度考察并予以评价。但从目标激励的角度来看:单一水平的评价体系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目标激励需求。以运动技能为例原有运动技能较好的学生不需要认真的上课期末也能得到较高的运动技能分数。反之无运动技能或先天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非常努力的练习学也难以达到较好的运动技能水平。从而不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所以发展性的考核内容比如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应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适度提高期望要求并在学期考核中予以体现。可在学期开始时让学生在结合自身条件自我评估并提出本学期相关期望目标,期望的目标应适度略高于现有水平。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若在学期末达成了期望目标,哪怕只是取得了小小的进步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并认识到通过自身坚持不解的努力身体的发展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目前体质测试中一部分体质不佳的学生来说通过短期努力难以达到体测合格的目标。故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目标的难以达成性,使得目标激励失效。为此可为这部分学生设置阶段体测达标成绩。

下调各项体测合格标准10%。逐步引导其达到国家体测标准。以我校大一公共体育体测不达标学生300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执行统一体测标准。实验组执行阶段体测标准成绩。经过两个学期学习生活。讲两组学生体测成绩见表1成绩进行对照.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发现学生的1000米跑非参数检验f=65.436,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认为两组学生的1000米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他t检验检验P=0.015<0.05,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故认为学生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都说明可达成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改善自身体质水平。

表2 教师对学生总体评价表

表3 班干部讨论总体评价表

2.2行为改造型激励

激励是激发学生潜在需要和动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的催化剂。施行学生奖分评价激励。其目的是为了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和向上的奖励机制。有利于学生发展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完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Behavioral Modifica-tion Theory)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Operate Conditioning)。依照预期的学生发展规划,制定响应的奖励加分机制和减分机制。通过此种积分机制环境,刺激学生行为向教育方向转移。

设置基础积分:上课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同学、认真完成课上练习内容、积极锻炼身体。同时设置奖励积分:作业优秀、上课积极正确回答问题、课上能够主动服务其他同学、单项荣誉等。违规减分:逃课、打架斗殴、辱骂同学等严重违规行为设定减分。可以以月为单位对个人和学院进行积分统计。

以我校大二公共体育学生为例经过两个月积分评价。老师对学生总体评价见表2,学生干部对学生总体评价见表3。

分析表1表2不难看出正负取向基本持平。负取向还略高出正取向。最高的取向在没有进步这个区间。因两样本数据不符合正太分布,故以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K-S检验。根据秩和检验得:Ζ c=2.8965,0.002<P<0.005,按α=0.05检验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知进行积分激励的学生和不进行学分激励的学生行为差距巨大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以上说明行为激励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体育观和锻炼行为。

2.3参与激励

参与可增强学生团队凝聚力,。大学生作为年满18岁的成年人期望自己被看作成年人来对待。作为有个性和较强独立自主意识的年青人,在实施体育课堂管理时沿用强势的家长式的师生关系难以起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在教学中多采用小团队教学法,让骨干学生在团队内负责小团队的内部管理和协调。团队成员民主参与共同管理,其自主意识在得到尊重的基础上能大大激发学生进行内化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2.4内容激励

马斯洛德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都有各种层次的需要。其原动力往往是人最迫切的需要,并且人的需要按照七个层次由低向高发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同学间友爱、渴望团队归属、对体育知识锻炼方法求知、渴望获得老师和同学尊重、求美的和自我实现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但这些需要教师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个体进行激励。教师在实施教学和组织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针对其最迫切的需要对其进行激励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其排序是归属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满足其第一层次的需要时高一层级的需要才会出现。因为在对学生进行内容激励时要弄清其需要的层级。先满足其对低一层级的需要,促进其高级层次需要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个体进行内容激励时应弄清个体学生不同层级的需求等级。依次对不同等级的需求进行内容激励才能逐级进到进行有效激励。达到想要的激励效果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3 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1)在学期开始时按照教师目标设置模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设定本学期的体育课程目标。其内容包括身体发展目标、运动机能目标、锻炼习惯养成目标、心理和促进个体社会化目标。目标的设置要略高于目前学生的水平,经过其一学期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成的水平。

(2)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这些目标的设置不仅是课程目标的要求。同时又是社会化目标的总体要求,与其个人的利益和价值息息相关。

(3)根据学生自我设置的学期目标,学生自我设定本学期体育锻炼计划。合理安排本学期的课外锻炼计划。锻炼计划的内容和安排要满足其设置目标的达成。

(4)建立实施过程自我监控体系。记录锻炼实施过程的各种情况。每月向体育教师提交锻炼过程监控报表,和自测表。教师根据提交的报表情况指导学生调整锻炼计划。以期更好的完成学期锻炼计划。

综上述在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激励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觉他们正在做自己乐意并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事。学生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作为教师要明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强大的内部动机是对其进行激励的核心要素。在外部诱因的作用下最重达到学生自我设置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的达成反过来又能极大的激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行为上体现出外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方法刍议[J].西安社会科学,2011(6):51-55,109-110.

[2]金南顺,李彤.关于重新构建大连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00(1):51-55.

[3] A.H.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①刘晓鹏(1980,1—),男,湖北黄石市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a)-0062-02

猜你喜欢

理论目标过程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