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定向、动机自主与青少年课外身体活动选择的关系

2015-02-26孙德荣刘瑞静范金玲王贵良杨勇涛孙延林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定向课外活动动机

孙德荣,刘瑞静,范金玲,王贵良,杨勇涛,孙延林

●专题研究 Special Lecture

目标定向、动机自主与青少年课外身体活动选择的关系

孙德荣1,刘瑞静1,范金玲2,王贵良1,杨勇涛3,孙延林3

以430名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问卷调查其目标定向和自主性动机,通过聚类方法将目标定向分为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低任务/低自我和低任务/高自我4种组合。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课外活动选择情况,考察不同目标定向组合和不同自主性动机水平的学生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差异。结果显示:(1)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的青少年平均每天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最长,其次是低任务/高自我,而低任务/低目标的花费的时间最少。无论是何种目标定向的青少年在一般身体活动和教育娱乐两种活动类型中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体育活动和一般身体活动中,倾向于内部动机的青少年要比倾向于外部动机的青少年花费的时间更长。但在教育和娱乐活动类型中,不同动机倾向性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时间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培养学生的高任务定向为主的目标定向和给予更多自主性动机支持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更趋向于参与体育活动。

目标定向;动机自主性;青少年;身体活动

课外活动作为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方向与质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然而,近20年来,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1]。调查发现,青少年的课外时间并未得到合理的利用,青少年课外时间自主支配少;活动内容选择不均衡;课外体育锻炼不足等[2-3]。针对这一现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阳光体育,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虽然这一系列的措施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措施更关注于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而对课余时间的活动并不是十分关注。学校体育课是一种强制性的课程,而课外时间是自主支配,课外时间参与体育活动是一种自主选择,因此,如何帮助青少年积极主动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自主参与课外锻炼的情况并不乐观。调查发现[4],我国虽然有86%的学生能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明显不足。青少年学生为什么没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身体锻炼?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是因为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受升学教育模式的制约[4]。同时也有研究指出,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外部条件及课业压力等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原因[1]。从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更加倾注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对影响青少年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因素探讨的较少。因此,转化视角从目标定向和动机自主等两个动机因素来探讨不同目标定向和动机自主水平与青少年课外活动选择的关系。

目标定向理论认为,不同的能力知觉将会使个体在成就活动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目标定向,而不同的目标定向则会影响着个体不同的行为方式。陈爱国[5]也指出,目标定向并不是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目标定向与课外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坚持锻炼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青少年的任务定向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任务定向的提高则会增强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6]。年龄大的学生比年龄小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水平更高[7]。方媛[8]也指出,在体育课中的任务定向能够增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而自我定向则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研究发现,在休闲时间的体育活动中,内部动机定向和外部动机定向起着不同的作用[9],任务定向可以使个体产生愉快的心理生物社会状态[10]。由此可以看出,任务定向更多的体现出个体内部的动机始动,任务定向的个体更倾向于参与带来内部愉快的行为,那么如果体育活动更多的强化外部显示或高能力感时,就容易导致回避。

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已有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个体的目标定向进行划分[11],同时也发现,中国学生具备一种特殊的目标定向类型,即中任务/中自我/高能力知觉[12],也可以看出在体育活动中,能力知觉是始动的关键因素,仅是考虑任务定向还是自我定向是不全面的,应该从目标定向的不同分类组合来对目标定向对体育活动的选择进行考察。并且GARRY和JOLLY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13],他们在对武术比赛中运动员目标定向的分析中发现,运动员们存在3种复合型目标定向,即高任务/中自我型、中任务/低自我型和中任务/中自我型。因此,本研究借鉴其研究思路对不同目标定向的青少年在课余生活中选择活动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个体的自我决定程度的体验是促进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动机会造成不同的认知、行为和情感[14]。倾向于内部动机支配的行为会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不是注重结果,即使是没有外部的奖励也会发生。倾向于外部动机支配的行为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如果没有外部奖励或者惩罚的刺激就会影响活动行为的发生[6]。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提高[15]。

自我决定的动机模式认为,在体育活动中自主性动机的满足是重要的促进活动参与的原因[16]。自主性动机可以长期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促进因素[17],自主性动机在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高低自我决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水平明显不同,高自我决定的学生比低自我决定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更多,而在体育课中,高低自我决定的学生的活动水平没有明显差异[18-19]。能力知觉和自我决定是预测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指标[20]。研究也发现,中国学生和英国学生相比,自主决定与能力知觉关系更为密切[21],说明自我决定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对中国学生来讲,能力知觉是自主性的一个前提。

自我决定理论将个体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看作是连续的过程,其中外部动机也叫做控制性动机,包括外部调节和投射调节,内部动机也叫做自主动机,分为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调节[22-23]。自主性动机更容易导致锻炼中的愉快、更多地付出努力和更强烈的锻炼意愿[24]。可见,自主性动机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证明具备高任务定向组合的目标定向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课外体育活动,自主性动机水平高的学生更倾向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试图提示我们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高任务定向为主的目标定向,以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以使保持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的积极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的有效被试为430人,均为普通在校学生,不具备任何体育专业背景。包括初中生197人和大学生233人;男生166人,女生264人,全部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7.07岁(SD=0.92)。

1.2 测量方法

1.2.1 课外活动的调查 在本研究中,参照自我陈述式身体活动检查表(Self-administered physical activity checklist)的内容设计[25],将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分为竞技运动与舞蹈、一般身体活动、运动、教育与娱乐活动等4种类型,每个类型中设计了不同数量的具体活动。其中竞技运动与舞蹈是指带有竞技特点的活动,如篮球、足球;一般身体活动指走路、骑自行车和家务劳动等。运动是指锻炼性质的活动,如跑步等;教育与娱乐活动是指做作业、聊天、上网和玩电子游戏等。调查中共设计了35项课外活动,要求被试回答:1.过去7日你是否有做这项活动?选择是或否。2.如果是,过去7日你花多少天做这项运动?3.平均一天你花费多少时间在这项运动上?选取被试选择“是”高于10%的活动进行分析。

对课外活动调查量表处理方式:采用每周每项花费天数×平均花费的时间算出每个人在4类(竞技运动和舞蹈、运动、一般身体活动、教育与娱乐)项目中每周共花费的时间,然后除以7天计算出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因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时间是成偏态分布,所以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用中位数(Med)描述其平均水平,用四分位数间距(Q3-Q1)表示其离散情况。组间差异的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法。

同时,调查了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试图了解学生参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差异,说明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意向是不一样的。

1.2.2 目标定向的测量 目标定向的测量采用了希腊学者PAPAIONANNOU在1994年编制的《体育课中的学习定向和成绩定向量表》(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Orient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Questionnaire,LAPOPECQ),在我国研究中已有使用[26]。该量表共有27个题目,包括两个维度,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每题后面都包含着5个选项,从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任务定向量表和自我定向量表的信度指标分别为0.73和0.72。本研究中,对目标定向采取聚类分析的方法按照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高自我/低任务和低任务/低自我等四种类别进行了划分。

1.2.3 动机自主性水平的测量 对动机自主性水平的分析采用了《动机自主性量表》(Μotivation Autonomy Scale,ΜAS),该量表共14个题目,分为4个分量表,分别测量外部调节、投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等4个维度,4个分量表的信度指标分别为0.84,0.73,0.81和0.76。其中,RAI(相对自主性指数)是表示动机水平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可以通过给每个分量表一个如下权重来得到,外部调节(-2),投射调节(-1),认同调节(+1)和内部动机(+2)。RAI即通过按权重相加计算而得到,正数表示活动的动机是来源于内部的,负数表示活动的动机是来源于外部的,分数越高表明内部动机水平越高,该问卷在国内研究中有所使用[27]。

1.2.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17.0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将a=0.05定为显著水平。

2 研究结果

2.1 青少年课余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由于被试对所参与的课外活动的回答情况有些集中,有些比较分散,对于有些活动根本没有学生选择参加过,因此,选择第一个问题中回答“是”的比例达到10%以上的课外活动进行分析。表1显示,青少年课外活动调查结果中达到10%以上的共17项,课外活动的人数百分比排在前5位的是:走路(73.6%)、非电话聊天(70.9%)、看电视(68.7%)、计算机/网络(67.7%)和家庭作业(64.9%)。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进行非运动性质的教育和休闲娱乐活动。

表1 青少年课余生活中经常参加活动现状调查表

2.2 青少年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差异

在研究过程中,对青少年对待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见表2)。调查发现,喜欢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青少年在人数上均占有较高的比例(70%~80%以上)。其中,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均高于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同时调查也发现,女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将近达到30%。这一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学校和体育工作者们的注意。这和已有的认为学生参加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的表现是不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8-19]。

表2 青少年喜欢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情况

2.3 不同性别青少年课外活动选择的情况

为了分析在4种课外活动类型上青少年花费的时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17项课外活动进行分析,以性别为分组变量,以竞技运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运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一般身体活动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和教育娱乐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为检验变量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见表3),在运动和教育娱乐两大类型的活动中,男生和女生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R>0.05)。而男生和女生在竞技运动与舞蹈和一般身体活动上平均每天花费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5)。其中,在竞技运动与舞蹈上男生活动的平均时间为0.29 h,明显高于女生的0.10 h,而在一般身体活动上女生平均每天活动时间为0.71 h,明显高于男生的0.5 h。

表3 不同性别组在各个活动类型中平均每天花费时间(h/d)

2.4 不同目标定向与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关系

2.4.1 目标定向的分类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目标定向分类。首先,采用标准Z分的方式对所有的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SPSS17.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析过程中,聚类方法采用Ward's method(最小方差法),聚类测度采用欧式聚类平方法,目的是组内的差异达到最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为三类和四类比较合理。最后根据One-way ANOVA分析法检验各组分类后组内的差异程度并结合实际的数据将目标定向分为4类(见表4)。类别1的特征为任务定向均值较高(0<Z<3),目标定向均值较低(-3.5<Z<0.5),因此,将其命名为高任务/低自我组,该组共92人,男生占40.2%;类别2的特征为任务定向的均值较低(-1<Z<1),任务定向的均值较高(0<Z<1.5),因此,将其命名为低任务/高自我组,该组共133人,男生占37.6%;类别三的特征是,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均值都较低,Z值均小于0.5,因此将其命名为低任务/低自我组,该组共143人,男生占34.3%;类别4的特征是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均值都比较高,Z值均大于0,因此将其命名为高任务/高自我组,该组共62人,男生占48.4%。

表4 本研究分类产生的4类目标定向均值统计结果

2.4.2 不同目标定向分类的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不同的目标定向会影响个人对事情的反应与态度,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包括努力程度、持久力、表现)。从表5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目标定向组合影响着青少年选择课外活动的倾向性。其中,目标定向的4个组别在竞技运动与舞蹈和运动两个活动类型中平均每天花费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一般身体活动和教育娱乐两个活动类型中差异性不显著。在竞技运动这一活动类型中,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从高到低依次是0.29,0.24,0.10,0.07。依次代表的组别是: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低任务/低自我,低任务/高自我。在运动这一活动类型中,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从高到低依次是0.23,0.23,0.14,0.11。依次代表的组别是:高任务/低自我,高任务/高自我,低任务/高自我,低任务/低自我。

表5 不同目标定向组在各个活动类型中平均每天花费时间(h/d)

2.5 动机自主性水平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

动机是个体从事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主观动因,它不仅影响着个体在活动中的表现、还能影响着个体参加活动的持久力。因此,为了探讨不同的动机取向是否影响青少年在课外时间活动类型的选择,本研究根据《动机自主量表》将RAI≥0的变量划分为倾向于内部动机,将RAI<0的变量划分为倾向于外部动机。然后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式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显示,在竞技运动与舞蹈、运动和一般身体活动中两种动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活动过程中倾向于内部动机的青少年愿意花费更长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见表6)。

3 分析与讨论

3.1 青少年课外时间的选择情况

上述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青少年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课外生活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在娱乐活动和家庭作业中,而进行自主性锻炼的时间却只占有较小的比例。这与国内很多学者的调查结果相一致[4,28]。虽然,在具体的调查研究中学者们选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作为参考,但是归纳总结发现结果是相似的。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包括自身的原因,还与当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现状有很大关系。家长的期盼、老师的要求和社会对教育的功利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成绩定向为主。其次,虽然“减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但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很少,学校安排的任务、家长安排的任务和各种辅导班充斥着他们大部分的业余时间[29]。此外,比起体育活动,虚拟而丰富多彩的电视网络世界更能使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过度沉迷其中[30]。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青少年课外活动方式结构不合理。

表6 不同动机水平的青少年在各个活动中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h/d)

3.2 不同目标定向组合的青少年选择课外活动类型的倾向性

首先,根据聚类分析法,将目标定向可以分为4个同质的类,再结合各类的特点将其分别定义为高任务/低自我、低任务/高自我、低任务/低自我、高任务/高自我。分析显示,4种目标定向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完成家庭作业、看电视和玩计算机网络等一些非健身性活动。这一结果与颜静[3]的调查发现是一致的。虽然调查的地区不一样,却有相似的结果,这说明这一现象并不是个别存在的。但与颜静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是从不同目标定向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任务定向还是自我定向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中都花费较多时间在教育娱乐方面。这可能是因为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中,各种学习任务占据着学生的课余生活。其次,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所以即使是有自主支配的时间,他们也更喜欢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第三,由于在学生的早期学习阶段,如幼儿园、小学,参与体育活动较少,锻炼行为的习惯没有养成,也可能使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越来越少。

此外,不同目标定向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在课余运动方面的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低任务定向的青少年在调查人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一点与参与运动和一般身体活动的人数较少相吻合。这说明低任务定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青少年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孙拥军研究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在他的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关系的研究中显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不同的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不同[31]。同时,目标定向理论也指出,不同目标定向会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在活动类型方面,以任务定向为主的青少年会选择一些比较有难度和有挑战的活动。而低任务定向的则相反,他们在活动中不仅不能保证较高的持久力,而且在遇到困难和体会到挫败感时就会选择逃避或放弃。运动技能的获得是需要较大意志努力的,并且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不仅需要外界条件许可,更主要还是青少年的锻炼兴趣和想要提高自身能力的内部动力。低任务定向的青少年因为缺乏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以在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里很难长期坚持参加竞技运动舞蹈和相关的体育运动。

总之,虽然在课余时间青少年每天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教育和娱乐方面,但是在体育运动方面,高任务定向的青少年还是会比低任务定向的青少年花费的时间多,所以引导青少年建立一个以高任务为主的目标定向能够促进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3.3 不同动机自主性水平的青少年选择课外体育活动的倾向性

研究发现,与倾向于外部动机的青少年相比较倾向于内部动机的青少年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愿意花费更长的时间进行锻炼。这一结果与陈善平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激发锻炼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32]。外部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诱发行为,而行为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还主要是靠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个体自发的从事某一活动的动力,它产生于自身对活动带来的挑战和愉悦感的喜爱,不管是否有外部奖励,活动行为都会产生。在青少年阶段,参加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出于他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然而现阶段的教育观念和人才选拔方式,使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在学业成绩上的投入。虽然开展了学校体育,也因为时间、场地和安全意识的影响没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一门运动技能,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即使想参加体育活动,也不知可以干什么,更不能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慢慢的他们就会失去了锻炼的兴趣。此外,本研究以不同动机水平的角度出发分析具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不同倾向的青少年在课余时间里活动类型有什么差别,并出现青少年在身体运动方面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倾向内部动机的青少年课余花费时间明显高于倾向于外部动机的青少年这一结果。这与以往的研究发现随着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的增加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就会增强[6],是相辅相成的。内部动机的增强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参与,而经常参加课外活动有能够加强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所以,帮助青少年建立一个健康合理的活动结构,增加他们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比例,可以积极的调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4 结论

(1)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不同的。喜欢体育活动的青少年的百分比要高于喜欢体育课的百分比,女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百分比将近达到30%。这一点应该引起体育教育者的关注。

(2)在四种复合型目标定向中持有高任务/高自我、高任务/低自我的青少年愿意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低任务/高自我次之,低任务/低自我花费的时间最少。但在一般身体活动和教育与娱乐活动中四种目标定向组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不同的动机自主性水平也影响青少年课余活动方式的选择。倾向于自主性的内部动机的青少年比倾向于外部动机的青少年在体育活动和一般身体活动方面花费的时间更长。而在教育娱乐活动中青少年花费的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研究结果提示,在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高任务定向和给予自主性动机的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1]章建成,平杰,张绍礼,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11):3-18.

[2]王亚琼.中小学生课外生活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颜静.城市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4]范立仁,顾美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J].体育科学,2000,20(2):7-11.

[5]陈爱国,许可云,殷恒婵,等.体育学习中成就目标定向与多维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14-217.

[6]孙延林,刘立军,叶加宝,等.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动机和目标定向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108-110.

[7]BARIéR,VLAšIé J,ERPIě S C.Goal orienta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physical education:does perceived competence matter?[J].Kinesiology,2014,46(1):117-126.

[8]方媛,祝蓓里.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动机气氛的认知与内部动机、自我效能及体育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2):236-238.

[9]MCLACHLAN S,HAGGER M S.Do people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goals for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2011,33:273-288.

[10]BORTOLI L,BERTOLLO M,COMANI S,et al.Competence,achievement goals,motivational climate,and pleasant psychobiosocial states in youth sport[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1,29(2): 171-180.

[11]WANG C K J,LIU W C,LOCHBAUM M R,et al.Sport ability beliefs,2×2 achievement goals,and intrinsic motiv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2009,80(2):303-312.

[12]WANG C K J,LIU W C,SUN Y L,et al.Chinese student'motiv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Goal profile analysis using Nicholls'achievement goal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0,8:284-301.

[13]GARRY K,JOLLY R.Goal profiles,mental toughness and its influence on performance outcomes among Wushu[J].Journal of Sport Science and Medicine,2007,6:28-33.

[14]FREDERICK C M,RYAN R M.Self-determination in sports:A review using 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5,26:5-23.

[15]SUN H C,CHEN A.An examination of sixth graders'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2010,29:262-277.

[16]MOURATIDIS A,VANSTEENKISTE M,LENS W,et al.The motivating role of feedback in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Evidence for a mo-tivational model[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8,30: 240-268.

[17]ERDVIK I B,ØVERBY N C,HAUGEN T.Students'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tention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after graduation:The role of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identity [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2014,14(2):232-241.

[18]LONSDALE C,SABISTON C,RAEDEKE T D,et al.Self-determined motivation and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structured physical education lessons and free choice periods[J].Preventive Medicine,2009,48:69-73.

[19]VIIRA R,KOKA A.Participation in afterschool sport:relationship to perceived need support,need satisfaction,and motiv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J].Kinesiology,2012,44(2):199-208.

[20]TAYLOR I M,NTOUMANIS N,STANDAGE M,et al.Motivational predict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effort,exercise intentions,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A multilevel linear growth analysis [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0,32:99-120.

[21]TAYLOR I M,LONSDALE C.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utonomy support,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subjective vitality,and effort in British and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0,32:655-673.

[22]MCLACHLAN S,HAGGER M S.Do people differentiate between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goals for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2011,33:273-288.

[23]VLACHOPOULOS S P,KATARTZI E S,KONTOU M G.Fitting multidimensional amotivation into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nomological network:Applica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J].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ercise Science,2013,17:40-61.

[24]BANTING L K,DIMMOCK J A,GROVE J R.The impact of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motivation on exercise-related outcomes[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11,33:569-585.

[25]WWANG C K J,CHIA M,QUEK J J,et al.Patterns of 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rs and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among Singaporean school childr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6,4:227-249.

[26]孙延林,刘立军,叶加宝,刘金友.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内部动机和目标定向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08-110.

[27]孙延林,Wang C K,STUART J H Biddle.青少年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自我决定理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10-14.

[28]郭卫琴.中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9]张惠.小学高年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0]李红艳.小学生放学后课余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9.

[31]孙拥军,吴秀峰.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315-1318.

[32]陈善平,李咸生,容建中.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135-138.

Relationships between Goal Orientation,Motivational Autonomy and Afterschool Physical Activity Choice of YoungStudents

SUN Derong1,LIU Ruijing1,FAN Jinling2,WANG Guiliang1,YANG Yongtao3,SUN Yanlin3
(1.Langfang Vocational College,Langfang 065001,China;2.Dept.of Graduate,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3.Key Lab of Competitive Sport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Regul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The purpose was to explore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 and different motivational autonomy had different choice in afterschool physical activities.In this study,430 students'goal orientation and motivational autonomy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goal orientation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by cluster analysis,high task/high ego,high task/low ego,low task/low ego and low task/high ego.Th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too.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tudents with high task orientation spend more time in physical exercise,whereas the low task orientation spend less time in physical exercise.But no matter what goal orientation,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pending time in gener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y.The students with intrinsic motivation spend more time in physical exercise than students with extrinsic motivation,but no difference in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y.We can enhance the students higher task orientation and autonomy support for their participating exercise.

goal orientation;motivational autonomy;young students;physical activity

G 804.8

:A

:1005-0000(2015)02-141-06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2.010

2015-01-15;

2015-03-07;录用日期:2015-03-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BAK21B03);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创新团队培养计划资助;天津市学科领军人才计划资助

孙德荣(1969-),女,河北廊坊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运动心理学。

1.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廊坊065001;2.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300381;3.天津体育学院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1。

猜你喜欢

定向课外活动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