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及组织归属感研究

2015-02-26崔丽丽张志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教龄归属感

崔丽丽,张志勇

●成果报告 Original Articles

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及组织归属感研究

崔丽丽,张志勇

以中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角色冲突和组织归属感在不同背景变项上的差异,目的是探讨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能否作为组织归属感的有效预测变项。结果发现:(1)未婚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角色冲突高于已婚,教龄短的有较高的角色冲突,学校规模越大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程度越高;(2)已婚中学体育教师的努力意愿和留职倾向高于未婚,学校规模越小,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越高;(3)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角色冲突可以有效预测组织认同。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角色冲突及专业角色冲突可以有效预测努力意愿。中学体育教师的行政角色冲突及教学角色冲突可以有效预测留职倾向。

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组织归属感

随着现今教育环境体系的日趋复杂,教育观念的转换,国家教育政策的变迁和体育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变化,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本文认为,角色冲突指的是个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无法满足各类角色的期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压力及困扰;组织归属感是指能够对学校的共同目标与信念产生认同,愿意为学校奉献心力,并且愿意在原服务学校留任的一种行为倾向。为了符合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所担负的角色受到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不明确日益增加。张春兴指出,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包括文化价值的代表、道德与品格的楷模、引导学习的专家、儿童的保姆、教育专业的成员等。涂燕玲曾以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教师因兼任其他职务、与家长教育理念不同、大众传播媒体的报道、社会大众的舆论、报酬与其付出不成比例、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扮演多重角色和不同的角色期待等原因,造成不同的角色冲突。从以往研究发现,更多的教育社会学或企业管理学的学者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教育行政或管理学理论,来分析教师的角色冲突和企业员工的归属感问题,很少学者关注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和归属感。本文认为,社会对体育教师角色期待的变化、社会结构性的原因、体育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学校等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教师个体解决冲突的能力和策略选择问题都会导致体育教师产生角色冲突。体育教师授课形式及教材教法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体育教师除承担一般教学的能力之外还需兼备体育专业能力,涵盖层面非常广泛。因此,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除了体育教学工作外也常常兼任行政管理、班主任、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与指导和运动队教练等多重角色,只要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一切事物,都由体育教师承担。各个角色专业内容大相径庭,各自需求也有所不同。如兼任行政工作需明确执行学校政策;担任班主任需管理班级,处理家长与学生的问题;担任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与指导需要各种形式的宣传,并与社会各界沟通协调;担任运动队教练需肩负训练与对外比赛的重任。如此多元的角色定位,需要具备各方面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在扮演多重角色,负担过重的情况下,使得角色之间和角色与期望之间容易产生冲突,进而影响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会影响学校整体运作效率,也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本职教学工作及其工作满意度。因此,本文选择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为研究对象,探讨角色冲突是否可以有效预测体育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愿意为学校体育工作努力,而且期待在自己的岗位上持续付出心力。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与组织归属感为研究对象,在山东、浙江、河南、广西和海南各省的县市分层抽样66所中学,包括36所初中和30所高中,在抽样的学校中请体育教师协助填答。由于问卷正式发放对象遍及各省,无法一一施以访问或电话调查,因此以邮寄问卷的方式,将问卷直接邮寄至各校体育行政主管,对于2周内未寄回问卷者,进行第1次催收,于3周内未寄回问卷者,再以催收函进行第2次催收,以提高回收率。总计发出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7份,有效回收率为94.58%。其中,男109名,女118名;已婚127人,未婚100人;教龄1~5年的55人,6~10年的64人,11~15年的54人,16年以上的54人;学校规模在12班以下的48人,13~24班的61人,25~48班的62人,49班以上的56人。

1.2 研究方法及资料处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参考叶競声所编制的《体育教师角色冲突量表》,咨询相关专家并对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修订部分条目,并进行信度分析,形成适合中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师角色冲突问卷。为深入了解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现状,改善体育教师因扮演过多角色而产生的角色冲突,进而提升其教学及生活品质,本文综合前人的研究并结合中学体育教师的特征,编制的《体育教师角色冲突问卷》包括专业角色冲突、社会角色冲突、教学角色冲突和行政角色冲突4个分问卷。专业角色冲突指体育教师对其所持的教育专业价值观念、态度与行为难以践履所产生的困扰程度;社会角色冲突指的是体育教师对社会教育角色的职责难以践履所产生的困扰程度;教学角色冲突指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行为难以践履所产生的困扰程度,或者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受到其他角色任务干扰,失去教师应有的教学专业角色;行政角色冲突指的是体育教师对行政行为难以践履所产生的困扰程度。从这4个方面与性别、婚姻、教龄和学校规模等背景变项进行探讨。在信度方面,各分问卷克朗巴巴赫系数为0.593 6~0.759 7,整体为0.824 5。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反复征求专家意见并最终定稿,因此问卷的内容效度可以成立。

本研究使用的《体育教师组织归属感问卷》参考牟钟福所编制的《体育教师组织承诺量表》,问卷分为组织认同、努力意愿和留职倾向3个分问卷。各分问卷克朗巴巴赫系数为0.824 9~0.902 9,整体克朗巴巴赫系数为0.932 0。效度方面,以主轴分析分别抽取3个共同因素,然后用斜交法予以转轴,其累计解释总变异量为61.4%,显示此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资料处理与统计,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项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定为P=0.05。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比较

讨论不同背景变项的中学体育教师在角色冲突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背景变项有4个因素,性别、婚姻状况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教龄和学校规模采用独立样本单因子变异数分析进行检验。

2.1.1 不同性别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的差异比较 在性别方面,假设女性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高于男性。原因是,女性天生比较胆小,在面对来自于学校主管及直属领导的压力时,会对现实妥协,而将问题隐藏、淡化,借此转移直接的冲突。一旦面对强大直接的外在环境时,较多的问题会随之浮现,致使女性体育教师所遭遇的角色冲突明显高于男性。根据不同性别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的t检验得知,专业冲突(t=-0.20,P>0.05)、社会冲突(t=-1.06,P>0.05)、教学冲突(t=-0.90,P>0.05)和行政冲突(t=-1.24,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体育教师在角色冲突上没有特别的差异,与假设不一致(见表1)。正如自由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男性和女性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女性应该具有公平和平等的机会参与运动并获得报酬[1]。在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中,这种思想也被广泛接受,女性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女教师中担任体育课程者,很容易从心理学的角度被认定有不同于一般女性的体能与个性,因此比较常有机会担任与劳力有关的工作。因此,女性体育教师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女性工作地位的提升和能力的加强,使得在职场上两性之间的工作分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男女体育教师感受到相同的压力和角色负荷,所以男女体育教师对于角色冲突的感受是没有差异的。

表1 不同性别角色冲突的t检验

2.1.2 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的差异比较

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较已婚者高,调查结果(专业冲突:t=-1.49,P>0.05;社会冲突:t=-1.27,P>0.05;教学冲突:t=-2.42,P<0.05;行政冲突:t=-0.96,P>0.05)与研究假设一致。婚姻状况在角色冲突的“教学冲突”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婚体育教师(M=14.57)的“教学角色冲突”显著高于已婚(M=13.57)(见表2)。本文认为,未婚者在职场上通常被认为比较没有家务事的拖累,所以常常被指派协助他人工作或兼任运动队教练等体育教学工作以外的多种繁杂工作,进而影响教学工作的进行。另外,婚姻是个“稳定系统”,正像持有结构功能主义观点的德国社会学家吕申认为的那样,婚姻是人类一种被设置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稳定的系统,通过社会化机制和社会控制机制将男性和女性整合到婚姻中,在统一的文化价值内维护婚姻的稳定发展[2]。在这个“稳定系统”中,对于已婚体育教师而言,婚姻与家庭的亲情和归属感有助于角色冲突的调适,所以未婚体育教师感受到的教学冲突大于已婚。

表2 不同婚姻状况角色冲突的t检验

2.1.3 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的差异比较 社会学家霍兰特[3]提出这样的观点,在加入新群体的初始阶段,个人要努力通过新伙伴认可的举止表现自我行为,社会角色表现者的行为举止没有能够赢得新群体当然充分的信任,这种行为举止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因此,假设教龄短的体育教师因为人际关系的问题,会感受到较高的角色冲突。结果显示,专业冲突(F= 17.72,P<0.05)、社会冲突(F=9.92,P<0.05)、教学冲突(F=18.43,P<0.05)和行政冲突(F=4.12,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专业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教龄1~5年和6~10年的高于11~15年及16年以上的教师;在社会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教龄1~5年和6~10年的高于16年以上的教师;在教学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教龄1~5年和6~10年的高于11~15年及16年以上的教师;在行政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教龄1~5年的高于16年以上的教师。认为,教龄较长的体育教师对工作内容已经驾轻就熟,和同事的互动也能相处得宜,角色期待也随教学工作经历和经验的历练而逐渐客观和实际,因此不易感受到过多的角色冲突。而教龄短的年轻体育教师,尤其是教龄在5年之内的,由于在校时间较短、经验少,各方面需要适应,再加上梦想高远,角色期待完美化倾向突出,因此在专业、社会、教学和行政方面感受较多的角色冲突(见表3)。

表3 不同教龄角色冲突的变异数分析表

2.1.4 不同学校规模的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冲突的差异比较 在学校规模方面,假设规模越大的学校,兼任行政工作的体育教师会有较高的角色冲突。这是由于,较多的工作负荷所以会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压力,以至于角色冲突程度升高。结果表明,专业冲突(F=31.35,P<0.05)、社会冲突(F=17.44,P<0.05)、教学冲突(F=31.76,P<0.05)和行政冲突(F=8.74,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体育教师所在学校规模越大,教师角色冲突的程度越高,与假设一致。在专业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学校规模在13~24班和25~48班的高于12班以下的体育教师,49班以上的高于12班以下、13~24班、25~48班的体育教师;在社会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25~48班的高于12班以下的教师,49班以上的高于12班以下、13~24班级和25~48班的教师;在教学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25~48班的高于12班以下的教师,49班以上的高于12班以下、13~24班和25~48班的教师;在行政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上,25~48班和49班以上的高于12班以下的(见表4)。认为,在大规模学校工作的体育教师工作负荷量较高,且有分身乏术的感觉,所以会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大规模学校的竞争性较强,个体角色实现自身角色期待目标的难度也越大,以至于使角色冲突的感受程度升高。

表4 不同学校规模角色冲突的变异数分析表

2.2 中学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比较

在背景变项上,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学校规模和任职年限所呈现的结果并不一致,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因人、事、时、地、物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将组织归属感分为组织认同、努力意愿和留职倾向3个方面,并结合相关背景变项进行探讨。

2.2.1 不同性别的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归属感的差异比较

西方社会学者认为,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由男性建立并有利于男性的社会,女性的生活体验以及社会对女性的蓄意贬低导致女性的不公正待遇,男性主导的价值观念使女性认为体育不适合自己的性别身份[4]。因此,假设男性体育教师有较高的组织归属感。这是由于女性体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在家庭上,兼具教学工作和家庭角色,在努力意愿和投入成本上可能会低于男性;而男性体育教师的角色较明确,较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会将大部分时间、心血投入到学校工作中。结果表明,性别在组织归属感的3个项目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认为,中国现代社会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女权意识的传播,使得女性在职场上也能凭借自己的专业及能力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另外,体育较强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质构建性或选择性,表现出女体育教师特有的人格和情感倾向,使得男女体育教师在组织归属感上并无太大的差异。

表5 不同性别组织归属感的t检验表

2.2.2 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归属感的差异比较 结构功能主义者通常将婚姻作为一种整合的方式,具有社会情感功能和保持社会心理稳定的功能[5]。因此,已婚体育教师希望工作能稳定,又能兼顾家庭,假设已婚体育教师的组织归属感高于未婚教师。结果表明,努力意愿(t=2.82,P<0.05)和留职倾向(t=2.93,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认同(t= 1.91,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已婚体育教师(M=25.03)在努力意愿上显著高于未婚(M=23.82),已婚体育教师(M= 29.71)的留职倾向显著高于未婚(M=27.43)(见表6)。认为,已婚中学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很满意,也不太愿意自己的工作有太大的变动,希望工作能够稳定,并且又能兼顾家庭。

表6 不同婚姻状况组织归属感的t值检验表

2.2.3 不同教龄的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归属感的差异比较

社会学家米德[6]认为,作为个体的人加入某一群体的社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含着个体的人加入这一群体所必须具有的思想性倾向,习得一些行为和行为方式。因此,由于教龄较长的体育教师在学校大多已从事较多行政和教学工作,或是担任行政职务,思想及人生历练均趋向成熟和稳定,因此假设教龄越长的体育教师其组织归属感越高。结果表明,组织认同(F=1.99,P>0.05)、努力意愿(F=1.82,P>0.05)和留职倾向(F= 2.37,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7)。考夫曼认为,某种角色扮演者在接受和承担所规定的社会角色时,其某种特定的态度已经和这一社会角色相适应。群体内的角色所要求的某种行为,通常在个人加入群体之前群体内就存在这样的规定或规范。体育也不例外,角色不仅通过群体被规定,而且诸如体育教师这样的群体,还会受到其他角色行动的影响[1]。因此认为,出现上述结果有以下4方面的原因:(1)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且社会失业率高居不下,教师能珍惜现在工作,教师这一职业本身也比较稳定,即使教龄短的中学体育教师也会安于本职工作;(2)体育为动态教学科目,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保持高度活力和热忱,时时刻刻专心在教学上,因此不分教龄,对于自我专业表现都高度认同;(3)我国的中学为年轻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许多体育教师在参与学校事务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才能有所发挥,提升自己的成就感;(4)随着我国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现在的青年教师甚至初任教师的入职已不再是自由流动和随意的职业选择,而是经历了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自我定向和资格获取过程,已经具备较高的体育教师角色规范性和情感倾向性。因此,教龄的长短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7 不同教龄组织归属感的变异数分析表

2.2.4 不同学校规模的中学体育教师在组织归属感的差异比较 在学校规模方面,假设大规模学校的体育教师有较高的组织归属感。主要原因是,大规模学校一般都在都市地区,生活较方便,子女学习才艺的机会也较多。因此,一般体育教师一旦在市区就不再调动,除了生活上较方便,而且市区人口较多,学校不必为学生流失而烦恼。另外,城市中的文化活动和刺激也较多,比较不会有落后的感觉,但是调查结果却与假设完全相反。结果表明,组织认同(F=7.76,P<0.05)、努力意愿(F= 4.95,P<0.05)和留职倾向(F=5.02,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组织认同的归属感上,学校规模在12班以下的高于49班以上的教师,13~24班的高于25~48班和49班以上的;在努力意愿的归属感上,12班以下和13~24班的高于49班以上的;在留职倾向的归属感上,12班以下、13~24班和25~48班的高于49班以上的(见表8)。创建人际关系学说的美国哈佛心理学教授梅奥认为,小规模的非正式组织群体更利于群体成员的交流互动。因此本文认为,学校规模较小的体育教师能与学校同事之间有较为频繁的互动,教师之间具有基于共同价值标准而产生的共同情感和态度,正是这种情感和态度使得他们容易沟通,有助于了解学校整体运作,因此规模较小的学校体育教师其组织归属感较高。

表8 不同学校规模组织归属感的变异数分析表

2.3 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对组织归属感的预测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是否能作为组织归属感的有效预测变项,为了了解这一点,以组织认同、努力意愿和留职倾向为效标变项,并以多元逐步回归方式进行分析。

2.3.1 以组织认同为效标变项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组织认同为效标变项,以专业冲突、社会冲突、教学冲突和行政冲突为预测变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9)。结果表明,4个预测变项中,仅有专业冲突达到显著水平,为组织归属感中“组织认同”的主要预测变项,可解释“组织认同”的总变异量为8.8%。专业角色冲突越高,“组织认同”的组织归属感越低(见表10)。可知,若想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师的组织认同感,学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体育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对任职学校目标的认同与情感依附的程度,进而将学校目标视为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表9 角色冲突与组织归属感的相关矩阵

表10 组织认同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

2.3.2 以努力意愿为效标变项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组织归属感的“努力意愿”为效标变项,同样以专业冲突、社会冲突、教学冲突和行政冲突为预测变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学冲突和专业冲突达到显著水平,为组织归属感中“努力意愿”的主要预测变项,共同解释“努力意愿”的总变异量为11.1%(教学冲突9.4%,专业冲突1.7%)。教学冲突和专业冲突压力越大,“努力意愿”的组织归属感越低(见表11)。认为,传统的价值观将体育列为非主科,在中学里,应试教育现象的影响使得体育课成为语数外之后的调剂;另外,我国20世纪的人口政策,导致目前少子化的冲击,家长担心孩子的大肢体活动会造成伤害,而部分学校认为无关升学绩效的体育课程无关紧要。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师的专业性容易受到干扰且不被尊重,使得努力意愿降低。

表11 努力意愿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

2.3.3 以留职倾向为效标变项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组织归属感的“留职倾向”为效标变项,以专业冲突、社会冲突、教学冲突和行政冲突为预测变项,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行政角色冲突和教学角色冲突达到显著水平,为组织归属感中“留职倾向”的主要预测变项,可共同解释“留职倾向”的总变异量为11.1%(行政角色冲突9.0%,教学角色冲突2.1%)(见表12)。行政角色冲突和教学角色冲突的冲突越高,“留职倾向”的组织归属感越低。体育教师在行政或教学上的角色冲突越大,就容易感到工作没有乐趣、没有价值。这种冲突感或许是因为除了教学之外又必须付出时间与精力在其他的事务或活动上,如此会超出体育教师的负荷,如果教学活动又受到干扰,则会降低留在原学校工作的意愿。

表12 留职倾向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发现,体育教师在专业、社会、教学和行政等多个角色层面存在不同状态的角色冲突,而这些角色冲突与体育教师的组织认同、努力意愿和留职倾向有密切的关联。角色冲突和归属感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婚姻状况、教龄和学校规模对体育教师的角色冲突和组织归属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专业冲突可以有效预测组织认同,教学冲突和专业冲突可以有效预测努力意愿,行政冲突和教学冲突可以有效预测留职倾向。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3.1 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关怀

对未婚体育教师而言,或许是由于单身,学校会将较多的工作分配给年轻未婚教师,但却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工作负荷,课程繁重、杂务较多、社会期待、家庭因素、家长和学生的相处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未婚体育教师的快乐指数低于压力指数。学校方面,如果能主动关怀体育教师,多给支援和协助,这对于体育教师会有莫大的鼓励,也能提升体育教师的士气,加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3.2 畅通体育教师的发言渠道

研究表明,组织归属感也能满足个人的生理需求,因此建议多给予体育教师机会与学校主管或行政人员沟通,赋予体育教师对某项任务决策的权利,使体育教师明白他们对学校有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以此增强体育教师的角色适应能力,进而建立同事之间良好的互动,彼此取得信任,消除角色紧张,且愿意留在原学校,将任务视为己任而全力以赴。

3.3 强化体育教师专业品质

体育在大部分学校仍属于弱势科目,时有耳闻体育课程由班主任或其他非体育专业教师兼任,忽略了学生专业知识取得的权利。学校体育是运动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应落实聘用有专业认证的教师进行教学,健全教学体制,以强化体育教师专业品质,有效提升体育教育的意义。

3.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情绪取决于个人情况和与同事、上级接触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情况,“人际关系”是影响体育教师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学校这样的组织里,常因人际问题而显得错综复杂,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个人的期望不尽相同,从而产生挫折和压力。加上社会舆论、报酬与其付出不成比例、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扮演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期待等原因,造成不同的角色冲突。中学体育教师应有效解决因角色冲突所造成的困扰,并提升情绪管理的智慧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校园和谐与良好互助。

3.5 持续地参与进修

在社会急剧变迁的情况下,中学体育教师需要担负繁重的任务并扮演多元的角色,为了适应这种工作节奏,体育教师应积极充实自我,强化专业成长,如参与进修、加强职后的教师教育、参与体育相关的研讨会和定期参加教学观摩。在教学过程与学生互动中,不断地自我省思,并参考专家的建议与其他学科教师分享经验,以增进职场职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增强体育教师的归属感。反过来,组织归属感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之一。

[1]SHEARD K,DUNNING E.The Rugby Football Club as a Type of“Male Preserve”Some Sociological Note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Sociology,1973(8):5-24.

[2]LU CHEN G.On Theory of Science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New Structuralism,Action,Intention and Practical Mean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90,25:69-83.

[3]HOLLANDER E P.Conformity,Status,and Idiosyncrasy Credit[J].Psychological Review,1958,65:117-127.

[4]YOUNG I.Throwing like a Girl:A Phenomenology of Feminine Body Comportment,Motility and Spatiality[J].Human Studies,1980,3:137-156.

[5]R.H.特纳.美国社会学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0(12):54-60.

[6]文军.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J].南京社会科学,2004(5):75-79.

[7]仇军.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视点、方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2.

RelationshipsofRoleConflictandOrganizationalBelongingofMiddleSchoolPETeachers

CUI Lili,ZHANG Zhiyong
(School of P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The participants wer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role conflict and organizational belonging among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and examine the prediction of role conflict on organizational belonging.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First,unmarrie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teaching role conflicts;inexperience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role conflicts;major school dimensions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role conflicts.Second,married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effort willingness and retentive tendency;minor school dimensions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have high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belonging.Third,th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 conflicts could predict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Th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 s teaching role conflicts and professional role conflicts could predict effort willingness.Th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administrative role conflicts and teaching role conflicts could predict retentive tendency.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role conflict;organizational belonging

G 807.4

:A

:1005-0000(2015)02-104-06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5.02.003

2014-03-20;

2015-02-03;录用日期:2015-02-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TY032);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CTYJ07)

崔丽丽(1977-),女,山东曲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通信作者:张志勇(1961-),男,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教龄归属感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