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师的多层次影响实证研究

2015-02-25黄中梅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互动式高校教师

李 太, 黄中梅, 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师的多层次影响实证研究

李 太, 黄中梅, 喻梦琴

(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研究采用多层次数据统计软件,探讨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师职业成长、教学方式与教学质量的影响关系。采用跨层次分析468份问卷后发现: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课程认同与教师认同具有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教师情绪智力改变教师职业成长与教学方式的机制加以传导。通过上述实证检验,阐述了当前教师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学质量影响的重要作用,建议高校在教师选拔与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其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应当关注其情绪智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 情绪智力; 互动式教学; 职业成长;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发展,高校师资规模逐渐扩大,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重呈快速提高态势,但高校教师的培养专注于逻辑思维的培训,强调的是对智商的训练,对高校教师情绪智力的关注却十分匮乏。而高校教师的整体工作内容并不仅局限于科研,也包括教学;工作的对象不仅是客观的知识,也同样包括有思维的学生。因此高等教育教师的培养同样应当关注情绪智力的培养,强调情商对于高校教师的重要性。本研究拟阐明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师自身职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对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影响,并试图阐述上述影响的发生机制,从而为情绪智力对高校教师的影响提供实证支持,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改善高校教师情绪智力提供政策建议与方案。

1 研究假设

1.1 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的职业成长、互动式教学与授课质量有正向影响 1.1.1 教师情绪智力对职业成长的影响 Barney(1991)指出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资源数量[1],教师的职业成长也需要强大资源的支持。这既包括各种培训的机会,也包括教师面对困难时自身所表现出的勇气。首先,教师职业成长需要各种各样的锻炼,通过不同的情境来培养教师的各种能力,教师在获得职业培训与社会资源过程中,需要与不同群体进行互动以获取资源,并利用资源来提升自身职业发展。那些具有高情绪智力的教师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在与其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感知到他人情绪上的变化,并针对变化调整与控制自己,因此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获得对方良好印象与关键资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合适的方法调节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绪外露;在情绪波动的时候,会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自我调整,继续接受挑战,即使再度面临困难也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与压力。

1.1.2 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互动式教学的影响 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引导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进而传播知识[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研究、专题讨论与案例分析等与学生互动,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兴趣。 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求教师能够体会学生的情绪变化,二是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发表观点等[3]。而教师情绪智力对互动式教学具有正向影响。首先是具有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够迅速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感知,每当学生在课程中出现倦怠,会迅速地改变授课方式,降低课程中传授部分,增加学生讨论、思考与提问的环节,以聚集学生的注意力。而低情绪智力的教师却没有办法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不管学生在课堂上是何种表现,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其次是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还能通过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互动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根据情绪传染理论[4],在人际互动中的个体会受到对方情绪的影响,因此如果教师能表现出平稳的心理状态,那么学生也就能表现出稳定的情绪状态,这有利于提高双方互动质量。此外,教师情绪智力与学生对老师认可以及对课程认可具有正向关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这门课程,学生是整个课程的听众,教师在传递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就必须了解听众的认知情况。如果老师具有高情绪智力,那么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对这种状态做出调整,有效增强教学的整体质量,学生就会认为这门课程本身有价值,这也会增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可。综合上述可得:

假设1a, 教师情绪智力对其职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1b, 教师情绪智力对互动式教学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1c, 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课程认可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1d,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教师认可具有正向影响。

1.2 互动式教学与职业成长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学生也会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老师进行交流与分享,这必然会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技能上得到提高,授课技巧与方法更加完善,这些技能上的提高会有效地改进授课质量,因此也会得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与对课程的认可。当教师得到职业成长,会以投入更多的热情来回报本职工作[5],Blau(1964)指出个体在社会交换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交换的公平性,也同样强调交换的回报机制,当个体在交换过程中得到了公平的对待,交换者也更倾向回报[6]。高校教师在职业中获得了成长这本身也就是一种社会交换,在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用突出的表现来回报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综上所述可得:

假设2a:教师职业成长对学生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可有正向影响

假设 2b:教师互动式教学对学生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可有正向影响

假设2c: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可的影响是通过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的中介作用实现的(图1)。

图 1 假设研究路径

2 变量测量

2.1 教师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T)

研究采用Wong和Law(2002)开发的情绪智力量表[7]。该量表共包括16个题目,4个维度,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情绪感知(Self-Emotions Appraisal,SEA)、他人情绪感知(Others-Emotions Appraisal,OEA)、情绪使用(Use of Emotion, UOE)和管理情绪(Regulation of Emotion,ROE)。题目包括:“我对自己的情绪有非常清晰的了解”“我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快乐”“我可以通过朋友的行为了解他的情绪”“我能很好地观察他人的情绪”“我是一个内在动机很强的个体”“我很擅长控制自己的情绪”等。该问卷由教师填写,量表在样本中的信度为0.83。

2.2 互动式教学(Interaction Teaching, ITT)

研究将以往互动式教学的文献中提及的条目进行整合,开发互动式教学量表[8]。量表共5个题目,题目包括:“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采用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经常提问”等。该问卷由教师填写,量表在样本中的信度为0.78。

2.3 课程认同(Curriculum Identification, CIS)

研究在Chen,Tsui和Farh(2002)的基础上进行修改[9],开发课程认同量表,量表共4个题项,题目如下:“我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有人对这门课程发表负面评价,我会及时进行解释与辩解”“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赞扬让我自身也感到荣幸”等。该问卷由学生填写,量表在样本中的信度为0.75。

2.4 教师认同(Teacher identification, TIT)

研究在Chen,Tsui和Farh(2002)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开发教师认同量表。量表共4个题项,题项如下:“我很钦佩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如果有人说这名老师的坏话,我会站出来为其辩护”“若有其他同学赞扬这位老师,我也会发自内心的开心”等。问卷由学生填写,量表在样本中信度为0.82。上述量表均采用5等级里克特量表: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有时符合;3代表基本符合;4代表很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2.5 教师职业成长(Teacher Career Growth,TCGT)

研究采用翁清雄和席酉民开发的职业成长量表中的6个问题,测量教师在薪酬、晋升等方面所取得的职业成长[10],其题项如下:“与同事相比,我的薪资增长速度比较快”“与同事相比,我的职务提升速度比较快”“在目前的工作单位的职务提升速度较快”等。该问卷由教师填写,量表在样本中的信度为0.89。

2.6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

教师与学生的年龄、性别(男=0;女=1),课程(Subject)作为控制变量。

3 数据收集程序与假设验证

3.1 数据收集程序

研究考察的是高校教师情绪智力对班级学生教师认可与课程认可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性质上属于跨层次研究。Liao和Chuang(2007)指出,跨层次研究在收集数据上应当采用以团队为单位收集[11]。本研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首先向高校教师发放问卷,然后让其授课班级的学生对授课质量与教师认同进行评价。数据收集在武汉市所本科院校中进行,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数据共在38门课程中发放,回收老师有效数据32份,以及与其对应的班级468份有效问卷,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样本中学生年龄平均值20.32岁,标准差为1.36;教师的样本年龄为35.46,标准差为4.37。相关测量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也均在表1中进行叙述。其中对角线系数为两变量的相关系数。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情绪智力各维度对结果变量与中介变量的相关关系均呈正向相关。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P<0.05;**:P<0.01;***:P<0.001

3.2 数据验证

本研究涉及变量包括团队变量(教师情绪智力,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成长)和个体变量(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可),两者的影响作用应该是从上而下而非个体层面的影响,如果采用以往的统计方法,研究在统计上可能存在显著的误差[12]。本研究分析从班级层面向个体层面的影响机制,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采用HLM软件进行统计。为检验前述假设,拟采用Choi(2007)所推荐的研究方法[13],首先将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同进行回归,然后将教师情绪智力对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成长进行回归,最后将教师情绪智力与互动式教学和教师职业成长分别对教师认同与课程认同进行回归。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变化水平来考察情绪智力对学生课程认可与教师认同的影响机制是通过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成长展开的。计算过程采用HLM6.0进行计算。在回归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与学生所处学科的差异以及教师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回归的过程中将教师年龄(AgeT)与学生年龄(AgeS)、教师性别(GenderT)与学生性别(GenderS)、教师课程(SubjectT)与学生课程(SubjectS)进行控制,在每次回归的过程中都将上述控制变量列入到回归模型,其最终数据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跨层次回顾模型

*为P<0.05;**为P<0.01;***为P<0.001

4 结论分析与建议

4.1 教师情绪智力特点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教师性别与情绪智力呈正向相关,说明女教师比男教师情绪智力水平更高。女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会更好地体察学生情绪变化,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相对于男性教师更具优势。在不同组别中,个体的情绪智力也是发生变化的,表现为年龄与情绪智力各个维度呈正向相关关系,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逐渐提高。这是因为个体的情绪智力是受到个体特性的影响,而年龄是个体非常重要的社会经历指标个体,这种能力表现为个体的情绪水平会越来越高且越来会越稳定,即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教师能更好地控制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并日臻成熟。

4.2 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认同、课程认同与互动式教学的关系

在上述回归过程中,教师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对教师职业成长正向相关,并且教师情绪智力各个维度对学生教师认同与课程认同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情绪智力中感知他人对教师认同(M1)及课程认同(M2)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情绪控制能力对教师认同与课程认同的影响程度。从回归过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会对学生对教师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因为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框架,需要老师进行传授,老师的行为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老师授课能力强、传授知识丰富、方法得当就会对课程认同产生影响。在回归的过程中,教师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均对课程认同存在正向影响,这表明前期的研究假设得到验证。教师的情绪智力对教师自身职业成长也有正向影响(M3),回归模型将教师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对互动式教学进行回归(M4)。回归结果表明,教师情绪智力对互动式教学产生正向影响,说明情绪智力高的教师更加倾向采用互动式教学。为验证教师职业成长与互动式教学的中介作用,将情绪智力与互动式教学对教师认同进行回归(M5),回归结果表明教师情绪智力4个维度的系数相对于M1的4个维度系数有所降低,并且教师职业成长与互动式教学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这说明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认同的影响是部分的通过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成长这2个中介变量展开的。同样地,将教师情绪智力与互动式教学和教师职业成长对教师认同同时放入回归模型(M6),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这说明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的认同是通过互动式教学展开的。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教师情绪智力不仅对学生课程认同与教师认同产生直接作用,也同样会通过互动式教学与教师职业成长这两个中介变量产生间接作用。

4.3 教师情绪智力考察在教师招聘与培训中的重要性

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当重视教师的情绪智力。例如在招聘环节除了采用试讲这一通用的做法外,也同样应当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在线测评等方式)考察教师情绪智力。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不仅应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应该通过提供培训课程来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如外聘专业心理咨询师介绍如何提高教师情绪智力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等手段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技巧与转变授课方式。

5 结束语

考虑到教师情绪智力与职业成长这两个问卷均来自自我报告,使得本研究可能存在同源误差,并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将量表的题目进行了重新排列,并采用配对收集数据,将老师与学生的数据分开收集,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源误差所造成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在数据收集上应当采用最终数据收集的方法,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收集数据,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1]BarneyJ.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 1991,17(01): 99-120.

[2] 张利云,袁水林. 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讨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2002(04): 48-49.

[3] 周毕文,李金林,田作堂. 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9(z1).

[4]TunerJC.Socialinfluence[M]. [s.n.]:ThomsonBrooks/ColePublishingCo., 1991.

[5]SettoonRP,BennettN,LidenRC.Socialexchangeinorganizations:Perceivedorganizationalsupport,leader-memberexchange,andemployeereciprocity[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1996, 81(03): 219.

[6]EmersonRM.Socialexchangetheory[J].Annualreviewofsociology, 1976(02): 335-362.

[7]LawKS,WongC,SongLJ.Theconstructandcriterionvalidityofemotionalintelligenceanditspotentialutilityformanagementstudie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2004, 89(03): 483-496 .

[8]LawKS,WongC,MobleyWM.Towardataxonomyofmultidimensionalconstructs[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 1998, 23(04): 741-755.

[9]ChenZX,TsuiAS,FarhJL.Loyaltytosupervisorvs.organizationalcommitment:RelationshipstoemployeeperformanceinChina[J].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 2002, 75(03): 339-356.

[10] 翁清雄,席酉民. 企业员工职业成长研究量表编制和效度检验 [J]. 管理评论, 2011, 23(10):132-143.

[11]LIAOH,CHUANGA.Transformingserviceemployeesandclimate:amultilevel,multisourceexaminationoftransformationalleadershipinbuildinglong-termservicerelationship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 2007, 92(04): 1 006-1 019.

[12]KozlowskiSW,KleinKJ.Amultilevelapproachtotheoryandresearchinorganizations:Contextual,temporal,andemergentprocesses. 2000.Klein,KatherineJ. (Ed);Kozlowski,SteveWJ(Ed), (2000).Multileveltheory,research,andmethodsinorganizations:Foundations,extensions,andnewdirections. , (pp. 3-90).SanFrancisco,CA,US:

[13]ChoiJN.Change-oriented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effectsofwork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sandinterveningpsychologicalprocesses[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 2007, 28(04): 467-484.

[责任编校: 张 众]

Multi-level Influence of Teacher Emotion Intelligence on Quality of Teaching

LI Tai,HUANG Zhongmei, YU Mengqin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This research used Multilevel/Hierarchical Model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emotion intelligence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of 468 respondents, the study finds that teacher emotion intelligence positively correlates with curriculum identification and teacher identification. This relationship is mediated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 emotion intelligence and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class level.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researchers indicate the importance of teacher emotion intelligence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 that university should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not only qua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also emotion intelligence training. Universities should spend more time and attention on teacher emotion training.

high education faculties; emotion intelligence; interaction teaching meth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quality

2015-02-27

教育部青年基金(13YJC630078)

李 太(1981-), 男, 河北唐山人,管理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

1003-4684(2015)03-0112-05

G645

A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互动式高校教师
公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以大四公费师范生为例
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