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少儿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

2015-02-25邱学云保山市实验中学云南保山678014

新丝路(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儿童音乐成人化儿歌

邱学云(保山市实验中学 云南保山 678014)

对当前少儿音乐教育的一些思考

邱学云(保山市实验中学 云南保山 678014)

儿童选秀、儿童唱情歌、儿童参加综艺表演……少儿音乐教育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儿童歌曲市场萎缩、儿童成长环境“成人化”、儿童音乐教育功利化,少儿音乐教育艰难前行。对当前少儿音乐教育的乱象,必须予以认真对待和治理解决,如此方能为儿童创造一片洁净的天空。

少儿音乐;成人化;功利主义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2014年度“地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特色创新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GJZ1413。

一、当前少儿音乐教育的怪象

1.优秀的少儿歌曲匮乏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欢快的歌声里洋溢着少年人的真挚情感。曾几何时,同《歌声与微笑》一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捉泥鳅》、《拔萝卜》等儿童歌曲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给予了我们祖国的花骨朵们以灵魂上的滋养,用充满真挚、热烈的情感的音乐引领他们领悟和分享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动。然而在追求速度的经济时代,当音乐已经沦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一种快餐文化,不占主流的儿童歌曲更加缺乏创作动力与传播市场。遍观周遭,很难听到一首脍炙人口、难以忘怀的儿童歌曲,对少儿的音乐教育,正处于“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也使得其它音乐很快渗透进来。在广场舞风靡全国的同时,与广场舞有关的音乐也逐渐在儿童群体间传播和流行,《爱情买卖》、《小苹果》等在校园间大行其道。事实上,成人歌曲音域宽、音高起伏大、音乐题材和内容驳杂,儿童过早接触和歌唱成人歌曲,既不利于儿童声带的发育,也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尤其对于一些处在变声期的儿童,更加容易损伤声带、导致日后声音沙哑、浑浊,留下终生遗憾。

2.外部环境“成人化”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在物质生活日趋向上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和刺激愈发强烈,娱乐浪潮由此产生并肆无忌惮地向四周侵袭,点爆了全民娱乐的自嗨文化。在娱乐全面开花的过程中,以成人视角为主导的娱乐心理开始向儿童市场渗透和影响,儿童的成长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向“成人化”演变。这种儿童“成人化”的演变一方面根植于社会低趣味的娱乐需求,媒体、网络等对“正太”、“萌娃”等的吹捧使得各类亲子节目、儿童参与的表演节目、儿童团体组合(如TFBOYS)等大行其道;另一方面,用成人思维去看待和影响儿童世界也是儿童环境“成人化”的重要原因。成长环境“成人化”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儿童思维过早接轨成人世界,无法以纯真的眼光和心理与领略和感受儿歌里面的纯净和自然。这种成人化的心态还使得很多儿童不屑于学习和演唱儿歌,嗤其为幼稚,却不知道自己“装老”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幼稚。而给予儿童健康纯净的心灵正是少儿音乐教育所孜孜以求的,从这点上看,成人化的外部环境无疑是少儿音乐教育所需要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3.音乐平民化下的功利主义

在古代,作为君子“六艺”中的一种,乐与诗一同成为文人士子阶层的身份象征和权力体现。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封建等级体制的彻底瓦解和人民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音乐逐渐从贵族走向平民,这对于音乐的推广和人民灵魂的陶冶和启迪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但在音乐平民化的过程中,由于过分追求普及范围、速度,再加上教育机构的功利和忽视,音乐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许多幼儿园、小学中,不少音乐教师文化学历并不高,而且许多并不是音乐专业科班出身,这在一些偏远、贫穷地区尤为普遍。这种参差不齐的音乐教育质量使得音乐平民化和音乐素质提升无法同步趋近。另一方面,音乐平民化的过程中,许多家长抱着功利主义的心态去为子女寻找和提供音乐教育,这种功利性的投资心理使得少儿音乐教育褪去神圣的衣纱,沦为人才教育竞争攀比的牺牲品。

二、还少儿音乐教育一个纯净的世界

1.激活儿童音乐创作的源泉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少儿音乐教育应当从鼓励和激活儿童音乐创作开始。当前的儿童音乐市场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儿歌市场萎缩、儿歌创作者断层、儿歌推广匮乏……我们予以美好期望的未来似乎正在贫瘠的音乐文化沙漠中成长,而这无疑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和想看到的。要改变当前儿歌市场发展的被动局面,为少儿音乐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的原创歌曲,需要多管齐下、多方使力。政府需鼓励和引导音乐创作者多创作儿童歌曲,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补贴和支持。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撬动广大音乐创作者对儿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要善于搭建儿歌创作传播平台,借助校园、媒体、网络、电视节目、动漫、电影等,多方面宣传和推广儿童歌曲,壮大儿歌宣传阵线。着力发掘和培养优秀的儿歌音乐创作者,为儿歌创作者构设良好的创作环境,建立起完善的培养传承机制,鼓励和培育新人。另一方面,在儿歌的创作上,音乐创作者也要明确目标群体定位,学会以儿童自然的心态用音乐去描绘和讴歌身边的人、景和故事。让儿童创作真正回归到为儿童服务上来,而不是披着儿童音乐外衣的成人自娱自乐。

2.呵护儿童音乐教育的成长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孟子最开始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于是他跟着学了些祭拜之事,玩丧葬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不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搬到集市旁。在集市附近生活的日子里,孟子受到影响整天做些买卖和屠杀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也不适合孩子的教育,最后将住处搬到了学堂附近。近朱者赤,孟子由此开始对学习发生兴趣,并最终成为儒家亚圣。儿童的成长环境对于少儿音乐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少儿最初对音乐的热爱,并能够给予少儿一个健康、符合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要抵制娱乐风潮向儿童成长领域的蔓延,严格儿童类节目的创作、编制、审核和发行,尤其是要摆脱成人审美取向对儿童审美取向的代替,让儿童做儿童的事,而不是让儿童做成人的事,否则只会偃苗助长。家长要为儿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巧妙利用音乐作载体帮助儿童了解和认知世界,用音乐架起儿童同世界的桥梁。学校和社会也要切实负起自身的责任,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尤其是要净化网络,避免不正当言语、行为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3.用纯粹的心去做少儿音乐教育教育是能够产生效益的,但教育本身不应当是功利的。少儿音乐教育应当摆脱功利化的思维窠臼,回顾教育的本源和初衷,即用引领儿童走进音乐的圣殿,在音乐中聆听和感悟自然、生命之美,使灵魂因为音乐的沐浴而得到滋养和升华。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负起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不是用世俗、功利的心态去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对于学校而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审核和把关应当更为严格,教育工作者的音乐素养和职业道德更应当成为其担任教师的评判标准,而不是其它。音乐教育自身也应当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而不再是沦为边角边料的尴尬物事。对于家长而言,让子女接受音乐教育也不应当是为了处于某种未来竞争或圆自己未了梦的目的,而是应当源于一种让孩子接触美、感悟美、追求美的神圣心理,即用纯粹的心去对待子女的音乐教育问题,如此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结语

习总书记曾指出,“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是我们未来的依靠”。呵护儿童、关爱儿童、培育儿童,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和责任。对于少儿音乐教育,应当立足教育的本源,以纯净的心虔诚推动和促进,如此方为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1]王璞.儿童音乐教育在少儿成长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14)

[2]苏小丽.浅谈少儿电视节目的成人化倾向[J].南方论刊.2014(04)

[3]余晓青.浅谈当代儿童歌曲创作的缺失及其发展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1)

猜你喜欢

儿童音乐成人化儿歌
睡觉儿歌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幼儿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对策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少儿出版物过度成人化现象分析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儿歌绝唱
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