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

2015-02-25田淑玲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新丝路(下旬) 2015年8期
关键词:老舍小说

田淑玲(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探析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

田淑玲(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老舍小说通过描绘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体的生活事迹,反映当时社会的普遍矛盾,甚至延伸到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反省,让读者品味当时生活的严峻和凝重。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材,形成了当时京派小说特有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老舍;叙事特色;语言幽默

一.老舍作品的时代意义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

他一生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蜕》、《火葬》、《四世同堂》、《无名高地有了名》、《鼓书艺人》等16部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新时代的旧悲剧》等中篇小说。老舍的作品被收入了中国艺术宝库,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其作品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上也是十分独到的。

二.老舍小说的叙事特色

1.娓娓道来的叙述富有哲理。

老舍在创作作品时构思和叙事都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结构的形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小说《离婚》中,叙述开始,张大哥宣扬“以婚治国”的理念,诱使老李将乡下的老婆孩子接到城里接受教育,而在结尾,老李是以辞去一等科员职位为代价,带着老婆孩子回乡下生活。老李的这段人生,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平衡哲学是从无奈发展到勉强接受最后彻底放弃的过程。可悲的是,老李最终还是向张大哥屈服了,这就证明所有的抗争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离婚》中所要体现的哲学意义就是在这种抗衡中诞生的。老李在精神上的自我纠缠,让自己萌生了一种“闷火”,这一团小小的“闷火”无法燃尽整个精神地狱。历史的语境是在不断的埋葬和熄灭这样的火焰,只有《离婚》是在解释和讲述这种特殊的生命迹象。在这里,老舍的叙事艺术将张大哥的生活哲学彻底打败了。

老舍的叙述还有两大策略,叙事重点放在“人物领导事实前进”的上面。与中国传统的小说相比,老舍的《离婚》显然背离了纯然客观的叙述方式,反而转向文本逻叠的手法。而老舍自己则认为,要想在叙事的时候做到匀调完美,就必须将心里描写、分析和事实的陈述联系到一起,互相补充,让意识内容和事实叙述之前达成一种友好互动的良性发展关系。

而《骆驼祥子》叙述祥子与车的悲剧命运是作者预先设计的叙述结构,把虎妞和小福子引入叙述的中心,并作为祥子理想欲望的消解破坏力量和精神支柱力量,使得文本的叙述既丰富又紧张。这两个在祥子生命中很重要的女人,她们的死加剧了祥子堕落的过程,在文本的叙述中起到预示新情节、推动叙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虎妞在夜里难产而死,小福子在小树林里上吊自杀,祥子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变化,使得整个叙述中心回复到祥子身上,形成叙述循环的文本结构。

2.对于现实生活叙事讲究幽默。

自然的幽默表现形态是幽默中的基本形态,也是对现实生活最直观的展示。老舍早年的一些作品,许多都经历过深层次的雕琢,但后期对幽默的理解逐渐加深,也就改除了这许多毛病。老舍非常善于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入手,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方面描绘出幽默的色彩。因此,他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完成,读者就会感觉非常有趣。他的许多作品中出现了性格特别鲜明的形象,这些人物既让人感觉荒诞搞笑,又好像处在情理之中,让读者大感捧腹。比如说老舍所刻画的人物赵子曰就是这样的形象,他嫌弃自己的妻子脚太小了,就希望她可以早点去见阎王,于是像阎王祷告了一段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词。这些词不仅看似毫无章法,而且还在给阎王祷告的语句中加上基督教的祷告语,使语句怎么看怎么别扭,使人忍俊不禁,真实地反映了赵子曰的性格特点。还有,老舍作品中还有一个视钱如命的老张的形象,为了面子忍痛割爱地捐出五毛钱,偏偏还十分夸张地用小册子记录下来,把这种行为视为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耻辱,实在是荒唐无稽。像这般幽默风格的例子,在老舍的作品中是十分常见的。

巧比妙喻叙述幽默。老舍利用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语言功底,形成忽出奇兵的幽默,而这种幽默暗含各种语言技巧、修辞手法。老舍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奇特的艺术想象使得他的比喻通俗、丰富而又奇特巧妙。他常常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读者的不设防中生成诙谐幽默的效果。如《离婚》中:“横竖差不多相等,整是一大块四方墩肉,上面放着白馒头,非常的白,仿佛在石灰里泡过三天,把眼皮鼻尖耳唇都烧剩不少。”虽然出奇的比喻让人意外,但是合乎情理,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幽默感,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明。《四世同堂》运用了大量的精彩比喻,获得了超凡脱俗的效果。这些比喻用得十分准确,通过作者心灵的加工,把一些毫无生气的东西,打上了人情与人性的印痕。

3.“死亡人物”的叙事更富特色,更深入骨髓。

老舍对待死亡叙事中人物的不同态度,是他进行创作时的无意识流露和主题表达的需要。这种态度流露和情节内容的发展、主题思想的表达成为老舍小说死亡叙事样态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叙事情节的详略、叙事情感的变化、叙事视角的转换正是小说死亡叙事样态变化的主要表现。

老舍小说中关于人物死亡的叙事中,往往渗透着老舍作为文本创作者的主体创作态度。如《骆驼祥子》以祥子“三起三落”戏剧性的一生,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月牙儿》以女主人公父亲的死亡为开端女主人公的精神死亡为终结,批判了造成悲剧的旧时代。《我这一辈子》通过主人公回忆人生的几次大变故,将矛头指向了旧时代的黑暗。这些下层普通小人物与社会现实有着深切联系,他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的控制,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

在老舍的笔下,还有一类“死亡人物”,是为社会、为民族而奋斗的人群,他们为唤醒国民、争取自由而奔走呼号,为了救国理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作者在面对这类群体的时候,总是怀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将赞美之情融入文本,用优美的文字表现出对这些人物的喜爱。他们以自我牺牲表达了正义之士的坚定信念和对侵略者的反抗精神。老舍在对这些人物的死亡进行描写时,饱含着深切的感情,在文本主题的确立上,有着鲜明的态度表达。

4.擅长转换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在叙事层面上位置的变化,在具体的文本叙述中,常常是通过角色视角的流动来实现的,呈现出一种不断转换的形态。以《骆驼祥子》为例,小福子的死亡叙述就是从叙述人的全知视角转为文本角色的有限视角,通过“白面口袋”一个白房子的妓女之口展示出来的:“摘下来,她已断了气,可是舌头并没吐出多少,脸上也不难看,到死的时候她还讨人喜欢呢……”

《开市大吉》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展现社会的众生相。通过“我”与老王等人合伙开医院的故事,讲述了患上花柳病的军官荒淫腐化至极,上过二十多次医院,老是不等病完全好了便又接着去逛妓院。讳疾忌医的阔老太太愚昧无知,养尊处优,对当地最大最好的医院破口大骂,就是因为在那里她不能为所欲为,愚蠢任性的她有胃病还要满足口腹之欲;……“我们”几个合伙人既互相勾结又互相防范,骗取钱财的庸医在荒谬的患者的帮助下终于开市大吉了。通过“我”的叙述,最终使一群生活在昏聩社会的跳梁小丑展现在读者面前。

《开市大吉》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还揭示社会的动荡与腐化。开市后,老王主张暗中宣传检查身体,只要交五元钱,哪怕是预备好棺材的人也把体检表写得好好的。每个人的本事都发展到了极致。老邱的丈人拟的“仁心仁术”牌匾具有莫大的嘲讽,他们将以此继续诈骗。王太太更会想省钱的办法,借着门口有过娶媳妇的乐队吹打的时候挂匾。“到底妇女的心细,老王特别显着骄傲”。结尾合谋的场面勾画了一幅群丑图。非法行医无人监管的现象透视出社会的腐败和动乱,正是这样的社会给了这群庸医以行骗的机会。

三.老舍小说的语言风格

1.叙事言简意赅,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而《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2.幽默风趣的话语交相融汇,让作家们也深受启迪。

老舍的幽默是启人心智的智慧,它来自于其丰厚的学识、高深的修养、不凡的气度和对事物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老舍在《谈幽默》中说:“幽默是一种心态……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一切如出水芙蓉清新而不觉得生涩,这样的幽默体现出老舍的胸襟、学识、涵养是超群脱俗的。

不知不觉中就伴随作者的触笔进入小说中。老舍先生说:“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阅读其作品,不禁会莞尔一笑,被曲折的故事情节所感染,忍俊不禁。他的作品中有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老舍的小说往往寥寥数笔,就达到幽默的效果,而且多为语简言奇、精切动人的警句、格言。老舍认为“一个没有哲学的故事是没有骨头的模特儿”、“伟大的文艺自然须有伟大的思想与哲理”,因此他的作品充满着哲理的思想内涵。

夸张和幽默是亲兄弟,与幽默的讽刺有着密切关系。如《二马》中:“不但嘴里出命令,干脆的说,她一身全是命令。她一睁眼,两只大黄眼睛,比她丈夫至少大三倍”,这描写的是张伊太太在家中地位非凡。类似这样夸张的语言在老舍小说作品里有很多,他的夸张是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只是把反面现象多用夸张手法表现出来,以增加幽默的色彩。《正红旗下》中描写大姐婆婆生气是“鸣炮一百零八响”!诸如这般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事物的矛盾性,增强了幽默效果。

3.浓厚的北京韵味和十足的市井味。

自从五四运动过后,中国作家放弃了沿用历史悠久的文言文,取而代之的便是白话文。老舍的“京味”显现了他浓厚的民族色彩,表达了现代人的心理活动,同时融合了古声古色的东方情调,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在此的贡献无人能与之相媲美。他奠定了“京味儿”文学的里程碑,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市井味十足是因为他的作品取材来源都是市民生活,他采用的写作手法是描绘生活中的繁琐小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展现得活灵活现。小说的主人公大多属于半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事迹,反映当时普遍的社会矛盾,甚至延伸到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和民族精神的深刻反省,让广大学者和喜爱老舍文章的青年朋友品味当时生活的严峻和凝重。一方面,展示了普通大众的勤劳善良、朴实无华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展示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下层市民的自私狭隘、虚荣平庸展现得一览无遗。“小市民”的不良习气譬如:犹豫惶恐、寂寞狭隘的矛盾心理在小说的人物中演绎得酣畅淋漓。同时,这些小商贩,小职员的生活环境简陋无比,谋生条件举步维艰。如今,在我们口中的“老北京”多半就是喻指这一阶层的市民。老舍先生的创作路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与民间的种种现实有机结合,展现了北京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同时真实生动的揭示了老北京“小市民”的心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北京胡同的小人物日常生活习俗完全的融进小说中,结合“京味儿”十足的笔风,让作品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人们的心中。这些也促成了他的作品具有通俗易懂、大众化、平民化、深受广大学者的支持和认可,并在以后的发展潮流中不断被效仿和临摹。

[1]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9页。

[2]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1998年第2期。

[3]王晓琴:《老舍与中国现代幽默思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1998年第2期。

[4]孔庆东:《老舍与国民精神》,《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5]孔庆东:《老舍的幽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08-08-03。

猜你喜欢

老舍小说
老舍的旧体诗
北平的秋
印象·老舍纪念馆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