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孟联句接受史论*
2015-02-25范新阳
范新阳
这里的韩孟联句,是指贞元十四年韩愈、孟郊、李翱《远游联句》(40韵),元和初年韩愈、孟郊、张籍、张彻《会合联句》(34韵),韩愈、孟郊《纳凉联句》(42韵),韩愈、孟郊《同宿联句》(17韵),韩愈、孟郊《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30韵),韩愈、孟郊《秋雨联句》(38韵),韩愈、孟郊《城南联句》(153韵),韩愈、孟郊《斗鸡联句》(25韵),韩愈、孟郊《征蜀联句》(44韵),韩愈、孟郊《有所思联句》(4韵),韩愈、孟郊《遣兴联句》(12韵),韩愈、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10韵),共计13首。韩愈和孟郊采用了诸如“体物铺陈,以赋法为诗”、“统一视点,谋定而后动”、“以我为法,逞才力联句”等诗学谋略,集中创作了这批具有气势宏壮、意象奇崛、辞意均敌等艺术特质的联句诗,将联句这一诗体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难以逾越的高度。①
作为联句诗的典范,韩孟联句在联句诗史上影响深远。联句之作,虽不始于韩孟,然韩孟之前所作,除《柏梁台联句》,以及由此衍生的“柏梁体”外,并未引起后人注意,即便偶有论及,亦多是因探讨韩孟联句,连类所及。晚唐以迄明清,历代有关韩孟联句的评注与论争从未间断,可谓史不绝书;而后世以“韩孟联句体”、“韩孟体联句”以及“用韩孟××联句韵”名题的个人与集体创作,亦屡见不鲜。韩孟之后的联句诗史,随处可见韩孟的印记。厘清韩孟联句的接受史,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韩孟联句的艺术特质,其典范意义的生成过程,甚至中唐以后联句诗史的发展走向。
“韩孟”的自我接受
韩孟联句接受史的起点,正是韩孟自身。
在诗歌创作的态度上,韩愈的“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韩愈《和席八十二韵》)与孟郊的“至亲惟有诗,抱心死有归”(孟郊《吊卢殷十首》其四),显然是存在差距的;就风格而言,“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孟郊《戏赠无本》),韩孟之间的差异亦是很明显的。然而在联句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统一。方世举认为:“韩愈、孟郊才力不相上下,而诗趣各不同。观其平生所作,皆与联句小异。惟二人相合,乃争奇至此,则其交济之美,有互相追逐者。”②刘熙载云:“昌黎东野两家诗,虽雄富清苦不同,而同一好难争险。”③程学恂也认为:“(韩孟)二人联句,较其自作,又各纵横怪变,相得之兴,却有此理。”④所谓“交济之美”、“同一好难争险”、“相得之兴”,均是就韩孟联句时的心态而言。韩孟成就了联句这种特殊的诗体,将之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而联句也成就了韩孟,其特殊的成诗方式和不确定因素,为韩孟二人提供了绝佳的切磋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二人在文字、音韵方面的创变热情,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固定为一种诗体特征,韩孟联句所体现的,是超越韩孟以往艺术经验的一种全新风格。
莫砺锋将韩愈四百余首诗歌按照风格倾向于奇险与平易为标准分为两类,并按年代排列比较,发现“大约从三十一岁开始,韩诗出现了奇险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韩诗转向奇险似乎与孟郊影响不无关系。……而韩集中列于本年之首的即是韩、孟共作的《远游联句》。……韩愈的奇险倾向一直持续了二十年,尤其是四十岁前后达到了高潮。……大概从五十岁开始,韩诗中奇险风格比重逐渐下降。……即使是长篇联句《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也远不像韩孟联句那样争奇斗险了”⑤。韩愈三十一岁是贞元十四年,是韩孟联句之始,此前,只有孟郊早年参加过以皎然为首的湖州诗会。韩愈四十岁前后是元和一、二、三年,正是韩孟在长安、洛阳集中联句之时。韩愈五十岁是元和十二年,在此前的元和九年孟郊离世。莫先生从历时性角度来考察韩愈诗歌,其本意在说明韩愈诗的平易倾向。然其剖析过程,却让我们看到了孟郊以及韩孟联句对韩愈奇险诗风养成的重要影响。
韩愈一生推尊孟郊不遗余力。韩愈对孟郊的称赞,从内容上看,其实是有发展变化的。韩愈推尊孟郊诗高古,愿意云龙相从,那是在贞元年间,是在韩孟大规模联句之前。如:贞元九年所作《孟生诗》之“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作诗三百首,窅黙《咸池》音”,贞元十七年所作《送孟东野序》之“其存而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而到了韩孟大规模联句的元和元年,韩愈对孟郊的赞誉却变而为“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醉赠张秘书》)和“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徐,奋猛卷海潦。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荐士》)。元和元年恰好是韩孟联句如火如荼之时,此时韩愈感受最切、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孟郊在联句诗中的过人表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韩愈所称道孟郊为诗之特点即是孟郊在联句诗中的表现。韩愈揄扬孟郊的内容变化,也反映了孟郊自身诗风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韩孟联句的影响显然是分不开的,并非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胡震亨读唐人诗,用力勤,用功细,故所得亦深。《唐音癸签》卷二十三“诂笺八”于“孟东野”条下云:“孟诗用字之奇者,如《品松》:‘抓拏指爪月庸。’月庸,均也。《寒溪》:‘柧椾吃无力。’柧,棱木,即觚。椾即笺,言畏寒,觚笺蹇吃无力。《峡哀》:‘踔犭荅猿相过。’踔,足蹋也。犬食曰犭荅。借以状猿之行。《冬日》:‘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陟卓,崎岖独立之貌。”⑥《品松》、《寒溪》、《冬日》均为孟郊元和初年定居洛阳时作,明显带有韩孟联句僻搜巧炼的特点。《峡哀》一般认为是孟郊贞元九年再落第后南游楚湘时所作,而日本学者从组诗所表达的作者心境和感情变化入手,认为《峡哀》当作于元和六年韩愈离开洛阳之后,且受到联句诗的影响⑦。与胡震亨从字句变化上获得的感受恰好吻合。
《孟东野诗集》中存有大量的连作组诗,据华忱之《孟郊年谱》考订,其中绝大部分作于韩孟长安联句之后,如《立德新居十首》、《寒溪九首》、《杏殇九首》、《秋怀十五首》、《吊元鲁山十首》、《送淡公十二首》、《吊卢殷十首》等。这些诗都是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由十首左右组成。或云“以联句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探索新的作诗方法,可供选择的也许不能不是连作诗了。联句是两人乃至数人所作,切合主题地把两句到十数句相互连缀起来。但假如类似方式由一人来进行,其结果也就成了连作诗。从元和元年的夏末到初冬,在写就了总共十首联句之后独自来到洛阳的孟郊,心中或许还存在与韩愈他们相互酬唱的文学刺激的余韵。而选择由一人可能做到的尝试,恐怕只有写作连作诗了吧。”⑧此论不为无见。《雪浪斋日记》云:“东野《秋怀》诗奇妙,‘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虫老干铁鸣,兽惊孤玉咆’,全似联句中造语。”⑨其说良是。孟郊晚年作《秋怀》组诗,一气十五首,铺陈排比,反复渲染自己老、病、穷、愁的体验和感受,不仅在语言上极尽排奡之能事,就其意象选取而言,亦颇受联句之影响。如第十三首之“日中视馀疮,暗隙闻绳蝇。彼嗅一何酷,此味半点凝。潜毒尔无厌,馀生我堪矜”,与韩孟《纳凉联句》中知了、乌鸦、苍蝇、蚊子等意象的选取不无关联,孟郊显然是延续了韩孟联句中“以丑为美”的创作倾向。
对韩孟联句的诠释与评价
宋人学唐诗,有“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说法。韩醇、洪兴祖、樊汝霖、孙汝听、文谠、祝充、方崧卿、朱熹、魏仲举、王伯大、廖莹中等注韩集者,对韩孟联句正讹考异,释义注音,征引出处,辨析背景,形成了韩孟联句诠释的首个高潮。其有评点处,亦能惬心贵当,如《斗鸡联句》,韩醇曰:“退之与东野联句,词意雄浑,极其情态,间以人才为喻,两皆杰作。真欧阳文忠所谓‘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者也。”⑩诠释韩孟联句的第二高潮在清代,且“清代学者,出其治学绪余,旁治韩集,成绩远出宋、明人之上”⑪,朱彝尊、陈景云、顾嗣立、王元启、方成珪、沈钦韩、方世举、蒋抱玄等人,以志疑求真的态度,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寓考证于注释,在前人诠释韩孟联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韩孟联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并以整体的观念,对韩孟联句作结构的分析,如方世举谓《城南联句》:“历叙城南景物,巨细兼状,虚实互用。自古联句之胜,无如此者。始从郊行叙起,若无意于游。既而欲归不舍,则纵览郊墟。信足所至,入故宅而询其主人,吟其佳咏,固昔时公卿之第,明贤游集之所也。今则破瓦颓垣,荒榛蔓草,零落如彼。望皇都而览其山川,纪其名物,固九州之上腴,万国之所辐辏也。……其铺叙之法,仿佛《三都》、《两京》,而又丝丝绳牵,断而不断,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非其大才,安能如此。”⑫何焯论《远游联句》:“此篇联句,另为一格,逐段起止,大概言江南景物典故,而以离别意收住,末二段则结到归思也。”⑬
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是诠释韩诗的集大成者。而尤为精彩的是钱先生的“补释”。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云:“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而退之荐其诗云‘荣华肖天秀,捷疾愈响报’,何也?。”钱仲联先生“补释”云:“东野与公联句,妙语层出不穷。《城南联句》长至一百五十余韵,岂非捷疾响报之才?”⑭真可谓一言解惑。《会合联句》的“吟巴山荦嶨,说楚波堆垄”,方世举注:“《广韵》:‘堆,聚土。垄,丘垄也。’按:楚波堆垄,犹云‘屹起高峨峨’也。”钱先生“补释”云:“以堆垄状波,本于郭璞《江赋》‘乍浥乍堆’、木华《海赋》‘碨磊山垄’二语。”⑮不惟更见出楚水之声势,亦符合韩孟以赋为诗的特点。
从校勘,音义,到出处;从编年,批点,到集释。在历代诠释者反复辨析的过程中,韩孟联句用诸赋语联句、引经史语入诗、用生僻字、押险窄韵的特色不断得以彰显。在韩孟联句接受史上,其作用无可替代。
韩孟联句时,究竟是谁润色了对方的问题,历代聚讼不休,已成公案。一者认为是韩愈润色孟郊。如刘攽《中山诗话》载:“刘贡父云:‘东野与退之联句诗,宏壮辩博,似若不出一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润色也。’”⑯甚至有人认为“退之与孟郊联句,前辈皆谓退之粉饰,恐皆出退之,不特粉饰也。以《答孟郊》诗观之,如‘若拒喜张臂,猛拏闲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则联句皆退之作无疑也。”⑰退之润色尚可商榷,而“皆退之作无疑”则已然否定了韩孟联句的事实,可置之不论。一者认为是孟郊润色韩愈。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吕氏童蒙训》云:‘徐师川问黄山谷云:人言退之、东野联句,大胜东野平日所作,恐是退之有所润色。’山谷云:‘退之安能润色东野?若东野润色退之,即有此理也。’”⑱对此,程学恂的看法是:“凡如师川等论者,都是眼中原不识得东野诗。至山谷亦矫枉过正之言。退之亦自具锤炉,岂能为东野所变。”⑲今考黄庭坚诗,其中多有用韩孟联句中语者。如《入穷巷谒李材叟翘叟戏赠兼简田子平三首》其一“紫冠黄钿网丝窠”之“丝窠”,来自《城南联句》“丝窠扫还成”句;《次韵廖明略同吴明府白云亭宴集》“庖霜刀落绘”之“庖霜”,来自《城南联句》“庖霜鲙鲜鲫”句;韩孟《斗鸡联句》“英心甘斗死,义肉耻庖宰”句,为黄庭坚《养斗鸡》之“虽有英心甘斗死”引用,又为黄庭坚《戏答张秘书馈羊》“忍令无罪充庖宰”所本;韩孟《会合联句》“茗椀纤纤捧”亦黄诗《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杨休》“惜无纤纤来捧椀”之所本。黄庭坚于韩孟联句之了解并非泛泛,想来其针对王回(深父)所云,亦非一时意气,随口而发。
笔者通过对韩孟联句内容、形式以及意脉等诸多因素综合考察后发现,在最初的《远游联句》中,开始人各二句,忽然孟郊于李翱一联之后一接八句,开始变格,使得本就不擅为诗的李翱此后一句也接不上了。《会合联句》,在大家表达了会合之意后,首先是孟郊以“吟巴山荦嶨,说楚波堆垄”将思绪引向韩愈南归之路,开搜奇抉怪之想头,张彻、张籍、韩愈于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对南方旅途种种凶险的铺叙;接着还是孟郊以韩愈“忽尔衔远命,归欤舞新宠”,又将众人的思绪拉回现实中长安的诗酒文会;在众人对会合欢宴的一番描绘后,还是孟郊以“诗老独何心,江疾有馀尰”开言志之头。在整个思绪转换的关节点上均是孟郊起头,众人沿着孟郊所指的方向铺叙而已。再有孟郊联句“剑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诗老独何心,江疾有余尰”中之“剑心”、“诗老”、“江疾”均是生造之词;其“忽尔衔远命,归欤舞新宠”、“块然堕岳石,飘尔罥巢氄”中“尔”、“欤”、“然”均为虚字入诗;“吟巴山荦嶨,说楚波堆垄”,上一下四的句法,亦不多见。《纳凉联句》开始亦是人各二句,是孟郊突然变格开始一人八韵十六句,仿佛挑战;韩愈遂跟着变而为十一韵二十二句,犹如应战。再从内容上看,从《会合联句》之“国仇未销铄,我志荡邛陇”到《秋雨联句》之“因思征蜀士,未免湿戎旆”,孟郊心中一直对蜀中平叛念念不忘,终于有了后来的《征蜀联句》。朱熹“韩诗平易,孟郊吃了饱饭,思量到人不到处,联句中被他(孟郊)牵得亦作如此做”⑳的论断,看来亦并非无稽之谈。正如赵翼所云:“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相让。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可知昌黎之于东野,实有资其相长之功。”㉑
在韩孟全部联句诗中,《城南联句》可谓备受关注。除了其一百五十三韵的巨幅长篇和首次采用的跨句相联法外,其于字句上的创变,亦屡被提及。周紫芝《竹坡诗话》云:“韩退之《城南联句》云:‘红皱晒檐瓦,黄团系门衡。’‘黄团’当是瓜篓,‘红皱’当是枣。退之状二物而不名,使人瞑目思之,如秋晚经行,身在村落间。”㉒杨慎认为“韩孟《城南联句》‘袿熏霏霏在,綦迹微微呈’、‘宝唾拾未尽,玉啼坠犹鎗’、‘窗绡疑閟艳,妆烛已销檠’,袿熏、綦迹、宝唾、玉啼,语精字选,惜周美成、姜尧章辈,未拈出为花间兰畹助也”㉓。再如被认为“造语奇极”㉔的“鼻偷眼瞟”,亦来自《城南联句》之“鼻偷困淑郁,眼瞟强盯蠅”。韩孟的才力和联句特质的结合,催生出这些耸动听闻的字句,成为后世“韩孟联句体”的重要特征。
章法是长篇联句的先天痼疾,尽管韩孟联句采取了以赋为诗、跨句相续等办法,仍被认为“并无浅深层次,递接转掉之法,只是句上累句,景中累景,散漫生硬,不成章法;只有《斗鸡》略可观耳”(张谦宜《絸斋诗话》卷五)㉕。然在“不成章法”与“略可观耳”的对照中,却肯定了《斗鸡》在韩孟长篇联句中的独特意义。其实明代就已有人指出“《斗鸡联句》为长篇之法”㉖。不仅章法,字句方面,《斗鸡联句》亦自不凡,朱彝尊称其“豪快动人,古今罕埒”㉗,赵翼赞其“通篇警策”㉘。
宋·《竹庄诗话》卷八“韩退之下”,录有韩孟《城南》、《斗鸡》、《会合》三联句;明·《文章辨体·外集卷四》,共选历代联句6首,其中唐代3首,韩孟《城南》、《斗鸡》联句占其二;明·宋孟清《诗学体要类编》卷二“联句体”下,只录韩孟《斗鸡联句》1首;清·徐倬《全唐诗录》卷四十八“韩愈三”,收韩愈《城南》、《会合》、《斗鸡》三联句,另一首为《石鼎联句》;陈伯海《唐诗汇评》选韩愈诗132首,选孟郊诗77首,计209首,联句诗只选《城南》、《斗鸡》2首。
诸多迹象表明,《城南》、《斗鸡》二联句在后世已成为韩孟联句的代表。
对韩孟联句的仿效与追慕
韩孟之后唐诗联句较为出色的是皮日休、陆龟蒙,皮日休《杂体诗序》云:“如联句,则莫若孟东野与韩文公之多,它集罕见,足知为之之难也。”㉙皮陆联句“写法上一般都是描写刻画、铺叙形容,诗风趋向质实古直,走得是韩孟一路,但没有达到韩孟奥僻险怪的境界。”㉚但正如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所言:“联句体,自以韩孟为极致。然韩孟太险,皮、陆一种,固是韩孟后所不可少。”㉛皮陆是有心效法韩孟联句的,今存唐诗中止陆龟蒙、皮日休、嵩起三人的《报恩南池联句》用了韩孟《城南联句》跨句相续之法。
宋初学韩孟联句,首开其端者,当推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人。苏舜钦与其兄苏舜元创作了八首仿韩孟的联句诗,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亦遒劲多佳句,而世独罕传。其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恨不得尽见之耳。”㉜苏氏兄弟的《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今收在苏舜钦集中,在其联句诗中确属上乘。与宋人学唐人而能变唐人的风气一致,紫阁寺联句在形式上用韩孟《城南联句》的跨句相续法,但并未死守韩孟人各两句,蝉联而下的格局,到后来出现了人各四句、六句的蝉联。梅尧臣与谢景初的《冬夕会饮联句》,亦是用韩孟《城南联句》格而同样有所变化。
就在苏氏兄弟、梅谢等人学韩孟联句、变韩孟联句的同时,欧阳修已独自作起了《栾城遇风效韩孟联句体》诗,明确提出了“韩孟联句体”的概念。此诗作于庆历五年正月,欧阳修时任河北转运使,权知成德军。就在此前不久,欧阳修与范仲淹、滕宗谅有《剑》、《鹤》联句,胡应麟认为“二诗皆祖韩昌黎。前篇用《斗鸡》体,后篇用《石鼎》体,豪劲伟丽,几欲乱真”㉝。此诗为五言古诗,凡20韵,围绕风之一端,调动诸多感觉,极尽渲染铺排能事,与韩孟《秋雨联句》中对秋雨之铺叙,颇为近似。而大规模以“韩孟联句体”名题的则是清代。如吴锡麒(1746-1818,钱塘人)《纸茑用韩孟联句体》(24韵)、吴清鹏(钱塘人,吴锡麒之子)《暖锅效韩孟联句体分得合字》(28韵)、孙原湘(1760-1829,常熟人)《桃笙二十四韵拟韩孟联句体》(24韵)、乐钧(1766-1814,临川人)《纸鸢效韩孟联句体》(40韵)、王汝霖(同治甲戌进士,钱塘人)《咏蚶效韩孟联句体》(20韵)、谢元淮(1784-1867,湖北松滋人)《烟草三十二韵效韩孟联句体》(32韵)、贝青乔(1810-1863,吴县人)《食蟹五十韵用韩孟联句体》(50韵)、董文焕(1833-1877,山西洪洞人)《消寒初集顾斋招同海老子衡卞颂臣(宝第)侍御翔云方子颖(鼎锐)比部同年仲复并余兄弟赋得煤球限读字用韩孟联句体》(24韵)等。
上述诗篇,除“遇风”、“食蟹”为即事,余皆咏物。从“纸茑”、“暖锅”、“桃笙”、“蚶”、“烟草”、“煤球”诸名来看,亦它诗罕咏之物;用五古诗体,多韵长篇,描摹铺叙,极尽想象之能事。从欧阳修到董文焕,诗人们在长期模仿与创作“韩孟联句体”诗的过程中,逐渐固定了“韩孟联句体”的内涵特征,甚至适用场合和写作对象。再从“一纵复一送,再进而再却”㉞、“一呼一吸才,予弃予取又”㉟、“医学士苏谗,寄吏部毕傲”㊱等句式出发,比照韩孟《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与《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铿”、“如瓜煮大卵,比线茹芳菁”等特殊表达,则诸家之“用韩孟联句体”,亦多留意于韩孟的《城南》、《斗鸡》联句。
清人毛奇龄(1623-1716,萧山人)《西河集》卷148有《夜宿阪上草堂同南士作秋风起邻园诗仿韩孟体》与《夜宿阪上同南士仿韩孟体联句即事》,这里的“韩孟体”与我们熟知的强调描写、长篇铺叙、用僻字、压险韵的“韩孟联句体”不太一样。它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关注韩孟《遣兴》、《有所思》、《莎栅》等短篇联句。其《夜宿阪上草堂同南士作秋风起邻园诗仿韩孟体》诗云:
秋风起邻园,移过阪上桑。(南士)早起视阪上,黄叶满草堂。(甡)
秋风起邻园,槭槭在屋角。(甡)邻女纺木棉,秋雪夜半落。(南士)㊲
其《夜宿阪上同南士仿韩孟体联句即事》诗云:
夜拥阪上絮,恍卧清水里。(南士)早起见雪花,抛落若鹅子。(甡)
竹折带鸦堕,窗白先鸡啼。(甡)布丝织门隙,认作邻女机。(南士)㊳
“夜宿”让我们想到了韩孟《同宿联句》,以及《同宿联句》“欲知心同乐,双茧抽作絍”新奇比喻背后对联句诗如出一手境界的追求。从联句诗体式上看,又让人想起被朱彝尊称为“好绝句”㊴的韩孟《莎栅联句》。从毛奇龄与张杉(南士)的交友情形㊵,以及李调元“毛西河推许山阴张南士杉,不啻昌黎之于东野”㊶的评价,又让人不禁怀疑其所谓“韩孟体”者,不过是取韩孟联句背后的知音知己以类比自己与张南士的金石之交。从内容看,则表现出从“游戏娱乐”向“感物言志”的复归,与韩孟诸短篇联句类同。
从上引四联句出发,毛奇龄所谓的“仿韩孟体”与“仿韩孟体联句”其实是一回事。与前述“用(效)韩孟联句体”的个人创作不同,“韩孟体”与联句创作相关。如杭世骏等人《十月十二日集瓶花斋对菊食蟹联句》中,朱章有“韩孟体相若,排比费蒐罗”㊷的论定,此处“韩孟体”显然是指韩孟联句,此诗32韵,用《城南联句》跨句相续法,有14人参与。清人盛大士《亡儿行略》记其父子“从游浙西,袖纸笔、诗韵入云林寺,限三肴韵,作五古,拟韩孟体,彻夜达旦。”㊸押险韵,作五古;彻夜达旦,非长篇而何。可知“韩孟体联句”并非都如毛奇龄般的短篇。
在“韩孟联句体”、“韩孟体联句”之外,清人的韩孟联句接受形态中还有“用韩孟××联句韵”联句一路。如杭世骏、黄裕、闵华、陈皋、沙维杓、张四科、江炎、程名世《小酉别馆追送程舍人(晋芳)用昌黎会合联句韵》,程晋芳、赵文哲、阮葵生、董潮、吴省钦、陆锡熊《早秋集法源寺联句用昌黎会合联句韵》,陈燮、彭淦、王复、赵肖岩、赵希璜、陈澧、吴镇、钱季重《陈学博理堂将赴固始同人小集话别联句用韩孟会合联句韵》,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曹仁虎《用昌黎会合联句韵送王侍御艮斋先生(峻)归常熟》,万光泰、汪孟鋗《雪后联句用昌黎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韵》,王汝璧、吴壻《喜雪用昌黎秋雨联句韵同吴壻作》,姚樟、许乃普、屠倬、宗彦、胡敬《立秋苦热用韩孟秋雨联句韵》,汪鉽、汪远孙《池上纳凉偕剑秋从祖联句用韩孟纳凉联句韵》,方濬颐、王尚辰、许奉恩、吴定生《秋雨初霁喜吴定生至即席用韩孟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韵》等。其参与联句者,有在京同僚,如程晋芳、赵文哲、阮葵生、陆锡熊、董潮、吴省钦;有书院同学,如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曹仁虎;有诗派同仁,如万光泰与汪孟鋗,均为秀水诗派中坚;有诗社同道,如汪鉽与汪远孙同属东轩诗社;还有府主与幕僚,如方濬颐与王尚辰、许奉恩等。联句是群体活动,韩孟联句与韩孟诗派关系密切,从上引诸“用韩孟联句韵”来看,其群体性接受的特征十分明显。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林寿图、王轩、谢章铤三人,清同治九年(1870)在陕相聚,诗酒唱酬,计有《霞举移榻欧斋用韩孟同宿联句韵》、《同霞举、枚如用韩孟会合联句韵》、《食华州筍联句用韩孟斗鸡韵》、《龙爪槐联句用韩孟石鼎韵》、《同霞举追怀许海秋起居兼寄董研樵观察用韩孟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韵》、《春雪同霞举用韩孟秋雨联句韵》、《冰桥同霞举联句用韩孟纳凉韵》、《对雨同霞举用韩孟遣兴韵》、《同霞举怀杨铁臣观察用韩孟寄剑客李园韵》、《寄怀少鹤、琴西用韩孟有所思韵》、《糟蟹同霞举联句用韩孟征蜀韵》、《远游联句用韩孟元韵》、《话别用韩孟莎栅联句韵》、《长安赠别并订游武夷倒叠会合韵》等十四首联句诗。孟郊并未参加元和七年的《石鼎联句》,严格上说,它并非韩孟联句。除《城南联句》外,韩孟联句韵被用殆遍。单从题目来看,用韵联句与原韩孟联句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如“移榻”则用韩孟同宿联句韵;“春雪”则用韩孟秋雨联句韵;“冰桥”用韩孟纳凉联句韵;“话别”或用韩孟莎栅联句韵,或倒叠会合联句韵;“远游”用韩孟远游联句韵;“追怀……兼寄”则用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韵。从韵脚来看,除《长安赠别并订游武夷倒叠会合韵》将韩孟会合联句的韵颠倒过来用,以表示分别之意,其余均步原韵。不仅韵脚相同,有的连每人所联句数长短亦与原作相符,如《同霞举追怀许海秋起居兼寄董研樵观察用韩孟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韵》、《春雪同霞举用韩孟秋雨联句韵》等,可谓寸步不移。内容上看,长篇照例是生造词语,以奇崛意象求耸听效果,整体乏善可陈。倒是短韵联句尚有可喜处,如王轩与林寿图的《话别用韩孟莎栅联句韵》云:“今夜尊中月,照君影双举(轩)。月大如车轮,尊尽驰何处(图)。”㊹天上月,杯中酒,皆寻常景物,却能道出深挚别情。其用大力,运思巧,求奇险斩截之致,颇类孟郊。
林寿图字颖叔,晚主“学人之诗”,为同光体闽派之先声,著有《论语证故》、《诗经注释》、《尔雅补注》。王轩字霞举,“既举于乡,则益治朴学,研究三礼、尔雅、说文,以及地舆、历算,客齐鲁三年,学益进”(《传·王顾斋先生传》)㊺,其“诗宗韩孟,鉥目刿心,穷极窈眇而出以隽逸”(《简谱·附录》)㊻。谢章铤字枚如,诗词而外,兼擅音韵、考据之学,著有《说文闽音通》、《毛诗毛本阮本考异》、《毛诗尚书左氏传注疏》等。三人均长于词章,兼擅考据,在音韵、文字方面学养深厚。其遍和韩孟诸联句韵,与此不无关联。其实,在上引效仿和追和韩孟联句诸人中,王鸣盛、钱大昕、杭世骏、王昶、程晋芳等人均是知名学者,朴学名家;编《宋诗纪事》的厉鹗、主“学人之诗”的杭世骏与万光泰、汪孟鋗等均是主宋诗的浙派诗人,闵华、张四科、黄裕、陈皋诸人与厉鹗、杭世骏等曾云集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期间颇多联句唱酬。可见清代出现韩孟联句接受的高潮,与朴学风和宋诗热的影响关系密切。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对应的恰好是韩孟联句学问化的倾向以及韩孟,尤其是韩愈对宋诗的深远影响。
①详情见拙作《论韩孟联句的艺术特质与诗学谋略》,《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5期。
④⑩⑪⑬⑭⑮⑲⑳㉔㉗㊴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第 524、601、前言 6、54、535、412、55 -56、54、520、523、679 页。
②⑫[清]方世举著,郝润华、丁俊丽整理:《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第305-306、305 页.
③[清]刘熙载撰,袁津琥校注:《艺概注稿》,中华书局,2009年,第310页。
⑤莫砺锋:《论韩愈诗的平易倾向》,《唐研究》第三卷,1997年,第111-112页。
⑥[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241页。
⑦陈尚君,朱刚:《孟郊研究(斋藤茂著,汲古书院,2008年)》(书评),《唐研究》第十五卷,第655页。
⑧[日]斋滕茂:《关于孟郊的〈石淙十首〉——从联句到连作诗》,载《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
⑨⑱[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周本淳重订:《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后集卷十一第81页、前集卷十八第119页。
⑯㉒㉜[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 年,第288、342、269 页。
⑰[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㉑㉘[清]赵翼著,霍松林、胡主佑校点:《瓯北诗话》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29、31页。
㉓[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㉕㉛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年,第853、1396 页。
㉖[明]谢天瑞:《诗法》卷十“联句体”,明复古斋刻本。
㉙《全唐诗》卷六百一十六。
㉚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9页。
㉝[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27页。
㉞[清]吴锡麒:《纸茑用韩孟联句体》,《有正味斋集》诗集续集卷六韩江酬唱集二,清嘉庆十三年刻有正味斋全集增修本。
㉟[清]谢元淮:《烟草三十二韵效韩孟联句体》,《养默山房诗稿》卷十五彭城集,清光绪元年刻本。
㊱[清]贝青乔:《食蟹五十韵用韩孟联句体》,《半行庵诗存稿》卷一,清同治五年叶廷琯等刻本。
㊲㊳[清]毛奇龄:《西河集》卷 148“二韵”,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㊵[清]徐珂:《清稗类钞》“张南士携毛大可归”条载:“萧山毛大可(奇龄)为怨家所陷,以杀人律负死罪,在逮,出走十五年,中道遇赦,潜归,将抵家,而怨家迹之。张南士自饰为舟子,待之白鱼潭,而藏于家。越一年远近多有知之者,乃徙之南山之大衣寺,出入瞭眎。每以大可茹蔬久,私市肉,炙之,捣鱼虾,杂菜而合之为菹,日捧箸以进,如家人。顾终以暴露徙去。康熙乙卯,南士过禾中,闻大可在汝宁金使君署,念甚,遂独身襆被,涉江溯淮,由颍亳而西,直趋汝宁,遇于城南之蒋亭,相抱痛哭,言国家屡有赦,籍簿已灭,怨家亦散亡略尽,黄门姜君为君雪其事,可还矣。遂大游淮蔡十日,携大可以归。”(商务印书馆,1917年,第二十册“义侠”上)张南士死后,毛奇龄为作《张南士墓志铭》。
㊶[清]李调元著,詹航伦、沈时蓉校正:《雨村诗话校正》,巴蜀书社,2006年,第181页。
㊷[清]杭世骏:《道古堂全集》诗集卷十五“桂堂集”,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绪十四年汪曾唯修本。
㊸[清]盛大世:《蕴愫阁文集》卷八,清道光六年刻本。
㊹[清]林寿图:《黄鹄山人诗初钞》卷十七古今体诗四十五首,清光绪六年刻本。
㊺㊻[清]王轩:《顾斋遗集》,山右丛书初编,(民国)山西省文献委员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