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项目是拉动河北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2015-02-25王洪海

乡音 2015年8期
关键词:重点项目建设发展

文/王洪海

重点项目是拉动河北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文/王洪海

[策划人语]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在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的形势下,投资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重大项目是实现投资拉动的重要载体。在省政协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上,与会人员普遍认为,河北的发展离不开重点项目建设,如果抓不住重点项目这个关键,河北就会落后。

2015年7月28日,省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进行专题议政,中心议题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呢?

打蛇打七寸。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结构问题突出、大气污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既是我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更是拉动投资、稳定增长、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有力举措。

由此,今年年初,省政协主席付志方亲自选定了这个题目。他认为,政协履行职能要选准角度,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最好能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敏锐地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重要的是要参到关键处、议出效果来。”他说。

常委会议议题一经公布,包括广大省政协委员、常委在内,各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省直各部门都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切中了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脉搏,表示愿意投入其中就此展开调查研究。

省政协常委芦新菊是来自保定的一位企业家,她的企业参与了当地好几个重点项目建设。由于有亲身体验,她积极撰写了发言材料,坦陈了自己最大的感受和期望:“必须充分认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将重点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切实加强领导,提高项目工作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方引进项目的多少和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地区转型发展的成败。”省政协副主席郭华说得更加“直白”,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有项目的地方,领导就有底气;有项目的地方,百姓就有希望。

我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到底如何呢?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据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2015年安排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1562项,1-5月完成投资2693.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7%,实现开工333项,开工率69.2%;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82.3亿元。

不久前,全省开展了“重点项目拉练”活动,对我省北片5个设区市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拉练。从冀东到京南,我们看到——

通过对接央企名企,开放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张家口造出“全球十佳发动机”。承德利用生态优势,欲把长城河谷项目建成我国首个物联网技术创新示范城镇。秦皇岛发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整个城市变得越来越“智慧”。唐山摆脱资源依赖的老路径,在曹妃甸建设全球单厂产能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研发制造基地。廊坊则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建园区,找到了一条吸引优质京津企业进驻的捷径。

“对于河北来说,我们太需要这些大项目了。”一条条先进生产线,一项项产业新技术,一件件高端新产品,令观摩者备感振奋。

让人欣喜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有“自知”:与先进省区相比,我们的重点项目在总体数量、投资规模和建设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差距的根子在哪里?

关键在人。通过调研,常委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不是项目不找你,而是你没有本事留项目。

有的地方对项目建设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在营造良好环境、解决难题上办法还不够多、成效还不够大,一些地方还存在阻工扰工、干扰项目建设的非法行为;有的地方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在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服务上,不够积极主动,上通下阻、上热下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重招商、轻安商的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本次常委会议上,威县作为先进典型作了发言。是什么让这个远离北京的小县,搭上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威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商瑞英说,不谈别的,光这半年,我们县委书记吕志成就十多次带队到北京顺义区对接,最终我们双方签订了共建“威县·顺义产业园”协议,使得一大批好项目签约落户。

香河县委书记王凯军与吕志成一样刚刚获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身上也有一股跑项目锲而不舍的劲头。今年4月,他在北京学习期间,听说中粮可口可乐华北项目已与外省某地达成合作意向,他决定“拼一把”,利用休息时间跑到中粮可口可乐总部“蹲守”,最终靠诚意打动了投资方。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可口可乐就在香河签约落地。

事在人为。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需要各级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

具体又该怎么做呢?

——环境是第一位的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投资者最善于“用脚”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筑巢之地”。

“一个城市的商务接待能力和水平,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城市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的直观体现,并且也是城市品位、商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省政协委员林玉凤希望,河北省有关城市建设要注重整体规划与细节结合,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管理水品、发展水平,并及早筹划,透过市场模式引入国际认可的商业品牌、商业模式作为城市发展和商务的配套,让人家放心来,喜欢来。

硬件是一方面,软件更为重要。只有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宽松市场环境,投资者才会青睐河北、选择河北。

民盟河北省委认为,要推进政策创新,坚持用足用好国家经济政策,在充分运用、灵活运用上下功夫,对之前制定的政策规定要进行集中清理,废止那些不合时宜、制约经济发展的“土政策”,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的“含金量”,使之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动力。应进一步严格规范土地市场、有形建筑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中介市场的操作规则,建立市场秩序责任追究制度,对商业欺诈、商业贿赂、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通过建立“黑名单”和公开披露制度,严肃查处、严厉整治,通过引导企业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形成更高层次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机遇不容错过

京津成为河北项目落地的富矿。今年以来,河北从京津引进的项目达到1787个,资金519.5亿元。比如,唐山以曹妃甸为重点,全面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北控集团曹妃甸海水淡化等41个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了省级重大产业项目计划。保定打造了16个重点承接平台,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达到38个。

“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各地要主动对接,打造平台,促成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省政协常委郭玉红认为,河北最大的机遇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最核心的载体和抓手,以项目谋划带动提升我省专项规划水平,以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我省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以项目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

民建河北省委建议,要认真打好“沿海”“京津”两张牌,进一步强化沿海临港思维,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定向发力,力促沿海产业腾飞。比如,可以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加快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积极引导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船舶海工、高铁零部件、钢铁深加工、通用航空、商贸物流、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试验区聚集,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可以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科技成果在曹妃甸转化、产业化。吸引中关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开发建设机构等,以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基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支持有意愿的中关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在产业基地发展。

——项目选择很重要

对那些不符合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项目,要敢于说“不”,特别要把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建设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项目实行风险评估。省政协常委王会平认为,必须进一步探索完善评估模式,当前主要是创建“第三方”评估模式。“风险评估既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发现矛盾隐患的能力,理想模式应该是‘专司加专业’,这就需要引入有专业优势的第三方——专业的评估机构参与。这样做出来的评估报告更具公信力和可行性。”他建议各地应该加大探索力度,在第三方资质界定、日常管理、费用征收,以及评估责任等操作层面,拿出合理的办法。

在省政协常委周文夫看来,各地必须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进一步探索园区项目管理市场化的组织形式,推进污水集中处理、垃圾分类利用和环保设施管理的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树立园区整体绿色形象,形成园区经济、社会和环境良性循环。

总之,对于如何找准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及时化解问题,继续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常委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受邀出席会议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评价本次常委会议,“既扣住了省委、省政府工作的中心,又搭建了常委、委员建言献策的舞台,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重点项目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