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医生义的源起与“映”之释义
2015-02-25魏耕原
魏耕原
学海酌蠡
“郎中”医生义的源起与“映”之释义
魏耕原
一、 “郎中”医生义应起于中唐
“郎中”有两义:官名,医生。 《辞海》第六版:“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者。始于宋代。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有 ‘杨郎中’、‘徐郎中’。” 《辞源》:“宋人称医生为郎中。宋·洪迈 《夷坚志·三至》己三 《刘师道医》:‘伸手求脉,……妇在旁,忽鼓掌笑曰:刘郎中细审此病,不可医也。’ 《东京梦华录》三 《马行街北诸医铺》有柏郎中家。”顾学颉、王学奇 《元曲释词》结合以上两词书说:“郎中本古代官名,始于战国,自汉至清,历代沿置。在唐末、五代时,卖官鬻爵之风甚行,人人以官名之称为荣,后来在南方农村中,遂以郎中为医生的别称,北方则以大夫称医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2册第311页)所举书证与词书相同。 《汉语大词典》该条则说:“称医生或卖药治病的人。”又举洪迈 《夷坚志》等例,也未指出此义起源,对 《东京梦华录》未采取,则失于眉睫之前。
按,《武林旧事》所记为南宋杭州西湖风俗,《东京梦华录》所记为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北宋风俗,可见,“郎中”的别称先见于北方汴京,后出现于南方杭州。说五代以后,“在南方农村中,遂以郎中为医生的别称,北方则以大夫称医生”,就靠不住了。而且汴京、武林均为城市,而非农村。近读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求碑志救贫”条,很为可贵:“王仲舒为郎中,与马逢有善,每责逢曰:‘贫不可堪,何不求碑志见救?’逢笑曰:‘适有人走马呼医,立可待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2页)
王仲舒在两 《唐书》均有传,《新唐书》本传说他是并州祁人,少客江南,有文名。马逢其人占籍、事迹不详。《唐国史补》同卷 “韦相拒碑志”条可与此参看:“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大官薨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是时裴均之子,将图不朽,积缣帛万匹,请于韦相,贯之举手曰:‘宁饿死,不苟为此也。’”碑志本为谀墓文字,自长安年间 (701—704)以来成为时俗文,故韦贯之不染指于此。王仲舒为循吏,曾连清华要职中书舍人都不愿做,而要到地方任职,做些有益于民的事。其所以劝好友马逢去作碑志,是为他解救贫困。马逢也是有志向者,故借 “郎中”双关说法反唇相讥,表示不愿从俗求作墓志,就像你不愿或不能给人治病一样。郎中为京官,事出长安京都,而王仲舒和马逢彼此都明白 “郎中”为医生的俗称,由此可见 “郎中”的医生义在中唐北方就已流行。
二、 “映”之隔义
王维 《杂诗》:“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对人传玉碗,映竹解罗襦。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此诗写一女子对无礼男子的拒绝。 《王维集校注》:“映竹:遮蔽,被遮蔽。谢灵运 《江妃赋》:‘出月隐山,落日映屿。’” (第578页注6)此说当有所本。 《许政扬文存·宋元小说戏曲语释(一)》的 “掩映”条谓有 “遮掩”义:“蒋防 《霍小玉传》:‘生惊视之,则见一男子藏身映幔,连招卢氏。’杜光庭 《虬髯客传》:‘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映幔,谓以幔为蔽;映身,谓以身屏翳手势:皆欲勿使他人知觉。
崔国辅 《今别离》:‘送别未能旋,相望连水口。船行欲映洲,几度急摇手。’此谓洲渚遮断行舟。温庭筠 《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此谓柳荫障却帆影。陆游 《初夏幽居杂赋》:‘披丛采香草,映树看珍禽。’此谓恐栖鸟见人惊起,故潜身树后,静观默赏。 ‘映树’,犹云遮以树。诸例都可以证明 ‘映’有 ‘遮’义。” (中华书局,1984年,第365页)王锳 《诗词曲语辞例释》(第二次增订本)“映”字条说:“映,同 ‘隐’可以表示映照义,借为‘映’一样,‘映’也可借为 ‘隐’,表隐藏、隐没义。” (中华书局,2005年,第365页)《汉语大词典》“映”条:“映,遮;隐藏。 《文选·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楼观眺丰颖,金驾映松山。’李善注:‘映,犹蔽也。’”“映”之遮掩、隐藏义,是为确诂。然其中还可释为 “隔”,“一手映身”为一手隔于身后,“藏身映幔”为藏身隔幔,“船行欲映洲”言将隔洲,等等。据此看王维诗的 “映竹解罗襦”,是说隔着竹林动手动脚。
责任编辑:陶原珂
H131.7
A
1000-7326(2015)04-0157-02
魏耕原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陕西 西安,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