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生全面认识抗战史

2015-02-25方春花刘琳郑梅杜欣杨文博王华荣

新丝路(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抗战史教科书战场

方春花 刘琳 郑梅 杜欣 杨文博 王华荣

因为受教育者年龄和理解、学习能力等因素,一直以来中学历史教材所汇聚的是以敌后战场为主线的抗战史,并且主要案例也选择了几个鼓舞人心的胜利战役,使学生对于中国抗战历史的学习过于片面,并不能很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也理解不透日本帝国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笔者认为,这种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难以承担起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历史教师有责任增加抗战史的课外教学内容。

一、抗战史教学要跟上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近几年有关抗战的影视剧风靡《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东北抗日联军》《战长沙》《武汉保卫战》《川军》几乎家喻户晓。影视作品和媒体传播的历史信息与历史课堂形成巨大反差,学生们关于抗战史的认知早已超出教科书的描述,甚至对于教科书持怀疑态度。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不反思传统的抗战历史教学,必然使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大大减少。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高中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意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的要求。教师如果仍然沿用革命史观讲述新课标的抗战专题,用简单的阶级分析法讲述教科书上八路军、新四军的胜利战役,必然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生探究抗战史的现实要求,也掩盖了历史的复杂性。

其次,反思抗战史教学也是应考的需要。教材是考试命题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聚焦点,但不是说教师只要教教材、学生只要背教材就行。高考历史科特别强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教材往往滞后于学术,但中学历史课堂不能滞后。高考命题专家敖光旭教授说“高考命题的角度很多是用来批判教材的”。近几年高考的材料题的很多材料也是取自于各领域学术前沿的成果。我认同“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这个新的知识体系不能脱离教材,但要纠正、补充教材的缺陷”。而这个用来纠正、补充教材缺陷的工具就是批判性思维,材料应来自不断更新重建中的“史实”和“结论”,来自学术研究的前沿,至少是比较前沿的成果。

二、新课标对于抗战史 教学目标的调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抗战史的叙述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教学比重逐渐增加;有关正面战场初期抗战内容所占比重有所加大;国共关系冲突渐渐淡化等方面。这些改进是相对客观的,然而,由于“一纲多本”的现状使不同版本教材在客观性上有较大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将抗战史作为政治史模块中的学习要点归入“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具体要求是这样表述的: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将“抗战史”作为一个单独的学习要点,是有别于近代其他的侵华史和抗争史内容的,但由于编写者对此理解的不同,导致新课标不同版本教材对抗战史的编制、内容选择及表述上均存在一些差异。

各版本教材在客观性上不同程度的差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但这不能成为历史教师放弃追求客观真实的理由。每一种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作为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而适度延展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特别是结合当地抗战史实,努力在求真求实的氛围中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教学生全面认识抗战史

抗战史历来是学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不仅研究领域拓展、深入了,还不断呈现出一些新提法、新观点。对此,教材不可能及时地反映,但这些新成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正确“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都是极为有益的。中学教学虽不是学术研究,但教师应及时了解抗战史研究的学术动态,加强教学内涵的开掘,努力扭转“教教材”的传统做法。

首先,建议教师针对的学生,发掘本土教学资源延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本地的史事,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建议历史教师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历史,扩大抗战史教学内容。 从学术的视角论,我们可以把抗战中的中国战场分为敌后、正面、中缅国际三个战场,也可把中缅战场归入正面战场。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抗战时期的中缅战场史迹,适当弥补教材不足。中缅战场有很多值得介绍的人和事,如战场开拓中卓有成效的美国人史迪威;血洒疆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戴安澜及十万中国远征军,战功卓著的孙立人和仁安羌大捷等。全面理性认识民族抗战的历史有利于培养青年学子正确的人生观、民族观、价值观,有些教材没有涉及滇缅战场,教学应适当补充。

第三,关于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抗战问题,建议以史实分析为主。客观地分析,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在牵制、打击日军,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对抗战后期正面战场作用的分析,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挫败了日军的战略企图;有力支援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支援、配合了敌后战场。一方面,西线的中印缅战场中国军队反攻不断发展并在1944年底取得了缅北滇西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打通了中印国际交通线,为战略反攻准备了有利的支援条件;另一方面,东线豫湘桂战役的作战牵制了大量的日军,使日军无法抽出更多的兵力加强太平洋战场,也减轻了中国敌后战场的压力,对太平洋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师要立足于批判性思维,求真求实,论从史出,启迪智慧。这样的教学态度对促进历史教育本质要求的实现,都具有积极意义。对抗战史的教学,我们不能局限于历史教科书,,而应该把握好新课标的要求和方向,就应该阐释的主要问题展开教学。

方春花,陕西省吴起县二中教师

刘琳,陕西省黄陵县店头中学教师

郑梅,陕西省宜川县西郊中学教师

杜欣,陕西省子洲中学教师

杨文博,陕西省横山县赵石畔中学教师

王华荣,陕西省神木县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抗战史教科书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C-130:战场多面手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关于东北抗战史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评析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第五届两岸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